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片及利用此试片的拉伸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3382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一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且溢胶槽环绕胶体承载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试片的拉伸测试方法,可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一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且溢胶槽环绕胶体承载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试片的拉伸测试方法,可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片,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溢胶槽的。
技术介绍
实验器材的良莠,往往对于实验结果及实验数据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在现今高度的科技发展中,多数实验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成品往往被要求微型化。更甚者,有要求其必需达到纳米的等级。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用以形容现今实验所要求的高精准度,亦不为过。 习知技术中,为了取得某种胶体对于两种材料的黏力参数,往往会透过拉伸测试实验,并配合不同的薄型试片。举例而言,试片A以材料A所制成,试片B以材料B所制成。若欲取得胶体C对于A、B两种材料的黏力参数,须将试片A以及试片B分别固定于不同的拉伸组件,并将试片A以及试片B以胶体C黏合,以垫片控制胶体C的厚度。最后,以拉伸试验机拉伸各拉伸组件,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力与位移的历程。 然而,试片A以及试片B皆为正方形,对各试片的黏合面边界而言,其距离中心点的长度皆不相等,将造成黏合面施力不平均。进一步地,将造成实验失真。此外,由于实验中以垫片控制胶体C的厚度,如此将导致试片A的黏合面的所有区域,并非百分之百地通过胶体C黏合于试片B的黏合面,如此同样地亦会造成实验失真。 承前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试片,除了令使用者能沿用故有的实验设备以进行实验夕卜,同时亦能够提闻实验精确度,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片,用以令使用者能沿用故有的实验设备以进行实验,同时亦能够提闻实验精确度。 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一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且溢胶槽环绕胶体承载面。 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一测试面以及至少一侧表面。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其中,溢胶槽环绕胶体承载面,胶体承载面为圆形,溢胶槽具有一缺口位于侧表面,侧表面垂直于测试面。 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一种拉伸测试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二试片,各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各试片本体具有一测试面以及一固定面,其中一试片的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提供二拉伸组件,并将各试片的固定面分别固定于各拉伸组件;设置至少一垫片于其中一试片的垫片承载面上;以一胶体将各试片的胶体承载面相互黏合;以及将各拉伸组件朝固定于上的各试片的固定面法线方向拉伸。 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一种拉伸测试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二试片,各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各试片本体具有一测试面以及一固定面,其中一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提供二拉伸组件,并将各试片的固定面分别固定于各拉伸组件;设置至少一垫片于其中一试片的垫片承载面上;以一胶体将其中一试片的胶体承载面与另一试片的测试面相互黏合;以及将各拉伸组件朝固定于上的各试片的固定面法线方向拉伸。 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试片,试片具有溢胶槽,溢胶槽将试片本体的测试面区分成胶体承载面及垫片承载面。其中,胶体承载面为圆形且用以承载胶体,使得各试片的黏合面距离中心点的长度皆相等。垫片承载面用以供垫片置放,且垫片承载面通过溢胶槽而与胶体承载面相区隔,故垫片所设置的位置并不会与胶体相重迭。此外,溢胶槽可用以容置多余的胶体,且溢胶槽的缺口可将多余的胶体顺利排出溢胶槽。因此,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试片,可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度。 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的前视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拉伸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5A及图5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与拉伸组件相互固定的立体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应用于拉伸测试实验的立体示意图。 图6C为图6B的立体剖示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拉伸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8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与拉伸组件相互固定的立体示意图。 图S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不具有溢胶槽的试片与拉伸组件相互固定的立体示意图。 图9A及图9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与图8B所述的试片应用于拉伸测试实验的立体示意图。 图9C为图9B的立体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关于方位的描述性用语(如:「上」、「下」、「侧」、「前」等等),仅为例示或相对性的用语,需依据使用者的不同或依据使用方式的差异,而作概念性地调整,其并非列举或绝对性的用语,在此说明。 请参见图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试片I包含有一试片本体10,试片本体10具有一溢胶槽11、一测试面100以及至少一侧表面103。 溢胶槽11位于测试面100而进一步地将测试面100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101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102。在实际应用中,胶体承载面101用以承载一胶体(未显示于图中)。垫片承载面102用以承载至少一垫片(未显示于图中)。 在本实施例中,胶体承载面101为圆形。请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的上视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于胶体承载面101为圆形,使胶体承载面101的边界距离中心点的长度皆相等,进一步地,胶体承载面101的边界因受力而对中心点所造成的力矩皆相等。因此,圆形的胶体承载面101于拉伸测试时所受的应力分布可较为平均,以使等效力矩趋进于零,以提升试验的精确度。 此外,溢胶槽11环布于胶体承载面101的边界。详细来说,溢胶槽11自胶体承载面101的边界而延伸,呈一环形结构,以环绕胶体承载面101。请并参见图1及图2,当胶体承载面101承载过多的胶体时,多余的胶体可流入溢胶槽11,溢胶槽11可用以容置所述多余的胶体。需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了解,凡可用以容置自胶体承载面101流出的多余胶体者,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溢胶槽11的范畴。因此,本专利技术对于溢胶槽11的形状以及分布方法,并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溢胶槽11可具有至少一缺口 111,位于试片本体10的侧表面103。请参见图3,并参见图1及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试片的前视示意图。如图所示,试片本体10的侧表面103垂直于试片本体10的测试面100。 溢胶槽11可用以容置自胶体承载面101流出的多余胶体,已如前述。然而,若多余的胶体的量过多,甚至超过溢胶槽11的容积,此时溢胶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片,包含一试片本体,所述试片本体具有一溢胶槽,所述溢胶槽将所述试片本体的一测试面区分成一胶体承载面及至少一垫片承载面,且所述溢胶槽环绕所述胶体承载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霖陈振兴陈学良黄振洲洪宗显刘昶贤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