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667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它包括固定床体和与之形状大小匹配的活动床体;所述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相互之间滑动配合,且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有床、转运车以及轮椅三合一的功能,其在患者就医转运期间以及活动不便时可作为转运车使用;而在患者手术后需要休息时可作为医用床使用;在患者手术后康复期需要活动时,可作为轮椅使用;通过拆分或组合,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转换,既方便患者治疗,提高其自理能力,也减少医院设备开支,以及减少医用设备占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它包括固定床体和与之形状大小匹配的活动床体;所述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相互之间滑动配合,且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床、转运车以及轮椅三合一的功能,其在患者就医转运期间以及活动不便时可作为转运车使用;而在患者手术后需要休息时可作为医用床使用;在患者手术后康复期需要活动时,可作为轮椅使用;通过拆分或组合,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转换,既方便患者治疗,提高其自理能力,也减少医院设备开支,以及减少医用设备占用空间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中需要使用转运车对其进行病房、手术室和检查室 之间的转运;而患者康复期间在医院内的活动还需要轮椅的辅助;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均 需要将患者在床、转运车和轮椅间频繁转移,既造成病人的痛苦,治疗的不便,同时也为给 病人的看护带来了困难,医院为准备上述三种设备还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这些设备的 存放还需要占用大量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其同时具有床、转 运车以及轮椅三合一的功能,其在患者就医转运期间以及活动不便时可作为转运车使用; 而在患者手术后需要休息时可作为医用床使用;在患者手术后康复期需要活动时,可作为 轮椅使用;通过拆分或组合,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转换,既方便患者治疗,提高其自理能力,也 减少医院设备开支,以及减少医用设备占用空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它包 括固定床体和与之形状大小匹配的活动床体;所述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相互之间滑动配 合,且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床体包括四轮支架、可变形床板、限位板和电动气缸,可变形床板固定于 四轮支架垂向支撑管的上端部,限位板上下滑动套接于四轮支架的垂向支撑管内; 可变形床板包括脚板、腿板、臀板和头背板,两两相邻板体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 接,臀板焊接固定于四轮支架垂向支撑管的上端部; 所述四轮支架下部平行于可变形床板长边的两纵梁上各设有两个轮子,四轮支架 下部平行于可变形床板短边且对应腿板一侧的横梁上设有脚板支撑架,其作用是限制脚板 和腿板向下转动的位置,并对脚板起支撑作用; 限位板包括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以及垂直固定于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 背面的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与四轮支架垂向支撑管的数量和形状相匹配,滑动套管匹 配套接于垂向支撑管内,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背面与垂向支撑管上端面触接,且外侧 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顶面与可变形床板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如此,当活动床体匹配滑动 进入固定床体内,限位板的卯或榫与固定床体的榫或卯配合限制了活动床体的移动,使固 定床体和活动床体固定在一起,构成医用床,每个垂向支撑管外管壁上设有滑动套管限位 销钉,以使限位板作为轮椅扶手时,限制其垂向高度; 电动气缸包括如电动气缸和后电动气缸,如电动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回拉臂, 后电动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推送臂,前电动气缸的缸体和后电动气缸的缸体分别固定 于臀板背面,前电动气缸的回拉臂和后电动气缸的推送臂分别固定于腿板背面和头背板背 面,前电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回拉臂铰接,后电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推送臂绞接,当需要将作为 转运车使用的活动床体转换成轮椅时,接通前电动气缸和后电动气缸的电源,控制前电动 气缸,使其活塞杆回拉带动回拉杆运动,使腿板向下转动,当腿板遇到脚板支撑架时,脚板 相对腿板向上转动,直到脚板背面与脚板支撑架完全贴合,此时前电动气缸停止工作,脚板 构成轮椅的踏板;控制后电动气缸,使其活塞杆顶出带动推送臂运动,使头背板向上转动, 达到预定角度,后电动气缸停止工作,头背板此时构成轮椅的椅背; 所述固定床体包括固定床板和设置于固定床板下表面上的六根支撑床柱,所述固 定床板俯视呈U字形结构,U字形结构的开口设于固定床板的一个短边上,该U字形结构是 为了方便活动床体由该开口处滑入固定床体内,固定床板两长边的内侧壁对应位置分别设 有榫或卯,以与活动床体上对应设置的卯或榫配合,构成榫卯结构,将活动床体限位固定在 固定床体内,构成医用床,固定床板内侧壁分别与匹配对应的可变形床板的脚板外侧壁、腿 板外侧壁和头背板外侧壁相触接,固定床板的榫或卯与对应的可变形床板的卯或榫相互配 合,固定床板两长边下表面对应榫或卯位置分别设有限位板顶起装置,所述限位板顶起装 置包括手柄、转轴和顶杆,手柄垂直连接于转轴一端,顶杆垂直连接于转轴另一端,顶杆位 置对应于手柄位置,且顶杆位于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正下方,顶杆可将活动床体上的 限位板顶起,以解除对活动床体的位置限定。 固定床板两长边下表面靠近内侧壁位置分别对应设有导轨,其设置目的是与可变 形床板背面的导轮配合,方便活动床体滑入固定床体内,并且,导轨可进一步防止可变形床 板在做为医用床时脚板、腿板、臀板和头背板改变水平位置,造成患者的不适;所述腿板背 面、限位板背面和头背板背面对应固定床板两长边位置分别设有若干导轮,同侧的导轮处 于同一延长线上,固定床板的导轨位置与导轮位置对应,导轮与导轨滚动配合。 所述头背板背面的前端设有推手,以作为转运车或轮椅时方便推拉。 所述滑动套管外管壁对应垂向支撑管的滑动套管限位销钉位置设有若干限位孔, 以通过滑动套管限位销钉的限位作用调整限位板相对于臀板位置的高低,针对不同患者, 调整限位板作为轮椅扶手位置的高低。 所述四轮支架每个纵梁上的对应脚板一端的轮子是万向轮,其可使活动床体作为 转运车或轮椅使用时转向灵活。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床、转运车以及轮椅三合一的功能,其在患者就医转运期间以及 活动不便时可作为转运车使用;而在患者手术后需要休息时可作为医用床使用;在患者手 术后康复期需要活动时,可作为轮椅使用;通过拆分或组合,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转换,既方 便患者治疗,提高其自理能力,也减少医院设备开支,以及减少医用设备占用空间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仰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活动床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活动床体转换为轮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 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 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刚_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它包括固定床体1和与之形状大 小匹配的活动床体2 ;所述固定床体1和活动床体2相互之间滑动配合,且固定床体1和活 动床体2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床体2包括四轮支架21、可变形床板22、限位板23和电动气缸24,可变 形床板22固定于四轮支架21垂向支撑管211的上端部,限位板23上下滑动套接于四轮支 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可变形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床体(1)和与之形状大小匹配的活动床体(2);所述固定床体(1)和活动床体(2)相互之间滑动配合,且固定床体(1)和活动床体(2)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床体(2)包括四轮支架(21)、可变形床板(22)、限位板(23)和电动气缸(24),可变形床板(22)固定于四轮支架(21)垂向支撑管(211)的上端部,限位板(23)上下滑动套接于四轮支架(21)的垂向支撑管(211内);可变形床板(22)包括脚板(221)、腿板(222)、臀板(223)和头背板(224),两两相邻板体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臀板(223)焊接固定于四轮支架(21)垂向支撑管(211)的上端部;所述四轮支架(21)下部平行于可变形床板(22)长边的两纵梁(212)上各设有两个轮子(2121),四轮支架(21)下部平行于可变形床板(22)短边且对应腿板(222)一侧的横梁(213)上设有脚板支撑架(2131);限位板(23)包括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231)以及垂直固定于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231)背面的滑动套管(232),所述滑动套管(232)与四轮支架(21)垂向支撑管(211)的数量和形状相匹配,滑动套管(232)匹配套接于垂向支撑管(211)内,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231)背面与垂向支撑管(211)上端面触接,且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231)顶面与可变形床板(22)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每个垂向支撑管(211)外管壁上设有滑动套管限位销钉(2111);电动气缸(24)包括前电动气缸(241)和后电动气缸(242),前电动气缸(241)包括缸体(2411)、活塞杆(2412)和回拉臂(2413),后电动气缸(242)包括缸体(2421)、活塞杆(2422)和推送臂(2423),前电动气缸(241)的缸体(2411)和后电动气缸(242)的缸体(2421)分别固定于臀板(223)背面,前电动气缸(241)的回拉臂(2413)和后电动气缸(242)的推送臂(2423)分别固定于腿板(222)背面和头背板(224)背面,前电动气缸(241)的活塞杆(2412)与回拉臂(2413)铰接,后电动气缸(242)的活塞杆(2422)与推送臂(2423)铰接;所述固定床体(1)包括固定床板(11)和设置于固定床板(11)下表面上的六根支撑床柱(12),所述固定床板(11)俯视呈U字形结构,U字形结构的开口设于固定床板(11)的一个短边上,固定床板(11)两长边的内侧壁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榫或卯,固定床板(11)内侧壁分别与匹配对应的可变形床板(22)的脚板(221)外侧壁、腿板(222)外侧壁和头背板(224)外侧壁相触接,固定床板(11)的榫或卯与对应的可变形床板(22)的卯或榫相互配合,固定床板(11)两长边下表面对应榫或卯位置分别设有限位板顶起装置(111),所述限位板顶起装置(111)包括手柄(1111)、转轴(1112)和顶杆(1113),手柄(1111)垂直连接于转轴(1112)一端,顶杆(1113)垂直连接于转轴(1112)另一端,顶杆(1113)位置对应于手柄(1111)位置,且顶杆(1113)位于外侧边带有卯或榫的板体(231)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