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061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弹性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转动连接,且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和第二钳体的前端部相对应配合,构成可开合动作的钳嘴,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后端部分别为握柄;弹性构件连接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连杆;第一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限位件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限位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突然撤去外力时产生一个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钳嘴处互撞反弹作用力相互抵消的反向力,使得整体装置性能不受损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弹性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转动连接,且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和第二钳体的前端部相对应配合,构成可开合动作的钳嘴,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后端部分别为握柄;弹性构件连接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连杆;第一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限位件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限位件相连接。本技术能够在突然撤去外力时产生一个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钳嘴处互撞反弹作用力相互抵消的反向力,使得整体装置性能不受损坏。【专利说明】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工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
技术介绍
变电设备电气试验工作需要用接线钳将电压电流试验线夹接在变电设备接线端上。目前,现有技术的这种电气试验接线钳一般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弹性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转动连接,且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和第二钳体的前端部相对应配合,构成可开合动作的钳嘴,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后端部分别为握柄;弹性构件连接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供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构成的钳嘴闭合复位。由于缺乏有效措施,导致在试验过程中,当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握柄突然撤去外力时,受其钳嘴开口处互撞反弹作用力影响,容易造成接线钳整体性能损坏或者其中某个零部件变形,引起电气试验器材损坏,增加额外生产成本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容易,能够在突然撤去外力时产生一个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钳嘴处互撞反弹作用力相互抵消的反向力,使得整体装置性能不受损坏,减少试验器材损耗,节约生产成本。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弹性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转动连接,且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和第二钳体的前端部相对应配合,构成可开合动作的钳嘴,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后端部分别为握柄;弹性构件连接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供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构成的钳嘴闭合复位;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连杆;第一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配合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相对外侧,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限位件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限位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内侧面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相等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部内侧面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相等的第二弧形凹槽,且各个第一弧形凹槽分别与各个第二弧形凹槽一一相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的中部位置通过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钳体的中部位置相铰接,所述弹性构件为扭簧,该扭簧的螺旋部分套装于铰接轴,该扭簧的一侧勾头顶抵于所述第一钳体的外表面,该扭簧的另一侧勾头顶抵于所述第二钳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连杆的一端一体相接,并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一体相接,并呈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的各个第一弧形凹槽中,直径最大的第一弧形凹槽的内面设有第一尖齿,所述第二钳体的各个第二弧形凹槽中,直径最大的第二弧形凹槽的内面设有第二尖齿,第一尖齿与第二尖齿相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分别为三个,且直径最大的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位于最外侧,直径最小的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排在中间。 与现有技术的接线钳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能够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握柄突然撤去外力时对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产生一个向内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钳嘴处的互撞反弹作用力相互抵消,使得整体装置性能不受损坏,减少试验器材损耗,节约生产成本; 2、由于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内侧面设有直径不相等的第一弧形凹槽、第二钳体的钳端部内侧面设有直径不相等的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一一相对应匹配,使得本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尺寸的变电设备接线端; 3、由于所述第一钳体的各个第一弧形凹槽中,直径最大的第一弧形凹槽的内面设有第一尖齿,所述第二钳体的各个第二弧形凹槽中,直径最大的第二弧形凹槽的内面设有第二尖齿,第一尖齿与第二尖齿一一相对应配合,使得本技术还能够利用第一尖齿和第二尖齿刺穿变电设备接线端表面的氧化膜,从而使变电设备接线端表面的氧化膜不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不局限于实施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和弹性构件,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相转动连接,且第一钳体I的前端部和第二钳体2的前端部相对应配合,构成可开合动作的钳嘴,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的后端部分别为握柄12、22 ;弹性构件连接于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之间,供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构成的钳嘴闭合复位;还包括第一限位件6、第二限位件7和连杆5 ;第一钳体I的握柄设有第一通孔14,第二钳体2的握柄设有第二通孔24,且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24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配合于第一钳体I的握柄12和第二钳体2的握柄22的相对外侧,连杆5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4并与第一限位件6相连接,连杆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24并与第二限位件7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钳体I的前端部内侧面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相等的第一弧形凹槽11,所述第二钳体2的前端部内侧面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相等的第二弧形凹槽21,且各个第一弧形凹槽11分别与各个第二弧形凹槽21 —一相对应匹配(各个第一弧形凹槽1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弧形槽21互为镜像)。具体,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21分别为三个,并包括大、中、小三种直径尺寸,且直径最大的第一弧形凹槽11和第二弧形凹槽21位于最外侧,直径最小的第一弧形凹槽11和第二弧形凹槽21排在中间。此外,直径最大的第一弧形凹槽11的内面设有一对锋利的第一尖齿13,直径最大的第二弧形凹槽21的内面设有一对锋利的第二尖齿23,且第一尖齿13与第二尖齿23互为镜像,一一对应。此第一尖齿13和第二尖齿23能够刺穿变电设备接线端表面的氧化膜,增强试验通流能力。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钳体I的中部位置通过一铰接轴3与所述第二钳体2的中部位置相铰接,所述弹性构件为扭簧4,该扭簧4的螺旋部分套装于铰接轴3,该扭簧4的一侧勾头顶抵于所述第一钳体I的外表面,该扭簧4的另一侧勾头顶抵于所述第二钳体2的外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限位件6与所述连杆5的一端一体相接,并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7与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一体相接,并呈环形结构。具体,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试验接线钳头,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弹性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转动连接,且第一钳体的前端部和第二钳体的前端部相对应配合,构成可开合动作的钳嘴,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后端部分别为握柄;弹性构件连接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供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构成的钳嘴闭合复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连杆;第一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钳体的握柄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配合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相对外侧,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限位件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限位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富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