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结构以及包含其的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964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板结构,其包括基板、第一装饰层以及吸光层。第一装饰层配置于基板上。吸光层配置于第一装饰层上,而第一装饰层位于基板与吸光层之间。吸光层的材质包括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且在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中,金属的含量为5wt%至50w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板结构,其包括基板、第一装饰层以及吸光层。第一装饰层配置于基板上。吸光层配置于第一装饰层上,而第一装饰层位于基板与吸光层之间。吸光层的材质包括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且在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中,金属的含量为5wt%至50wt%。【专利说明】基板结构以及包含其的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基板结构以及包含其的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非黑色装饰层的基板结构以及包含其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面板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传递使用者操作触控面板所产生的信号,触控面板的周边需布局多条传输导线的走线区。一般而言,走线区中的传输导线若显露于外将会影响整体触控面板的外观,所以透明盖板上往往配置有装饰层,以利遮蔽传输导线。 在目前的处理中,装饰层通常采用黑色的遮光材料,例如黑色光致抗蚀剂。然而随着时尚潮流,人们已积极开发非黑色的遮光材料,例如白色光致抗蚀剂、白色油墨等,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产品外观的需求。以白色油墨为例,一般白色油墨会加入二氧化钛(T12)等高折射率的介电粒子,藉此造成高比例散色光而呈现白色反射。然而,此类介电粒子本身遮光能力不足,因而使得白色油墨遮光性不够。为了达到有效遮光效果,目前白色装饰层多采取增加堆叠数量或是大幅增加白色油墨的厚度。如此一来,白色装饰层与盖板之间的厚度落差将可能导致在后段制造传输导线时发生断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板结构,其通过在装饰层上设置吸光层,而可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通过在装饰层上设置吸光层,而可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及增进制作良率。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板结构,其包括基板、第一装饰层以及吸光层。第一装饰层配置于基板上。吸光层配置于第一装饰层上,而第一装饰层位于基板与吸光层之间。吸光层的材质包括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且在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中,金属的含量为5wt%至50wt%。 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第一装饰层、吸光层以及多个感测电极。基板具有操作区及围绕操作区的周边区。第一装饰层配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周边区中。吸光层配置于第一装饰层上,而第一装饰层位于基板与吸光层之间。吸光层包括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且在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中,金属的含量为5wt%至50wt%。感测电极配置于基板上且位于操作区中。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基板结构及触控面板通过在装饰层上设置吸光层,而可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从而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及增进触控面板的制作良率。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吸光层104的穿透率对波长的模拟关系图,其中吸光层104中硅的含量与铝的含量皆为50wt%,且吸光层104的厚度为10nm ; 图3是吸光层104的穿透率对波长的模拟关系图,其中吸光层104中硅的含量与铝的含量皆为50wt%,且吸光层104的厚度为200nm ; 图4是吸光层104的穿透率对波长的模拟关系图,其中吸光层104中硅的含量为70wt%而铝的含量为30wt%,且吸光层104的厚度为10nm ; 图5是吸光层104的穿透率对波长的模拟关系图,其中吸光层104中硅的含量为70wt%而铝的含量为30wt%,且吸光层104的厚度为200nm ;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触控面板沿剖线1-1’的剖面示意图; 图14A是图12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1-1I’的一种剖面结构设计的示意图; 图14B是图12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1-1II’的一种剖面结构设计的示意图; 图14C是图12的触控面板沿剖线11-11’的另一种剖面结构设计的示意图; 图14D是图12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1-1II’的另一种剖面结构设计的示意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触控面板沿剖线1-1’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i^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触控面板沿剖线1-1’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板结构; 100:基板; 102:装饰层; 104:吸光层; 10、20、30、40、50、60、70:基板结构; 100、200、300、400、500、600、700、1002、2002、3002、4002:基板; 102、202、202A、202B、202C、302、302A、302B、302C、402、502、602、702、708、1004、3004,4004:装饰层; 104、204、304、404、504、604、704、1006、1018、3006、4006:吸光层; 401、2024:侧表面; 403,2020:外边缘; 405,2022:边界; 406,2100:遮蔽层; 508:装饰层; 610、710、1008、3008、4008:绝缘层; 1000、3000、4000:触控面板; 1001,3001,4001:操作区; 1003,3003,4003:周边区; 1010、3010、4010:感测电极; 1012、1014、3012、3014、4012、4014:电极; 1013:绝缘图案; 1016,3016,4016:传输线; B1、B2:桥接线; dl、d2:距离; D、D1、D2:方向; E1、E2:感测垫; P:交错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基板结构10包括基板100、装饰层102以及吸光层104。 基板100可为硬式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是可挠式透明基板,例如塑胶基板,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 装饰层102配置于基板100上,用以提供使用者所欲达到的视觉效果例如装饰层102可为特定的装饰图案。装饰层102的材质例如是油墨、光致抗蚀剂、树脂或其组合。在一实施例中,装饰层102例如是白色油墨。在一实施例中,装饰层102例如为非黑色装饰层,且特别是白色装饰层,当然也可以是白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装饰层。详细而言,当装饰层102为非黑色油墨时,即可利用装饰层102来提供例如产品标志、花纹、文字等白色的装饰图案。 形成装饰层102的方法例如是网版印刷处理或黄光处理。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02为单层结构。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上设计的需求,装饰层102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关于装饰层102为多层结构的描述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吸光层104配置于装饰层102上,且装饰层102位于基板100与吸光层104之间。吸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一装饰层,配置于该基板上;以及吸光层,配置于该第一装饰层上,而该第一装饰层位于该基板与该吸光层之间,且该吸光层的材质包括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在该半导体金属合金材质中,金属的含量为5wt%至50wt%。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忠陈逸书康恒达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