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相哲专利>正文

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6431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包括外壳主体、前面板、后背盖及电池组件、逆变系统、输入输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扣以及内螺丝固定方式,实现本体与前面板、后背盖及相关配件完美固定连接,使之外型整体美观,无外露螺丝孔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池组件以及逆变系统分离开,避免逆变系统的热量传递到电池,以及电池电解液流入逆变系统中造成短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部、侧面风扇对整机逆变系统空气对流进行改善,更好的提高产品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卡扣引脚向内压入实现产品后盖拆卸,使不良产品返修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
本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储能电源系类产品,市场上结构外形单一,内部电池经常与保护板和逆变器系统放置一起,其具有如下缺陷: 1、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电源壳体外形有螺丝孔,使整体产品外形不美观; 2、从内部结构上分析,电池与逆变系统设置在一起,会造成逆变系统温度传递到电池,久之影响电池寿命;而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电解液蒸发进入电路板中,造成短路; 3、逆变系统与空气不发生对流,导致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实现了逆变系统部分与电池组分离组装现象。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解决了逆变系统部分散热问题。 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实现了整机外形结构无螺丝孔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包括外壳主体、前面板、后背盖及电池组件、逆变系统、输入输出组件,所述的外壳主体内设有一隔板而分为前后容置空间,其中的电池组件设置于外壳前容置空间内,逆变系统设置于外壳后容置空间,电池组件与逆变系统通过电路相连,外壳主体前后分别与前面板和后背盖连接形成储能电源机,输入输出组件为储能电源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组件设置于外壳主体侧面凹槽内并与机体内电路板相连。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置于外壳主体内的后容置空间内,外壳主体内的隔板设有电路走线的通口。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的后容置空间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安装风扇实现逆变系统所处空间的空气对流从而保证逆变系统散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与前面板采用自攻螺丝进行锁付连接,其中在前面板内侧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突出柱状螺丝孔并与外壳主体配合的柱状螺丝孔对接,在前面板上设有窗口,窗口内装配有显屏及配合的按键,窗口内外有外壳镜片。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与后背盖采用卡扣连接方式固定,在后背盖贴标位置采用自攻螺丝对外壳本体进行锁付。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的后容置空间侧壁设有一个以上的公扣,各公扣为突出的楔形状,在后背盖边缘内侧设有环状的对接口,沿环状对接口上设有与各公扣配合的母扣,其中两个母扣为加长母扣,该加长母扣的引脚端延伸至置放输入输出组件的外壳主体侧面凹槽内,在后背盖贴标位置外设有不干胶贴纸。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侧面的输入输出组件外装配有外壳接口翻盖,在外壳主体顶面设有手把,外壳主体的底面设有卡扣脚垫。 本本技术便携式储能电源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通过卡扣以及内螺丝固定方式,实现本体与前面板、后背盖及相关配件完美固定连接,使之外型整体美观,无外露螺丝孔现象; 2、本技术通过产品的结构方式将电池组件以及逆变系统分离开,避免逆变系统的热量传递到电池,以及电池电解液流入逆变系统中造成短路问题; 3、本技术通过底部、侧面风扇对整机逆变系统空气对流进行改善,更好的提闻广品散热效果; 4、本技术通过两卡扣引脚向内压入实现产品后盖拆卸,使之后不良产品返修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整机结构布局图。 图2是本技术电池组件以及前面板与外壳主体固定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后背板与外壳主体结合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外壳主体后背风扇和逆变系统散热图。 图7是本技术后背盖拆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包括外壳主体1、前面板2、后背盖3及电池组件4、逆变系统5、输入输出组件6,所述的外壳主体I内设有一隔板而分为前后容置空间,其中的电池组件4设置于外壳前容置空间内,逆变系统5设置于外壳后容置空间,电池组件4与逆变系统5通过电路相连,外壳主体I前后分别与前面板2和后背盖3连接形成储能电源机,输入输出组件6为储能电源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组件6设置于外壳主体侧面凹槽内并与机体内电路板相连。 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机体内的电路板置于外壳主体内的后容置空间内,外壳主体内的隔板设有电路走线的通口。外壳主体I的后容置空间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安装风扇7实现逆变系统所处空间的空气对流从而保证逆变系统散热效果。外壳主体I与前面板采用自攻螺丝81进行锁付连接,其中在前面板2内侧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突出柱状螺丝孔200并与外壳主体I配合的柱状螺丝孔100对接,在前面板2上设有窗口,窗口内装配有显屏9及配合的按键10,窗口内外有外壳镜片11。外壳主体I与后背盖3采用卡扣连接方式固定,在后背盖3贴标位置采用自攻螺丝82对外壳本体进行锁付。外壳主体I的后容置空间侧壁设有一个以上的公扣101,各公扣为突出的楔形状,在后背盖3边缘内侧设有环状的对接口 300,沿环状对接口上设有与各公扣配合的母扣301,其中两个母扣为加长母扣302,该加长母扣的引脚端延伸至置放输入输出组件的外壳主体I侧面凹槽内,在后背盖3贴标位置外设有不干胶贴纸12。在外壳主体I侧面的输入输出组件外装配有外壳接口翻盖13,在外壳主体顶面设有手把14,外壳主体的底面设有卡扣脚垫15。 本技术的具体方案说明如下: 1、如图1所示,整体产品结构布局分为:外壳镜片11、前面板2、按键10、显屏9、电池组件4、本体(指外壳主体I)、输入输出组件6、翻盖13、逆变系统5、风扇7、后面盖以及不干胶贴面、手把14等组成; 2、如图2及图3所示、电池组件4放入本体前凹槽位置,然后盖上前面板2,从本体后背面采用10PCS ST3*10自攻螺丝进行锁付,从而实现前面板与本体连接方式; 3、如图4及图5所示、逆变系统5固定在本体后背面中,后面板(后背盖3)与本体采用卡扣连接方式固定,另在后面板贴标位置,采用2PCS ST3*10自攻螺丝对本体进行锁付,从而实现后面板与本体连接方式; 4、如图6所示、逆变系统5固定在本体后背面中,侧面风扇7采用进风,底部采用出风,实现本例后背面空气对流,从而保证逆变系统散热效果; 5、如图7所示、后面盖拆卸方式以及返修,将不干胶底下的2PCS ST3*10自攻螺丝拆开,然后打开翻盖,用一字螺丝刀压入后面盖母扣位置,使之公母扣松开,实现后背盖拆卸问题。 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1、实现了整机外形结构无螺丝孔现象; 2、实现了逆变系统部分与电池组分离组装现象; 3、实现了逆变系统部分散热问题(之前带载300W,20分钟后自动保护,改善后带载350W,2小时无保护现象); 4、实现了卡扣难拆现象。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前面板、后背盖及电池组件、逆变系统、输入输出组件,所述的外壳主体内设有一隔板而分为前后容置空间,其中的电池组件设置于外壳前容置空间内,逆变系统设置于外壳后容置空间,电池组件与逆变系统通过电路相连,外壳主体前后分别与前面板和后背盖连接形成储能电源机,输入输出组件为储能电源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组件设置于外壳主体侧面凹槽内并与机体内电路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前面板、后背盖及电池组件、逆变系统、输入输出组件,所述的外壳主体内设有一隔板而分为前后容置空间,其中的电池组件设置于外壳前容置空间内,逆变系统设置于外壳后容置空间,电池组件与逆变系统通过电路相连,外壳主体前后分别与前面板和后背盖连接形成储能电源机,输入输出组件为储能电源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组件设置于外壳主体侧面凹槽内并与机体内电路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置于外壳主体内的后容置空间内,外壳主体内的隔板设有电路走线的通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后容置空间侧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安装风扇实现逆变系统所处空间的空气对流从而保证逆变系统散热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与前面板采用自攻螺丝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光罗文科李相哲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李相哲徐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