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95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防止车轮组装时辐条受链轮的干扰,或者减少该干扰的自行车轮毂。当将辐条30从链轮16侧面插入轮毂本体上凸缘5的通孔14时,为了辐条30不受链轮16干扰,或减少该干扰,在链轮16的齿的齿根,沿链轮16的半径方向设置了辐条插入切口20。(*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轮毂,更详细地说是关于这样一种自行车轮毂,即,即使不采用形成于轮毂凸缘上的、能够插入辐条的3个连续的孔构成的钩接孔,而只采用由一个通孔形成的钩接孔,在组装车轮时辐条也不受干扰。自行车轮毂既能够承受由车轮接受的动载荷和静载荷,又具有使车轮快。顺利转动的机能,辐条呈线型结构,通常将车轮轮圈和中心轮毂呈放射状联接;辐条包括一端是能够钩在轮毂凸缘的辐条孔上的钩形结构,另一端为带有螺纹的辐条杆;能穿过轮圈上的辐条孔与辐条杆的螺纹相连接,对辐条杆进行联接、调整、固定的螺纹接头。在轮毂的凸缘上,开有穿过并保持辐条的辐条孔,辐条孔有两种,一种是由一个孔形成的通孔(圆孔),一种是由3个连续孔形成的钩接孔;钩接孔的长处是在不卸下飞轮进行安装状态,能够更换辐条;然而,当自行车乱骑乱撞时,由于轮圈变形,有时辐条的钩形结构会从钩接孔脱出。另外,由于即使从钩接孔的中心孔穿过辐条进行组装,辐条的钩形结构也有脱出的时候,所以也有时将该中心孔堵上东西;组装完毕后,有必要将堵的东西清除;因此,最好是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钩接孔。避免使用钩接孔,在不卸下飞轮进行组装的状态,能够更换辐条的轮毂结构是人们所期望的。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
技术介绍
下专利技术的,并要达到以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在该轮毂上设置了由一个孔形成的通孔,在组装车轮时,辐条,链轮不干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轮毂包括该自行车轮毂由轮毂轴、轮毂本体及一块链轮组成;该轮毂轴贯通轮毂中心;该轮毂由具有略呈圆形的辐条孔的两个凸缘及联接前述两个凸缘的轴管构成,被水平配置,且在前述轮毂轴外围靠轴承的支承能够自由转动;该链轮将一个方向的链的旋转力传给上述轮毂本体。该自行车轮毂的特点是为了组装车轮,在将辐条从上述链轮侧面穿过前述辐条通孔时,为了不拆下链轮能够组装,在前述链轮齿的齿根位置沿前述链轮的半径方向开出了插入辐条的切口。在前述链轮上开出的插入辐条的切口以不干扰辐条的切口为好;另外,前述插入辐条的切口尺寸至少具有大于前述辐条的直径的大小的宽度为好。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自行车轮毂,起到了如下效果由于在链轮上开出了插入辐条的切口,从而可以在不摘除链盒,飞轮等干扰部件的状态下组装辐条及能在不弯曲辐条的情况下更换辐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轮毂的主视图;被称作带飞轮的组合轮毂是适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带飞轮的组合轮毂中心,配置有贯通其中的轮毂轴2,轮毂轴2两端加工了螺纹;轮毂轴2中部外周具有一定间隙地设置有套管3。凸缘4、5固定于套管3的两端成为一体,由套管3及凸缘4、5构成轮毂本体6;本实施方式1的轮毂本体6的内部结构已标准化并公开,在这里省略其说明;在凸缘5的侧面、配置有飞轮7;飞轮7与圆筒8一体形成;圆筒8的内部装有公知的由滚球组成的轴承及飞轮机构等。飞轮机构具有仅沿链条的一个方向传输转矩的功能,配备棘轮等单向超越离合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这些机构,因为是已公开或标准的机构,所以有关构造说明在此省略。飞轮7用螺母9固定;轮毂本体6由构成轴承的滚珠(图中没有表示)支承于轮毂轴2上并能自由转动;滚珠由止挡件10、11推押保持住;止挡件10、11由锁紧螺母12、13锁紧于轮毂轴2上;在凸缘4、5的外圆上所开出的通孔(圆孔)14、15等角度均布。通孔(圆孔)14、15是贯通孔且两端进行倒角;本实施方式的通孔(圆孔)14、15在本实施方式1中凸缘4、5的外圆上分别等角度均布着18个。飞轮7上的链轮16与过去的形状不同;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是链轮16的齿形放大图;本实施方式1中链轮16的齿数为14个;在链轮16的齿根21位置每隔120°角开有插入辐条的切口20;在不设插入辐条切口20的齿根21处,由半径为r1的曲面22形成;曲面22与齿根圆R2相接;与曲面22连续过渡到由半径r2形成的齿面23,之后构成齿顶24;齿顶24与齿顶圆R1相接。插入辐条的切口20由与齿面23连续过渡的平面26形成,齿面23与平面26的分界线构成交线25;由平面26连续过渡到半径r3的圆孤面27,平面26是圆弧面27的切面;圆弧面27与切口齿根圆R3相接;同样,由圆弧面27连续过渡之后,形成平面26,交线25及齿面23;进而,平面26与半径方向形成角度θ1。结果,链轮16上开出的3个插入辐条的切口20的深度为h,h为齿根圆半径R2与切口齿根圆半径R3之差;如果插入辐条的切口宽度不大于辐条30的钩挂部31(参照图4)的直径,那么当采用后述的组装方法时,钩挂部31就不能通过。组装方法辐条30在付带飞轮的组合轮毂1上的组装方法按前述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将辐条30从外侧插入凸缘5时的局部剖面图;切线轮幅车轮的多种组装方法广为人知,通常从辐条30的螺纹部分交替地从凸缘5的两侧插入,由钩挂部31固定于通孔14上。因为从凸缘4的两侧使辐条30穿通不受干扰,所以不存在问题;但是,将辐条30从凸缘5的右侧(图示)插入时,使之通过链轮的齿根21,即使插入通孔14,也由于齿根21的干扰而不能插入。也就是说,辐条30的两端与凸缘4及通孔14相接触时,轮毂轴2的中心线与辐条30的中心线形成的角度是θ;即由于辐条30的直径d与通孔14的直径不同,之间有间隙,所以实际上是辐条30的外圆与通孔14相接触,接触位置是在通孔14的圆周面上,与以前述轮毂轴2的中心为中心的最大半径距离为R5的位置。因此,角度θ由凸缘4和凸缘5的间距H1、凸缘4的外圆半径R4、凸缘5的通孔14半径R5之间的关系决定;另外,如果假设凸缘5与链轮7的间隔为H2,那么插入辐条的切口20的齿根圆半径R3近似地为R3≤R4-(H1+H2)·tgθtgθ=〔R4-(R5-d)〕/H1当满足上述关系时,辐条30则不受链轮7干扰。R5为凸缘5上通孔14的内周面的最大半径,H1为凸缘4与凸缘5的间距,H2为凸缘5与链轮7间的在轮毂轴线方向的距离,那么,前述关系式适用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构造的自行车用轮毂的场合,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不同结构的自行车轮毂;另外,现在实际使用的辐条30的最小直径是1.6mm;因此,希望最好作成能够通过直径在1.6mm以上的辐条30的大小的辐条插入切口20;即,插入辐条切口20的大小(约为半径r3的2倍)在辐条30的直径1.6mm以上,最好是大于辐条30的钩挂部直径。如上所述,辐条30在不受链轮7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辐条的切口插入凸缘5的通孔14。在前述的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是在不弯曲辐条30的情况下组装辐条;可是,由于辐条30由钢、不锈钢等弹性材料制造,因此在没有达到塑性变形的程度,可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一边弯曲辐条30一边插入通孔14进行组装;此时,即使前述插入辐条的切口20齿根圆半径R3小于链轮16齿根圆半径R2也可以。这种情况下,虽然将辐条30插入通孔14困难,但是,由于只要使辐条30产生若干弹性变形而弯曲就可以,所以,比不开插入辐条的切口20时组装容易。前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3个插入辐条的切口,但是,从前面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为最少配置1个也可以;另外,前述实施方式不但能够适用于付带飞轮的组合轮毂,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毂,它包括:能够贯通轮毂中心的轮毂轴;由具有略呈圆形状的辐条通孔的两个凸缘及联接该两个凸缘的轴管构成的轮毂本体,轮毂本体水平放置,由轴承支承在前述轮毂轴外周且可自由转动;只将链条的单方向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轮毂主体的链轮;其特征在:于:当在前述链轮不拆下的状态下组装车轮时,为了将辐条从前述链轮侧面穿过前述辐条通孔,在前述链轮齿的齿根位置沿前述链轮的半径方向设置有辐条插入切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田壮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