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417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包括台架、供水系统、供油系统和动力机构,供水系统包括分别与气缸盖底面和侧面连接的供水板和回水板,供水板的内部形成供水腔,供水板设有若干与气缸盖底面进水孔导通的供水出口,回水板的内部形成回水腔,回水板设有若干与气缸盖侧面出水孔导通的回水入口,供水板上设有与供水腔导通的供水入口,回水板上设有与回水腔导通的回水出口,供水入口和回水出口通过水管连接,水管上装有循环水泵和水箱,供油系统包括连接气缸盖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油管、油泵和油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能够完成多缸、多气门配气机构模拟的同时,也简化了供水、供油系统,方便安装、拆卸,有效避免漏水、漏油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包括台架、供水系统、供油系统和动力机构,供水系统包括分别与气缸盖底面和侧面连接的供水板和回水板,供水板的内部形成供水腔,供水板设有若干与气缸盖底面进水孔导通的供水出口,回水板的内部形成回水腔,回水板设有若干与气缸盖侧面出水孔导通的回水入口,供水板上设有与供水腔导通的供水入口,回水板上设有与回水腔导通的回水出口,供水入口和回水出口通过水管连接,水管上装有循环水泵和水箱,供油系统包括连接气缸盖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油管、油泵和油箱。本专利技术在能够完成多缸、多气门配气机构模拟的同时,也简化了供水、供油系统,方便安装、拆卸,有效避免漏水、漏油等问题的发生。【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气机构测试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由发动机壳体、曲轴机构、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等组成。其中,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各气缸内进行的工作循环或发火顺序的要求,按一定规律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促使新鲜可燃混合气体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及时进入气缸和废气及时排出气缸,获得最佳的充气排气过程,以保证不同工况下工作时发动机能发挥出最佳性能。发动机为绝大多数的机械设备运转提供了动力来源,而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配气机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发动机的经济性能、驱动性能和排放性能以及发动机运转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发动机配气机构主要由凸轮轴、挺杆、气门、气门座圈、导管、弹簧、弹簧座、锁夹、密封圈等零件组成,配气机构中主要的配合面有凸轮轴与挺杆上表面、气门杆端面与挺杆内表面、气门杆部外表面与导管内表面、气门锥面与气门座圈锥面、气门锁夹槽与锁夹、密封圈内表面与气门杆外表面,这些配合面在工作中处于高速往复运动和高温状态下并承受一定的弹簧力,因此各配合面之间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当磨损严重时,可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甚至使发动机失效。为了降低各配合面的磨损,需要对各零件的材料、硬度、表面处理以及尺寸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发动机台架试验,以验证是否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常规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多为单缸形式,很难对多缸、多气门的配气机构进行模拟。而且,常规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中供油、供水系统管路错综复杂,需耗费较长安装、拆卸时间和人力的同时,也存在漏油、漏水等不易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能够对多缸、多气门的配气机构进行模拟,实现供油、供水系统简洁化,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克服了现有技术漏油、漏水等问题。 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1、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供水系统2、供油系统3以及驱动气缸盖中凸轮轴的动力机构; 所述供水系统2包括设于所述台架I上并分别与气缸盖5底面和侧面连接的供水板21和回水板22,所述供水板21的内部形成供水腔,供水板21在与气缸盖5底面贴合的表面设有若干供水出口 211,所述供水腔通过所述供水出口 211与气缸盖5底面的进水孔导通,所述回水板22的内部形成回水腔,回水板22在与气缸盖5侧面贴合的表面设有若干回水入口 221,所述回水腔通过所述回水入口 221与气缸盖5侧面的出水孔导通,所述供水板21上设有与供水腔导通的供水入口 212,所述回水板上设有与回水腔导通的回水出口 222,所述供水入口 212和回水出口 222通过水管23连接,所述水管23上装有循环水泵24和水箱25,所述供油系统3包括连接气缸盖5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油管31和装在所述油管31上的油泵32和油箱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板21包括上供水板213和下供水板214,所述上供水板213和/或下供水板214上设有供水槽215,所述供水槽215在上供水板213和下供水板214通过螺栓紧固贴合后形成供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供水板213和下供水板214间设有环绕所述供水腔的第一密封圈,所述上供水板213和/或下供水板214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2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板22包括前回水板223和与气缸盖5贴合的后回水板224,所述回水入口 221均位于后回水板224上,所述前回水板223和/或后回水板224上设有回水槽225,所述回水槽225在前回水板223和后回水板224通过螺栓紧固贴合后形成回水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回水板223和后回水板224间设有环绕所述回水腔的第二密封圈,所述前回水板223和/或后回水板224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2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5和油箱33上均装有第一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出口 222处以及气缸盖4出油孔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泵24的出水口处和油泵32的出油口处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板21上在气缸盖5气门的正下方设有漏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还包括设于气缸盖5排气气门处的第二加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4通过传动齿轮41驱动气缸盖5中的凸轮轴51。 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供水板和回水板分别安装在气缸盖的底面和侧面,配合水管上的循环水泵和水箱快速实现气缸盖的冷却水循环;通过油管连接气缸盖进油孔、出油孔、油泵和油箱快速实现气缸盖的润滑油循环,进而满足气缸盖在台架试验中的冷却和润滑要求。 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在能够完成多缸、多气门配气机构模拟的同时,也简化了供水、供油系统,方便安装、拆卸,并有效避免漏水、漏油等问题的发生。 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水箱、油箱上的加热器分别对水温和油温进行调节,以模拟气缸盖现实使用工况。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下供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供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回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后回水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包括台架1、供水系统2、供油系统3以及驱动气缸盖中凸轮轴的动力机构; 所述供水系统2包括设于所述台架I上并分别与气缸盖5底面和侧面连接的供水板21和回水板22,所述供水板21的内部形成供水腔,供水板21在与气缸盖5底面贴合的表面设有若干供水出口 211,所述供水腔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台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供水系统(2)、供油系统(3)以及驱动气缸盖中凸轮轴的动力机构;所述供水系统(2)包括设于所述台架1上并分别与气缸盖(5)底面和侧面连接的供水板(21)和回水板(22),所述供水板(21)的内部形成供水腔,供水板(21)在与气缸盖(5)底面贴合的表面设有若干供水出口(211),所述供水腔通过所述供水出口(211)与气缸盖(5)底面的进水孔导通,所述回水板(22)的内部形成回水腔,回水板(22)在与气缸盖(5)侧面贴合的表面设有若干回水入口(221),所述回水腔通过所述回水入口(221)与气缸盖(5)侧面的出水孔导通,所述供水板(21)上设有与供水腔导通的供水入口(212),所述回水板上设有与回水腔导通的回水出口(222),所述供水入口(212)和回水出口(222)通过水管(23)连接,所述水管(23)上装有循环水泵(24)和水箱(25),所述供油系统(3)包括连接气缸盖(5)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油管(31)和装在所述油管(31)上的油泵(32)和油箱(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盛官王光宏熊志华罗华欢傅文兰冯绍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