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对流换热风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773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由若干片单风栅组成一段对流换热风栅,所述若干片单风栅都设有风口与风箱相连,由一台风机向风箱内供风,对流换热风栅位于风箱下部,所述一台风机位于风箱顶部,其中,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在长度方向都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设有夹角α,且所有单风栅都相互平行,并列等距排布,而与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相邻的另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则设有夹角为180°-α,两段相邻的对流换热风栅并列后,组成“人”字形排布,数段人字形排布的对流换热风栅组成钢化炉内的整体加热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由若干片单风栅组成一段对流换热风栅,所述若干片单风栅都设有风口与风箱相连,由一台风机向风箱内供风,对流换热风栅位于风箱下部,所述一台风机位于风箱顶部,其中,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在长度方向都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设有夹角α,且所有单风栅都相互平行,并列等距排布,而与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相邻的另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则设有夹角为180°-α,两段相邻的对流换热风栅并列后,组成“人”字形排布,数段人字形排布的对流换热风栅组成钢化炉内的整体加热部件。本技术在不增加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专利说明】均匀对流换热风栅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钢化炉内用辐射与对流两种方式混合加热的加热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
技术介绍
水平辊道式玻璃钢化 炉内的上、下两个加热部件(热源)分别由若干与水平传输辊道平面相互平行并 均匀分布在辊道上、下的电热元件组成。 电热元件是棒状细长条形,一般是由电热丝沿螺旋线缠绕在瓷管上制成。一台电 加热炉的加热部件中,有数拾根可独立控制的这种电热元件(因为大家普遍使用,所以本 领域技术人员俗称它为"标准热源")。每条"标准热源"的长度方向与辊道传输方向平行 (横向),多根"标准热源"沿着纵向(垂直于棍道传输方向)并列对位(一根靠一根两端 对齐)、相互平行、等距排列组成一段热单元。数段热单元沿着横向相互平行、并列等距排 布组成一个加热部件。被加热的工件(玻璃)在传输辊道上水平横向往复摆动,吸收热单 元发出的辐射热。为使玻璃加热更均匀,工程师用一个个耐热钢方箱把一段段热单元包住。 一个方箱内有"标准热源"几根到十几根,箱上有口与风机相通,由一台风机供风。在靠近 玻璃端的方箱面板上,"标准热源"对应处有数排对流风嘴对准辊道上玻璃,我们把这种装 有"标准热源"由风机供风的方箱称为"对流换热风箱"。炉内空气经由风机流向换热风箱 中"标准热源",加热后的热空气再经风嘴吹向玻璃并被玻璃吸收掉热能,降温后的空气再 次返回到风机中,形成一个内循环对流加热圈,参见图1。这种情况下玻璃在传输辊道上摆 动时,在吸收辐射热的同时也伴随着对流热的吸收,使玻璃加热更快也更均匀。 在钢化加热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热源利用率,设计者都希望把热源尽量靠近被 加热的物体(玻璃)放置。但是由于"标准热源"的形状细长,当它如上述方式排布时,其 投影就无法扫描到往复运动着的玻璃全部表面,即有部分玻璃表面是接受不到"标准热源" 的垂直辐射热的,而辐射传递的热量多少是和热源到接受体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因此为 使玻璃均匀接受辐射热,"标准热源"到玻璃之间距离就由"标准热源"的辐射强度和各独立 "标准热源"的纵向间距决定了。热源是不能随意向玻璃靠近的。 热单元按这种形式排布的钢化炉已生产了好多年,它可以加工出合格的钢化玻璃 产品,加之"标准热源"通用性非常好,制造成本低,目前这项技术仍在不少公司中使用。由 于热源移近玻璃受到限制,因而装着热源的风箱也难以靠近玻璃。这不仅使辐射热的利用 受到限制,而且也使对流效率达不到理想要求。如果热源的其它参数不变,只减少热源到玻 璃的距离,玻璃的加热均匀性就难以控制,这将使钢化玻璃的波形变形增大,表面应力不均 匀,造成风斑严重,碎片状态也难以达标。如果不移近热源,只把对流换热风箱加厚,使风嘴 靠近玻璃,这就使得耐热钢的用量加大,加工成本也会迅速增加。 另外由于多个独立控制的热源集中在一个无分格的箱内,而箱内的对流空气是互 通的,因此一个标准热源只能对其附近的局部玻璃所接收的辐射热进行增减调节,而无法 独立控制此处玻璃接收对流热的强弱。因此使控制玻璃均匀加热的手段相对减少,再加上 方箱是个较大整体,外部空间较少,对流风返回容易受阻,使加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在玻璃钢化炉中使用后,在不 增加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的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由若干片单风栅组成一段对流换热风栅, 所述若干片单风栅都设有风口与风箱相连,由一台风机向风箱内供风,对流换热风栅位于 风箱下部,所述一台风机位于风箱顶部,其中,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在长度 方向都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设有夹角α,且所有单风栅都相互平行,并列等距排布,而与 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相邻的另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 则设有夹角为180° -α,两段相邻的对流换热风栅并列后,组成"人"字形排布,数段人字 形排布的对流换热风栅组成钢化炉内的整体加热部件,每片单风栅都由风嘴将单风栅内的 风吹向玻璃,由玻璃返回的风仍被风机吸入,形成一个内循环对流加热圈。 其中,所述单风栅内设有一根标准热源,该标准热源由所述单风栅罩住而形成带 热源的单风栅。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玻璃钢化炉中使用后,在不 增加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对流换热风栅空气内循环对流加热圈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的对流换热风棚的不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的示意图; 图4为已有技术的对流换热风栅的对流风嘴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对流换热风栅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对流换热风栅的片单风栅的放大排布图。 图中:1、风机;2、对流换热风栅;3、风口;4、标准热源;5、玻璃;6、传输辊道;7、对 流风嘴;8、单风栅;9、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本技术的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由若干片单风栅组成一段 对流换热风栅,所述若干片单风栅都设有风口与风箱相连,由一台风机向风箱内供风,对流 换热风栅位于风箱内,所述一台风机位于风箱顶部,其中,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 风栅在长度方向都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设有夹角α,且所有单风栅都相互平行,并列等 距排布,而与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相邻的另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与玻璃运行 方向的横轴则设有夹角为180° -α,两段相邻的对流换热风栅并列后,组成"人"字形排 布,数段人字形排布的对流换热风栅组成钢化炉内的整体加热部件,每片单风栅都由风嘴 将单风栅内的风吹向玻璃,由玻璃返回的风仍被风机吸入,形成一个内循环对流加热圈。 所述单风栅内设有一根标准热源,该标准热源由所述单风栅罩住而形成带热源的 单风栅。 标准热源由若干根能独立控制的电热元件组成,而电热元件是由电热丝沿螺旋线 缠绕在瓷管上制成。 每段对流换热风栅与横轴的夹角" α "的数值由下列公式得出: a = arctanL/B ; L--标准热源长度; B------两标准热源间净距离; 公式中L和B的选择应满足下述原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匀对流换热风栅,由若干片单风栅组成一段对流换热风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片单风栅都设有风口与风箱相连,由一台风机向风箱内供风,对流换热风栅位于风箱下部,所述一台风机位于风箱顶部,其中,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在长度方向都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设有夹角α,且所有单风栅都相互平行,并列等距排布,而与所述一段对流换热风栅相邻的另一段对流换热风栅中所有单风栅与玻璃运行方向的横轴则设有夹角为180°‑α,两段相邻的对流换热风栅并列后,组成“人”字形排布,数段人字形排布的对流换热风栅组成钢化炉内的整体加热部件,每片单风栅都由风嘴将单风栅内的风吹向玻璃,由玻璃返回的风仍被风机吸入,形成一个内循环对流加热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政宏刘玉珂张晓霞刘秉辉杜丽杰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天和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