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877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榨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压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榨膛和穿设于榨膛内的榨杆,榨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榨膛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漏油口,榨膛的右端开设有出渣口,出渣口的右端固定有碎渣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碎渣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固定在榨膛的出渣口,旋转部固定在榨杆的端部,当驱动机构带动榨杆旋转时,榨杆带动碎渣装置的旋转部一同旋转,利用固定部上的第一刮刀和旋转部上的第二刮刀,很容易切断和打碎油渣,不会使油渣堵塞出渣口而造成榨油机空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榨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压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榨膛和穿设于榨膛内的榨杆,榨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榨膛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漏油口,榨膛的右端开设有出渣口,出渣口的右端固定有碎渣装置。本技术的碎渣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固定在榨膛的出渣口,旋转部固定在榨杆的端部,当驱动机构带动榨杆旋转时,榨杆带动碎渣装置的旋转部一同旋转,利用固定部上的第一刮刀和旋转部上的第二刮刀,很容易切断和打碎油渣,不会使油渣堵塞出渣口而造成榨油机空转。【专利说明】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
本技术涉及榨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榨油机压榨装置结构负责,在清理榨油机过程中,很难拆卸,而且由于家庭使用的榨油原料粒径不同,如芝麻、大豆、花生等,如果榨油机用于压榨粒径较小的榨油原料(如芝麻),榨油机送料杆上凹槽则设计的较小,反之,榨油机用于压榨粒径较大的榨油原料(如花生),榨油机送料杆上凹槽则必须设计的大一些,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碎渣装置会出现油渣堵塞出油口的现象,需要停机后进行除渣工作,操作比较麻烦,碎渣效果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碎渣效果好、效率高的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压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榨膛和穿设于榨膛内的榨杆,榨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榨膛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漏油口,榨膛的右端开设有出渣口,出渣口的右端固定有碎渣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碎渣装置包括固定于出渣口的固定部和固定于榨杆端部的旋转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内侧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一刮刀。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内侧固定有四个第一刮刀,四个第一刮刀呈圆形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刮刀。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固定有四个第二刮刀,四个第二刮刀呈圆形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四个第二刮刀之间形成漏渣槽,漏渣槽的内侧边向右侧弯折形成翻卷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旋转部通过蝶形螺母穿过安装孔固定在所述榨杆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榨膛的内壁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榨膛的左端固定有与所述机座连接的固定座,固定座固定有四个卡凸,卡凸外侧的圆弧长度大于内侧的圆弧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榨杆包括杆体,杆体由首段、入料段、中段、尾段依次连成一体构成,首段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部,入料段、中段和尾段的外表面固定有螺纹,所述入料段的直径小于首段的直径,杆体的直径由入料段向尾段逐渐增大,螺纹的牙深由入料段向尾段逐渐减小。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碎渣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固定在榨膛的出洛口,旋转部固定在榨杆的端部,当驱动机构带动榨杆旋转时,榨杆带动碎渣装置的旋转部一同旋转,利用固定部上的第一刮刀和旋转部上的第二刮刀,很容易切断和打碎油渣,不会使油渣堵塞出渣口而造成榨油机空转。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碎渣效果好、效率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压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所述压榨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所述碎渣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一机座、2—压棒机构、21—棒腔、211—进料口、212—漏油口、213—出渣口、22—榨杆、221—首段、222—入料段、223—中段、224—尾段、225—连接部、23—固定座、231—卡凸、24—碎渣装置、241—固定部、242—旋转部、243—第一刮刀、244—第二刮刀、245—漏渣槽、246—翻卷部、247—安装孔、25—蝶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广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见图f 4,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机座1、安装在机座I上的压榨机构2和为压榨机构2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压榨机构2包括内部中空的榨膛21和穿设于榨膛21内的榨杆22,榨杆2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榨膛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 211和漏油口 212,榨膛21的右端开设有出渣口 213,出渣口 213的右端固定有碎渣装置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碎渣装置24包括固定于出渣口 213的固定部241和固定于榨杆22端部的旋转部242。固定部241固定在榨膛21的出渣口 213,旋转部242固定在榨杆22的端部,当驱动机构带动榨杆22旋转时,榨杆22带动碎渣装置24的旋转部242 —同旋转,通过固定部241和旋转部242相互切割,可切断和打碎油渣。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41内侧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一刮刀243。一个第一刮刀243虽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油渣堵塞出渣口 213的问题,但第一刮刀243数目优选为2?4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41内侧固定有四个第一刮刀243,四个第一刮刀243呈圆形阵列分布。四个第一刮刀243可以大大提高碎渣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242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刮刀244。一个第二刮刀244虽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油渣堵塞出渣口 213的问题,但第二刮刀244数目优选为2?4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242固定有四个第二刮刀244,四个第二刮刀244呈圆形阵列分布。四个第二刮刀244可以大大提高碎渣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四个第二刮刀244之间形成漏渣槽245,漏渣槽245的内侧边向右侧弯折形成翻卷部246。翻卷部246的设置可用于辅助打碎油渣,提高碎渣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242中部开设有安装孔247,旋转部242通过蝶形螺母25穿过安装孔247固定在所述榨杆22端部。安装孔247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打碎油炸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榨膛21的内壁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榨膛21的内壁的横截面虽然还可以为四边形、十边形、十二边形等,但当正多边形的边数小于六时,或当正多边形的边数小于八时,胚料在压榨过程中挤压不充分,出油率低。通过将榨膛21的内壁设置成正多边形结构以及合理地设置相关部位位置的参数,使胚料在压榨过程中能够挤压更加充分,保证榨油机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有效地提高了出油率、压榨速度,达到了良好的出油效果。 所述榨膛21的左端固定有与所述机座连接的固定座23,固定座23固定有四个卡凸231,卡凸231外侧的圆弧长度大于内侧的圆弧长度。机座I上对应四个卡凸231的位置设置有四个卡槽,榨膛21安装时,将卡凸231嵌入卡槽中,再通过机座I上的螺盖将榨膛21卡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榨杆22包括杆体,杆体由首段221、入料段222、中段223、尾段224依次连成一体构成,首段221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部225,入料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碎渣装置改良的家用榨油机,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压榨机构和为压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压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榨膛和穿设于榨膛内的榨杆,榨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榨膛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漏油口,榨膛的右端开设有出渣口,出渣口的右端固定有碎渣装置;所述碎渣装置包括固定于出渣口的固定部和固定于榨杆端部的旋转部,所述固定部内侧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一刮刀,所述旋转部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刮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