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旭榕专利>正文

一种缓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1616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20:08
一种缓降装置,包括缓降器,上述缓降装置还包括绕线转盘或转轴,有缓降绳索一进入所述的缓降器内并从所述缓降器延伸出来形成缓降绳索二,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绕线转盘或转轴后向外延伸,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可带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转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设置有旋转体,上述缓降绳索一和缓降绳索二的末端未设置有安全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缓降装置,包括缓降器,上述缓降装置还包括绕线转盘或转轴,有缓降绳索一进入所述的缓降器内并从所述缓降器延伸出来形成缓降绳索二,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绕线转盘或转轴后向外延伸,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可带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转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设置有旋转体,上述缓降绳索一和缓降绳索二的末端未设置有安全带。【专利说明】 一种缓降装置
本申请属于一种缓降装置。
技术介绍
世界第二高塔,540米高的俄罗斯奥斯坦金诺电视塔火灾,导致俄罗斯各大电视台的节目全部停播,莫斯科所有寻呼台和内务部、莫斯科急救系统的通信中断,4人困在电梯里死亡,多人受伤,电视塔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震惊世界,高层建筑的火灾一直都在牵引着人们视线,但在火灾时消防电梯的可靠性问题更值得深思。还有现有消防救生采用的举臂登高消防车,一般可实施53米高的火灾扑救和救人,即大约相当于15层的高度,一旦15楼以上高层发生火灾,除徒步拎水带上楼灭火,更多的时候消防官兵只能望“火”兴叹,更别提上楼救人。消防云梯车的登高是有极限的,通常消防云梯车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至5级,消防云梯车就无法升高作业。这样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一旦起火或有人员被困,消防云梯就难以发挥作用,一般情况被困人员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逃生,而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全,消火栓门存在被居民用杂物堵住等各种现象,更是给救火逃生带来阻力。总之,传统的高楼逃生,电梯是禁止和危险的,走楼梯存在被火势和浓烟阻断的危险。还有目前现有的自救逃生的各种缓降器、逃生器存在不安全、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目前所有缓降器在使用时,使用者连接上缓降器的缓降绳索后刚向下跳的几秒的时间内,人体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的,也就是说人体下跳的瞬间的向下加速度为g (9.8米/秒2),随后人体的下降速度迅速从静止加速到每秒1.5米作用,这时在缓降器才充分发挥作用使人体的下降速度维持在每秒1.5米作用,在人体从静止到下降恒定速度这段短时间的失重的感觉会造成使用者的恐惧感和不舒适性,因此广泛推广缓降器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缓降器的质量问题、缓降器的安全性问题、缓降器的存放问题、缓降器的维保问题、缓降器的挂钩影响室内美观问题、缓降器安装使用的问题、使用者恐惧使用的心理问题均造成购买缓降器的家庭或使用者不多。发生火灾时,即使使用者准备了缓降器,但使用时依然存在问题,使用者需在很短时间内安装固定好缓降器并连接穿戴好安全带,这对使用者是个挑战且容易出错,特别存在的问题是发生火灾时我们常把缓降器安装固定在窗户旁或阳台旁进行逃生,这时楼下的消防车会集中对着窗户或阳台喷水灭火,而大多数缓降器或逃生器是摩擦式的最怕水的渗入,水的渗入会减小摩擦力造成缓降器或逃生器的失效,还有发生火灾时火焰常常向窗户外或阳台外延伸蔓延,火焰的高温同样会使缓降器或逃生器失效。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和日益密集,楼房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在发生火灾等危急情形下,人们行之有效的逃生手段却非常少,而消防救生的手段和救生高度又受限制,如今研究开发高楼救生逃生的有效方法成为迫切的问题,我们急需有效的高楼火灾救援逃生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房逃生的缓降装置,当发生火灾或地震或其它需要及时离开建筑时,所述建筑可提供一种缓降装置,让人及时地安全地从高楼逃离到地面或安全平台或其它楼层并不会产生使用上的恐惧感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降装置,包括缓降器,上述缓降装置还包括绕线转盘或转轴,有缓降绳索一进入所述的缓降器内并从所述缓降器延伸出来形成缓降绳索二,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绕线转盘或转轴后向外延伸,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可带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转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设置有旋转体,上述缓降绳索一和缓降绳索二的末端未设置有安全带,使用者穿戴好的安全带通过所述抓绳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上,所述抓绳装置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上述抓绳装置包括活动滑块、固定滑块,上述固定滑块固定在抓绳装置的壳体上,活动滑块活动设置在抓绳装置的壳体上,所述安全带与上述抓绳装置的壳体连接,所述缓降绳索可放入上述活动滑块侧边的孔隙内,上述活动滑块可进入插入固定滑块内夹紧缓降绳索,活动滑块和固定滑块设置有平行的斜面,上述活动滑块可沿上述斜面滑动进入固定滑块内,固定滑块通过斜面对活动滑块施加压力的同时夹住了上述缓降绳索; 上述抓绳装置为一个可开启的卡环,所述缓降绳索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凸件,上述卡环的内部直径比上述凸件的外部直径小; 上述抓绳装置为防坠器或止坠器; 上述抓绳装置为攀岩用的上升器或8字环或下降器; 上述抓绳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外直边的或带有波浪形状的金属环、一根绳套,使用者可把上述金属环的外直边或波浪形状的外边与缓降绳索靠在一起并用上述绳套缠绕3圈以上打结并与使用者穿戴好的安全带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体是转板或转杆或飞轮; 其中,所述旋转体的结构包括: 所述转板或转杆上或飞轮上设置有可沿径向运动的滑块; 所述转板或转杆或飞轮上设置有重物; 所述转板或转杆或飞轮上设置有磁铁或钢铁件; 其中,所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设置在轴承上; 其中,拉动所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可带动所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旋转体转动; 其中,所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所述绕线转盘或转轴小于360度,也就是所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所述绕线转盘或转轴后与绕线转盘或转轴的接触面的圆周角度小于360度; 其中,所述绕线转盘或转轴上设置有V形绕线槽; 其中,所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防脱滑轮或转盘或转轮而改变方向; 其中,所述缓降装置仅供设置在建筑的屋面上或避难层上或中间楼层上,所述的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延伸设置在上述建筑的外墙的窗户旁或阳台旁或外墙对外的开口旁的外墙内或外墙外的预埋管内,上述预埋管在楼层处设置有开口,上述预埋管从上述建筑的屋面上或避难层上或中间楼层上向下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缓降绳索一和缓降绳索二的长度相差不超过2米或所述缓降绳索一的长度是所述缓降绳索二长度的2倍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带来以下最特殊的有益效果:可解除人们使用本申请所述的缓降装置的恐惧心理。由于有缓降绳索一从所述缓降器的开口进入所述的缓降器内并从所述缓降器的开口延伸出来形成缓降绳索二,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绕线转盘或转轴后形成一卷或一束的缓降绳索,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可带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转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设置有旋转体,当使用者穿戴好安全带并从上述预埋管的开口内拉出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并连接后向下跳落时,一开始就通过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拉动所述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旋转体转动,由于旋转体惯性的作用,人体一开始向下跳时就受到旋转体转动惯量的作用从而受到向上的拉力,我们可根据人体重量的大小和要求安全速度的大小设计出具有合适转动惯量的旋转体,也就是说人体向下跳时受旋转体的转动惯量的作用,人体的初始下降速度很小,然后在上述转盘开始转动后在人体的重力作用下及旋转体作用下,人体受到的向下合力会逐渐变大,向下的加速度也会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降装置,包括缓降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缓降装置还包括绕线转盘或转轴,有缓降绳索一进入所述的缓降器内并从所述缓降器延伸出来形成缓降绳索二,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盘绕过绕线转盘或转轴后向外延伸,上述缓降绳索一或缓降绳索二可带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转动,上述绕线转盘或转轴设置有旋转体,上述缓降绳索一和缓降绳索二的末端未设置有安全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榕
申请(专利权)人:吴旭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