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通和专利>正文

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83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包括轮圈、内胎和外胎,所述的内胎套置在外胎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胎是有胎面无胎壁的橡胶胎体,于胎面的相对内面处全面并间隔凸设十字锥状抵柱;内胎包夹住所述的轮圈,内胎内面处十字锥状抵柱的尖端抵靠在轮圈的外圈圈面上;还包括有发泡剂,充填在内胎十字锥状抵柱与轮圈间的空隙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机车胎,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不用充气的汽机车胎。一般所使用的汽机车胎的规格是根据美国TRA及欧洲ETRTO两大系统标准而设计的,具有固定的高宽比,这是无法更改的。目前,在汽机车胎方面,其改进重点通常体现在轮胎的材质或表面纹路上,以增加轮胎的抓地力或改善其排水性,而在解决轮胎的漏气方面,则始终没有一种简便、有效的技术措施。车胎漏气的现有解决办法仅是防止其立即漏尽,如选择材质与内埋尼龙线的编织方式相配合等,但在车辆处于未骑乘的停放状态时,由于无法预先察觉轮胎漏气,因此一旦漏气住住要等到用车时才会发现已全部漏尽,只能将机车牵引至汽机车行去补修。若漏气的机车恰在郊外,则车主的处境将会十分尴尬。一般的汽机车轮胎是在胎体的最底层防水不透气胶层上铺上一层尼龙帘,经过固定处理后再直接进行加硫,成形后便成为崭新的轮胎。但一般以尼龙帘层成型的轮胎,在装配于汽机车上后,经过汽机车本身重量的碾压,原本呈束紧状的尼龙帘层会产生扩张,使与地面接触的尼龙帘层的抓地力减弱而产生打滑、起步缓慢、加速胎面磨损等问题,会减少轮胎的寿命。当今的现代化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机车的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对轮胎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而各汽机车的生产厂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往往需要为汽机车配备配件,轮胎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件,一个好的轮胎更能有助于骑乘者作准确、灵活的操作控制。现在的汽机车厂商住往为用户配备无内胎式车胎,能降低汽机车的整体制造成本,虽立意甚佳,但轮胎的品质仍同于一般的充气式轮胎,在被异物刺穿后,气体外泄的速度仍然相当快,此时要想推动一辆漏气的汽机车将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而消费者往往认为是轮胎的质量不好,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解决问题之所在。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可克服以上传统汽机车胎因结构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问题,从根本上排除汽机车轮胎因外力刺穿后漏气或爆胎等危险事件的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包括轮圈、内胎和外胎,所述的内胎套置在外胎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胎是有胎面无胎壁的橡胶胎体,于胎面的相对内面处全面并间隔凸设十字锥状抵柱;内胎包夹住所述的轮圈,内胎内面处十字锥状抵柱的尖端抵靠在轮圈的外圈圈面上;还包括有发泡剂,充填在内胎十字锥状抵柱与轮圈间的空隙处。所述内胎内面上凸设的十字锥状抵柱是等间隔的。所述的轮圈包括主盘面和付盘面,主、付盘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可将两者锁接成一体的锁设孔。本技术的免充气式汽机车胎,由轮圈、内胎、外胎及发泡剂构成,其中的内胎是不具有胎壁的橡胶胎体,内胎面处以等间距间隔凸设一定数目的十字锥状抵柱,其尖端处抵靠在轮圈的外圈圈面上,由内胎将轮圈包夹住,内胎的十字锥状抵柱与轮圈间的空隙处充填满发泡剂,并与轮圈紧密结合,最后再将与轮圈结合后的内胎套入于外胎内,并使外胎与轮圈紧密结合,而成为一完整的车胎,达到完全免充气。本技术以发泡剂取代传统轮胎中的气体,而发泡剂的密度则可按轮胎的磅数而定,在实际使用时,连同轮圈一起拆换。在车辆行驶中,若车胎不慎被异物刺穿,也不会有爆胎、脱胎或因轮圈变形而导致漏气的事情发生,且仍可保持一般轮胎的弹性及较轻的重量,可防止乘骑时发生意外,还可提高乘骑时的舒适性。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免充气式汽机车胎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免充气式汽机车胎组合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3是免充气式汽机车胎组合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参见图1,免充气式汽机车胎,是为了排除传统汽机车胎因外力刺穿或使用磨损、龟裂后造成漏气或爆胎等危险发生而作出的一种改进设计,由轮圈1、内胎2、发泡剂3和外胎4构成。其中轮圈1是由主盘11与付盘12锁接而成,主盘11与付盘12上各设有数个锁设孔111、121,锁设孔111、121将两者锁接成一体。主盘11上设有一个圆孔112,其周缘设有锁设孔113,用于与轮壳锁接。内胎2是一具有胎面但不具有胎壁的橡胶胎体,胎面21的内面处间隔相等的距离凸设十字锥状抵柱22,使十字锥状抵柱22抵靠在轮圈1的外缘圈面上,而内胎2可将轮圈1包夹住。在内胎2将轮圈1包夹住后,再于内胎2内的十字锥状抵柱22与轮圈1的空隙处充填发泡剂3,且可与轮圈1密合,如图2、图3中所示,最后再将该内胎2及轮圈1一并套入外胎4内,而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车轮胎。参见图2、图3,当内胎2的空隙被发泡剂3填满后,是以发泡剂3取代传统轮胎内的气体,发泡剂3的密度按传统使用的轮胎的磅数选择。当使用较小规格的外胎时,充入发泡剂3的量要作适度调节,方可与原先充气式轮胎的磅数相配合。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在实际使用时是连同轮圈一起拆换的,完全不会有爆胎、脱胎或因轮圈变形而造成的漏气现象发生,还可保持原有传统轮胎的弹性及重量,有绝佳的使用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包括轮圈、内胎和外胎,所述的内胎套置在外胎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胎是有胎面无胎壁的橡胶胎体,于胎面的相对内面处全面并间隔凸设十字锥状抵柱;内胎包夹住所述的轮圈,内胎内面处十字锥状抵柱的尖端抵靠在轮圈的外圈圈面上;还包括有发泡剂,充填在内胎十字锥状抵柱与轮圈间的空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内面上凸设的十字锥状抵柱是等间隔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圈包括主盘面和付盘面,主、付盘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可将两者锁接成一体的锁设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免充气式汽机车胎,包括由主盘与副盘锁接构成的轮圈、包夹住轮圈的内胎和套装住整个内胎的外胎。内胎与外胎均由橡胶脱硫制成,但内胎是有胎面无胎壁的胎体,于胎面的相对内面处间隔凸设十字锥状抵柱,在内胎与轮圈结合后,其十字锥状抵柱与轮圈的圈面相抵,十字锥状抵柱间的空隙处充填满发泡剂,以取代传统轮胎内的充气。具有一般轮胎的弹性与重量,无爆胎、脱胎和因轮圈变形造成的漏气等问题。文档编号B60C7/00GK2349042SQ9825202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李通和 申请人:李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通和
申请(专利权)人:李通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