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文军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201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8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由壳体、发电装置、整流电路板和蓄电池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的优越效果在于: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通过电子元器件和磁铁装配而成,能够回收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反复使用不会有问题。而且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采用分体结构,即使部分元器件损坏,可以维修更换,而且磁铁在运动时会产生电流,不需要充电器和外接电源,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巧妙利用电磁原理,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约15元,使用寿命达1万小时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由壳体、发电装置、整流电路板和蓄电池构成。本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的优越效果在于: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通过电子元器件和磁铁装配而成,能够回收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反复使用不会有问题。而且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采用分体结构,即使部分元器件损坏,可以维修更换,而且磁铁在运动时会产生电流,不需要充电器和外接电源,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巧妙利用电磁原理,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约15元,使用寿命达1万小时以上。【专利说明】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
本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通化学电池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一次使用完如果不马上回收随意扔掉,其化学成分会污染环境。普通化学电池只能使用一次,材料浪费极大。普通化学电池为一体化结构,非专业人员无法拆开,并且需要专门的充电器和外接电源,使用时极不不方便,一节普通I号电池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价格约3元,使用寿命大约10小时。而普通充电电池采用220V交流电整流变压后充电,如果充电器失去保护会过充过热,甚至爆炸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以解决现有化学电池资源消耗大,而且使用完后,不能回收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由壳体、发电装置、整流电路板和蓄电池构成,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帽盖,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所述发电装置、整流电路板和蓄电池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电装置由支架、缓冲构件、线圈、磁铁和封盖构成,所述支架一端密封,另一端为开口状,所述支架内部中空,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线圈卡接在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所述缓冲构件和磁铁容纳在所述支架内部,所述缓冲构件位于所述磁铁下方,所述封盖封住所述支架的开口端。 优选为,所述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凸起,另一端部设置有正极端子。 优选为,所述帽盖上设置有负极端子和卡扣。 优选为,所述缓冲构件为橡胶材质。 优选为,所述蓄电池为锂离子电池。 优选为,所述支架的长度为95 mm,所述磁铁为圆柱体,所述磁铁的长度为30 mm。 优选为,所述封盖内侧设置有橡胶凸起。 优选为,所述缓冲构件上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橡胶凸起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 优选为,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为所述线圈的第一末端,所述第二端子为所述线圈的第二末端,所述整流电路板包括第一正极输入端子,第一负极输入端子,第一正极输出端子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子,所述蓄电池包括第二正极输入端子,第二负极输入端子,第二正极输出端子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子,所述线圈的第一端子与所述整流电路板的第一正极输入端子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整流电路板的第一负极输入端子通过电线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板的第一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蓄电池的第二正极输入端子通过电线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板的第一负极输出端子与所述蓄电池的第二负极输入端子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第二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本体上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第二负极输出端子与所述帽盖上的负极端子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通过电子元器件和磁铁装配而成,能够回收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反复使用不会有问题。而且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采用分体结构,即使部分元器件损坏,可以维修更换,而且磁铁在运动时会产生电流,不需要充电器和外接电源,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巧妙利用电磁原理,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约15元,使用寿命达I万小时以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的结构视图; 图2是本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的分解视图; 图3是本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发电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技术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发电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5是本技术整流电路板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由壳体1、发电装置2、整流电路板3和蓄电池4构成。壳体I包括本体11和设置在本体11上的帽盖12,本体11内部中空,本体11的端部设置有凸起111,另一端部设置有正极端子(图中未示出)。帽盖12上设置有负极端子121和卡扣122,卡扣122与凸起111配合能够实现帽盖12与本体11的配合锁紧。发电装置2、整流电路板3和蓄电池4容纳在壳体I内,其中发电装置2由支架21、缓冲构件22、线圈23、磁铁24和封盖25构成。支架21 —端密封,另一端为开口状,并且支架21内部中空。支架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线圈23卡接在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之间。缓冲构件22和磁铁24容纳在支架21内部,缓冲构件22位于磁铁24下方,并且缓冲构件22为橡胶材质,蓄电池4为锂离子电池。 封盖25封住支架21的开口端,并且封盖25内侧设置有橡胶凸起251。支架21的长度为95 mm,磁铁24为圆柱体,并且磁铁24的长度为30 mm,因此磁铁24能够在支架21内部上下运动。缓冲构件22上设有第一贯穿孔,橡胶凸起251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当磁铁24在支架21内部上下运动并且撞击缓冲构件22和橡胶凸起251时,由于缓冲构件22和橡胶凸起251上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因此缓冲构件22和橡胶凸起251弹性形变的量较大,从而能够较好吸收磁铁24撞击所产生的震动能量。 通常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可以随身装在衣服口袋里,人在行走和运动时,身体势必会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电池会上下抖动,因此容纳在支架21内的磁铁24会不断的上下运动,磁铁24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线圈23会不断切割磁铁24的磁力线,从而线圈23上会产生交流电,最终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板3整流滤变后传输至蓄电池4中储存。 线圈23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为线圈23的第一末端,第二端子为线圈23的第二末端,整流电路板3包括第一正极输入端子,第一负极输入端子,第一正极输出端子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子。蓄电池4包括第二正极输入端子,第二负极输入端子,第二正极输出端子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子。并且线圈23的第一端子与整流电路板3的第一正极输入端子通过电线连接,第二端子与整流电路板3的第一负极输入端子通过电线连接。而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感应自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由壳体、发电装置、整流电路板和蓄电池构成,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帽盖,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所述发电装置、整流电路板和蓄电池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电装置由支架、缓冲构件、线圈、磁铁和封盖构成,所述支架一端密封,另一端为开口状,所述支架内部中空,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线圈卡接在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所述缓冲构件和磁铁容纳在所述支架内部,所述缓冲构件位于所述磁铁下方,所述封盖封住所述支架的开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涵宇
申请(专利权)人:赵文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