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34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轮毂,包括毂轴;毂体,通过一对轴承而可旋转地安装在该毂轴上,并且至少一个轴承具有内管。轴承包括外圈,操作性地连接于毂体;内圈,操作性地连接于毂轴;以及多个滚动部件,设置在外圈和内圈之间。内管相对于至少一个轴承的外圈设置,使得至少内管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毂轴的外周缘表面周围上,以在其间形成小的预定径向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的自行车车轮的自行车轮毂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和休闲娱乐方式日益普及。而且,骑自行车也已成为业余爱好者和职业选手都非常喜欢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被用于娱乐、交通或是比赛,自行车行业一直在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其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重新设计的一种部件是自行车轮毂。通常,自行车轮毂包含固定于自行车车架后部的不旋转的毂轴和通过一对轴承组件而安装在毂轴上的可旋转的毂壳或毂体。对于前轮毂,毂壳可绕毂轴在两个方向上自由旋转。然而,对于一些后轮毂而言,在后轮毂的一侧设置有以自由旋转方式安装于毂壳一端的驱动件或驱动圆柱体,单向离合器设置在驱动圆柱体和毂壳之间,该离合器沿一个方向传输从驱动圆柱体到毂壳的旋转运动。驱动圆柱体被构造和设置为具有多个链轮安装在驱动圆柱体的径向向外的外表面上,从而链轮相对于驱动圆柱体既不能旋转也不能轴向移动。这样,这种类型的后轮毂的驱动件在其毂轴上只可沿一个方向转动。日本技术公开号No.S52-60062公开了一种常规的自行车轮毂。这种常规的自行车轮毂安装在自行车车轮中心部分,其中辐条从轮毂延伸至轮缘。这种常规的自行车轮毂包括毂轴、毂体和一对轴承。毂轴非旋转地固定于自行车架上(例如前叉)。毂体与毂轴共轴安装,使得毂体相对于毂轴沿径向设置在外侧。轴承被构造和设置用以支承毂体使毂体可绕毂轴自由旋转。毂轴两端的外表面在其轴向末端包括一对外螺纹,从而通过一对与毂轴轴端外螺纹螺接的螺母可将轮毂安装在车架上。轴承是向心推力球轴承(angular-type ball bearing)。每一个轴承设置有外圈或杯、内圈或锥和多个滚动部件(滚珠)。外圈沿毂体内表面设置,并且包括可容纳滚珠的表面。内圈与毂轴螺接,并且包括有滚珠止推表面。滚动部件以预定的间隔沿轮毂的圆周方向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为了使轴承能平滑地旋转,在每个轴承的内部涂上润滑脂。外圈的滚珠接收表面设置为凹面,面向毂轴的通常轴向向外方向。内圈的滚珠推面设置为凹面,面向毂轴的通常轴向向内方向。安装在轮毂上的向心推力球轴承设计为使外圈的最内周缘表面与毂轴的外周缘表面保持一定程度的间隙或空隙。而且,密封部件连接至轴承的轴向外表面。这样,轴承就被设计为使得润滑脂不会从轴承中朝着外轴向泄漏。然而,由于在轴承的内轴向的位置中,外圈与毂轴之间存在有间隙,有时将会造成轴承中的润滑脂沿内轴向泄漏。尤其是在轮毂包括以相同螺旋方向沿着毂轴的整个外表面形成的外螺纹时,由于车轮相对于毂轴旋转(也就是轴承的外圈旋转),这些外螺纹的作用就像泵一样。结果,使润滑脂从轴承中沿毂轴内轴向流出。举例说明,从自行车的后部看,右侧的轴承外螺纹是右旋,当车轮沿行驶方向旋转时,润滑脂将会沿毂轴内轴向流出。当润滑脂从轴承中沿毂轴内轴向流出时,润滑脂将流向外圈后部相对较大的空间,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保持在该空间内。这样,轴承里润滑脂的量将变得不足,车轮的旋转将会恶化。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改良自行车轮毂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技术针对本领域的这种需求以及其它需求,其中,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中,这些需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自行车轮毂提供一个能够防止润滑脂从轴承中沿内轴向流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至少一个具有相对易于安装的内管的轮毂轴承。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轮毂,包括毂轴、毂体、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内管。毂轴具有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毂体有第一本体端和第二本体端,毂体共轴地围绕毂轴设置,并且相对于毂轴是可旋转的。第一轴承设置在毂体的第一本体端以及毂轴的第一轴端之间,第二轴承设置在毂体的第二本体端与毂轴的第二轴端之间。内管具有第一轴向末端,固定地连接于第一轴承,第二轴向末端与第二轴承轴向地间隔设置,从而内管以悬臂方式由第一轴承固定。在下面的具体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所有这些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讲是显而易见的,下面的具体描述与附图相结合,阐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说明参照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原始公开的一部分。图1是自行车右侧整体正视图,其上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后轮毂;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轮毂的局部剖视图,其上设置有一对轴承,其中轴承具有内管与每个轴承外杯相连;图3是图2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轮毂中的一个轴承的放大剖视图,其中内管连接于外杯;图4是图3所示的轴承与内管的放大分解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内管的正视图,该内管用于图3和图4所示的轴承;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内管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轮毂的局部剖视图,其上具有轴承,其中内管连接于轴承外杯;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轮毂的局部剖视图,其上具有轴承,其中内管连接于轴承外杯;图9是用于图2、图7和图8所示的任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轮毂的改进后的轴承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改进的内管与外杯相连; 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图2、图7和图8所示的任一轮毂的改进的轴承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改进后的内管与外杯相连;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图2、图7和图8所示的任一轮毂的改进的轴承的放大剖视图,其中修改后的内管与外杯相连;以及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用于图2、图7和图8所示的任一轮毂的修改后的轴承的放大剖视图,其中修改后的内管与外杯相连。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解释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阐述中可以明显地认识到接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仅作说明之用,并非像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一样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首先如图1所示,自行车10上安装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轮毂12和后轮毂14。自行车轮毂12和14以传统方式连接于车架16上。由于自行车10为现有技术所熟知的内容,除了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零件,自行车10的其他零件在此不详细介绍。也就是说,在此只说明和讨论那些与自行车轮毂12和14相关的零件。而且,在此示出的或未示出的自行车的各种通用部件,比如刹车闸、附加的链轮、拨链器等,都可以与本专利技术结合使用。如图2所示,前轮毂12基本包括毂轴20、毂体或毂壳21,一对左右轴承22a和22b。毂轴20可以传统方式自由地连接到车架16上或从该车架上拆卸下来。毂体21相对于毂轴20共轴地沿径向设置在外侧。如图2所示,左轴承22a和右轴承22b设置在毂轴20与毂体21之间,位于毂体21的轴向末端。毂体21通过毂轴20,在毂轴20上沿两个旋转方向可以自由地旋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轮毂12的毂轴20设置为快速拆卸杆式(quick release lever type)毂轴,其基本上包括空心轴体23、快速毂杆24,调整螺母25和凸轮杆26。轴体23在其左端外周缘表面上具有右旋外螺纹部23a,在其右端外周缘表面上具有右旋外螺纹部23b。外螺纹部23a设置为从安装轴承22a处稍微靠里的位置沿外轴向延伸。外螺纹部23b设置从安装轴承22b处稍微靠里的位置沿外轴向延伸。左轴承22a和右轴承23b分别通过螺纹23a和23b螺纹安装于轴体23。快速毂杆24贯穿轴体23,其中调整螺母25螺纹安装在其一个轴向端部。凸轮杆26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毂,包括:毂轴,具有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毂体,具有第一本体端和第二本体端,所述毂体围绕所述毂轴同轴地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毂轴是可旋转的;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毂体的第一本体端与所述毂轴的第一轴端之间;以及   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毂体的第二本体端和所述毂轴的第二轴端之间;以及内管,具有第一轴向末端,固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向末端,与所述第二轴承沿轴向间隔开,使得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以悬臂方式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锦鸿
申请(专利权)人:禧玛诺零件马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MY[马来西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