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962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该装置依次包括用于将经纱送出的送经机构、通过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的综框、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向织口形成织物的打纬机构和将织物引离织口的成品牵引辊,所述的成品牵引辊上固设有经纱固定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线固定板和一端固定在张力线固定板上的张力线,所述的成品牵引辊由传动机构带动进行织物的成品牵引;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可以实现编织全程送经、打纬、成品牵引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成品的整体结构性和异形截面区域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该装置依次包括用于将经纱送出的送经机构、通过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的综框、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向织口形成织物的打纬机构和将织物引离织口的成品牵引辊,所述的成品牵引辊上固设有经纱固定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线固定板和一端固定在张力线固定板上的张力线,所述的成品牵引辊由传动机构带动进行织物的成品牵引;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可以实现编织全程送经、打纬、成品牵引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成品的整体结构性和异形截面区域的力学性能。【专利说明】—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化2.立体编织装置,具体为一种实现送经、打纬和成品牵引自动化、送经与成品牵引高度同步的立体编织装置,并配套自控装置。
技术介绍
因为传统的2.5D织机的打纬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对2.5D立体编织机的纬纱引线装置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国际上各大立体织机制造商,都很注意引纬系统的革新和优化。为了降低引纬过程中纬纱的最大张力,减少立体织造过程中纬纱的断头率,不同的厂家推出了他们独特的立体引纬系统,显然立体引纬系统的好坏,成了 2.5D立体织机产品竞争的关键一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和控制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织机也从普通的机械装置发展为现在的集光、电、磁传感等多领域技术的集合。国外的技术领先的立体纺织机械企业很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在立体引纬运动的研发中,而且在立体织机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中也走在世界的前端。 目前国内的2.立体纺织企业大部分应用国外的专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差,很多西方国家还对我国搞技术封锁,因此,国内2.立体织机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立体织机的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足,效率不高,而且人工机械运行的稳定性也很差。 现有2.立体编织技术中的打纬和成品牵引需要手工完成,耗时耗力,生产成本闻,成品质地不均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2.编织设备打纬、成品牵引需要手工完成,耗时耗力,成品质地不均匀的缺点;设计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编织全程送经、打纬、成品牵引的自动化,以及送经与成品牵引高度同步,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成品的整体结构性和异形截面区域的力学性能。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该装置依次包括用于将经纱送出的送经机构、通过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的综框、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向织口形成织物的打纬机构和将织物引离织口的成品牵引辊,所述的成品牵引辊上固设有经纱固定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线固定板和一端固定在张力线固定板上的张力线,所述的成品牵引辊由传动机构带动进行织物的成品牵引;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I1、传动带I1、传动带II1、齿轮1、齿轮I1、齿轮II1、丝杆I和丝杆II,所述的电机II通过齿轮I和传动带II带动丝杆I旋转,所述的丝杆I通过设在丝杆I上的齿轮I1、设在丝杆II上的齿轮III以及传动带III带动丝杆II进行同步旋转,所述的丝杆I和丝杆II上分别套设有螺帽,所述成品牵引辊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螺帽上,所述丝杆I和丝杆II的旋转带动螺帽同步向后平移,进一步带动成品牵引辊和固设在成品牵引辊上的经纱固定机构向后平移。 所述的张力线固定板为弧形格栅板。所述弧形格栅板的弧度为0.15?0.25。张力线固定板经过精确计算和长期的实践,设计成一定弧度的弧型板,弧度为0.15?0.25弧型板可确保从上至下每根纱线的受力均匀,减少了纱线断裂,进一步提高了成品质地。弧型板的板面设计成格栅状,方便固定张力线。 所述的经纱固定机构包括平板和垂直固定在平板板面上的固定栓,所述平板的一侧固设在成品牵引辊上。 所述的打纬机构为由电机I带动的凸轮打纬机构或连杆打纬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打纬机构包括钢筘、电机1、传送带1、件杆和主轴,所述的主轴通过传送带I由电机I带动,并通过件杆将所述主轴的回转运动转变为钢筘的往复打纬运动。 所述成品牵引辊和经纱固定机构的位移速度通过所述丝杆I和丝杆II上所设螺纹的螺距以及丝杆I和丝杆II的转速进行控制。 所述的电机II上装有传感器用于控制电机II的转速。 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自动化2.立体编织装置可以实现编织全程送经、打纬、成品牵引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成品的整体结构性和异形截面区域的力学性能。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实现了打纬的自动化,有效改进人工编织的耗时、耗力,织成品不均匀的缺点。 2.实现了送经的自动化,有效改进人工编织的耗时、耗力,织成品不均匀的缺点。 3.实现了成品牵引的自动化,有效改进人工编织的耗时、耗力,织成品不均匀的缺点。 4.送经与成品牵引的高度同步,保证每根纱线的受力均匀,减少纱线的断裂,从而提高成品的均匀程度,使得成品质量提高。 5.张力线固定装置经过精确计算和长期的实践,设计成比例型弧型板,确保从上至下每根纱线的受力均匀,减少了纱线断裂,进一步提高了成品质地。 6.电机II上装有感应器,因电机II每转一圈引起的螺距为一固定值,而每次打纬与送经和成品牵引装置引起的螺距变化也为一固定值,通过显示器上显示的位移装置位移,电机的转速比与螺距的关系可得出每一时刻的纬向纱线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自动化钢筘的结构图。 图3为弧形格栅板的形状图。 图4为经纱固定机构的形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所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该装置依次包括用于将经纱送出的送经机构、通过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的综框3、将引入梭口的纬纱22打向织口形成织物的打纬机构和将织物引离织口的成品牵引辊5,所述的成品牵引辊5上固设有经纱固定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线固定板I和一端固定在张力线固定板I上的张力线2,所述的成品牵引辊5由传动机构带动进行织物的成品牵引;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II 11、传动带 II12、传动带III 13、齿轮I 14、齿轮II 15、齿轮III 16、丝杆I 17和丝杆II 18,所述的电机 II11通过齿轮I 14和传动带II 12带动丝杆I 17旋转,所述的丝杆I 17通过设在丝杆I 17上的齿轮II 15、设在丝杆II 17上的齿轮III 16以及传动带III 13带动丝杆II 18进行同步旋转,所述的丝杆I 17和丝杆II 18上分别套设有螺帽(19-1、19-2),所述成品牵引辊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螺帽(19-1、19-2)上,所述丝杆I 17和丝杆II 18的旋转带动螺帽(19-1,19-2)同步向后平移,进一步带动成品牵引辊5和固设在成品牵引辊5上的经纱固定机构向后平移。 所述的张力线固定板I为弧形格栅板。所述弧形格栅板的弧度为0.15?0.25。 所述的经纱固定机构包括平板6和垂直固定在平板板面上的固定栓8,所述平板的一侧固设在成品牵引辊上。 所述的打纬机构可以为由电机I带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凸轮打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依次包括用于将经纱送出的送经机构、通过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的综框、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向织口形成织物的打纬机构和将织物引离织口的成品牵引辊,所述的成品牵引辊上固设有经纱固定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线固定板和一端固定在张力线固定板上的张力线,所述的成品牵引辊由传动机构带动进行织物的成品牵引;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Ⅱ、传动带Ⅱ、传动带Ⅲ、齿轮Ⅰ、齿轮Ⅱ、齿轮Ⅲ、丝杆Ⅰ和丝杆Ⅱ,所述的电机Ⅱ通过齿轮Ⅰ和传动带Ⅱ带动丝杆Ⅰ旋转,所述的丝杆Ⅰ通过设在丝杆Ⅰ上的齿轮Ⅱ、设在丝杆Ⅱ上的齿轮Ⅲ以及传动带Ⅲ带动丝杆Ⅱ进行同步旋转,所述的丝杆Ⅰ和丝杆Ⅱ上分别套设有螺帽,所述成品牵引辊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螺帽上,所述丝杆Ⅰ和丝杆Ⅱ的旋转带动螺帽同步向后平移,进一步带动成品牵引辊和固设在成品牵引辊上的经纱固定机构向后平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桑尹锋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华恒高性能纤维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