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661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卡座设于电路板,卡托沿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卡座;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卡座具有与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组与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用连接器沿卡座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大减小,结构布局更为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及使用简单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卡座设于电路板,卡托沿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卡座;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卡座具有与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组与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使得本技术的卡用连接器沿卡座前后方向的长度大大减小,结构布局更为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及使用简单便捷的优点。【专利说明】卡用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有时候工作能否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机的使用,手机内部用于将电子卡电性导接至电路板的卡连接器结构及功能不但要适应生产厂家所设计的电路板的形状结构,而且还要满足方便用户使用的要求。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信息量的加大,用户可能会同时使用多个电子卡(如SIM卡及电子存储卡等),传统的手机的卡连接器往往是分开设置,使得使用多个电子的用户需要将多个电子卡一个一个的安装或拆卸于手机,操作极为复杂繁琐,费时间,使用非常不方便。另外,为了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现在还出现了能够同时承载多张电子卡的卡连接器,给用户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是,随着4G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手机的电路板的结构也不断的改进和变化,目前,4G手机的电路板的尺寸设计的往往宽度比较窄及长度比较长,而现有能够同时承载多张电子卡的卡连接器也是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布置的,即多张电子卡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这样会使得卡连接器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会超出电路板的宽度的尺寸,无法满足电路板日趋窄长化的设计趋势,又迫使电路板上需要设置多个卡连接器,来满足电路板的尺寸要求,但,如此又会造成用户的使用非常繁琐不方便。再者,现有的卡连接器都存在结构复杂的缺点,也导致了其生产成本的加大。 综上,现有的卡连接器存在结构复杂、结构布局不合理及使用繁琐不方便等缺点,已经远远无法适应手机的电路板的尺寸设计要求,更无法满足用户快捷、便利的使用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卡用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布局合理及使用简单便捷的卡用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卡托沿所述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所述卡座;其中,所述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所述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卡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所述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所述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 较佳地,所述卡座为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含基部及设于所述基部左右两侧并呈相对设置的插置槽体,两所述插置槽体均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卡托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沿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卡托插置于两所述插置槽体之间。 较佳地,所述基部朝所述容置空间凸伸有弹性抵触部,所述弹性抵触部具有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的两导引侧臂,且两所述导引侧臂均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卡托插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弹性抵触部弹性抵压于所述卡托。 较佳地,所述卡托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槽与所对应的所述插置槽体的远离于所述基部的槽壁呈滑动配合。 较佳地,所述金属件还包含止挡卡合槽体,所述止挡卡合槽体设于所述基部的末端;所述卡托的末端开设有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布置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左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卡托左侧的所述定位导向槽,所述卡槽的右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卡托右侧的所述定位导向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止挡卡合槽体的远离所述基部的槽壁呈相互卡合的配合。 较佳地,所述基部于所述第一卡位开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基部于所述第二卡位开设有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设有一第一绝缘基座,所述第二镂空区设有一第二绝缘基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 较佳地,所述第一载卡部开设有第一载卡定位槽及第二载卡定位槽,且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与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呈相互垂直的设置且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另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部开设有第三载卡定位槽,所述第三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第二电子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 较佳地,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Micro SD卡,另一种类型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Nano SIM卡,所述第一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Micro SD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Nano SIM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含与所述Micro SD卡呈电性抵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单元及与所述Nano SM卡呈电性抵接的第二导电端子单元;所述第二电子卡为Micro SIM卡,所述第三载卡定位槽的轮廓与所述MicroSM卡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Micro SM卡呈电性抵接。 较佳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含若干伸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悬空导电端子,所述悬空导电端子具有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的弹性连接臂及呈悬空设置的弹性悬空臂,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悬空臂均沿所述基部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弹性连接臂及弹性悬空臂朝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呈相互靠近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基座开设有避让所述悬空导电端子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的避让孔,所述弹性悬空臂的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有滑动抵触部,所述滑动抵触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固定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悬空导电端子在所述卡托或所述卡托所承载的所述第二电子卡的顶推下带动所述弹性悬空臂朝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则所述滑动抵触部滑动抵触于所述金属垫片。 较佳地,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包括退卡操作件,所述基部的前端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安装壁,所述退卡操作件枢接于所述安装壁,所述退卡操作件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顶推所述卡托朝脱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的顶推部,所述退卡操作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受推部,所述退卡操作件与所述安装壁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顶推部与受推部之间,顶推所述受推部以驱使所述退卡操作件枢转,进而带动所述顶推部顶推所述卡托朝脱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所述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卡座及卡托,所述卡座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卡托沿所述卡座的前后方向可插拔于所述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设有用于承载一第一电子卡的第一载卡部及用于承载一第二电子卡的第二载卡部,所述第一载卡部及第二载卡部沿所述卡托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卡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载卡部对应的第一卡位及与所述第二载卡部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呈电性抵接;所述第二卡位设有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卡呈电性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