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导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393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1:05
一种继电器导电结构,包括一底座、一插固于底座的支架、一端组配于支架的中弹片、一组配于中弹片另一端的磁极、一组配于支架的线圈,且线圈一端相对于磁极方向,其中:该底座组设有至少二个导通端子;以及于该继电器的中弹片上组设有至少一导电弹片,且该导电弹片末端对应设置于该至少二导通端子上;如此,该继电器其中弹片透过该导电弹片增加导电面积,借此提高该继电器于导电弹片与导通端子电性接触的导电率,以使继电器于高电流环境下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其导电率的继电器,主要是透过增加导电面积的结构设计,借此提升继电器应用于高电流状态的电子电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继电器导电结构,包括一底座、一插固于底座的支架、一端组配于支架的中弹片、一组配于中弹片另一端的磁极、一组配于支架的线圈,且线圈一端相对于磁极方向,其中:该底座组设有至少二个导通端子;以及于该继电器的中弹片上组设有至少一导电弹片,且该导电弹片末端对应设置于该至少二导通端子上;如此,该继电器其中弹片透过该导电弹片增加导电面积,借此提高该继电器于导电弹片与导通端子电性接触的导电率,以使继电器于高电流环境下使用。本技术提高其导电率的继电器,主要是透过增加导电面积的结构设计,借此提升继电器应用于高电流状态的电子电路中。【专利说明】继电器导电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导电结构,特别是指继电器导电结构,借由其结构设计,其得以提高继电器应用于高电流电子电路当中,成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Relay)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电子回路当中,如通讯交换机、工业控制、车辆或冷气机等皆有其应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电子式自动开关。继电器在电子回路中扮演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角色。 由于继电器其应用于高电流量的电子电路,主要取决于其电性连接接点开关的中弹片,且继电器导电率是与导电面积及比例参数有关,而以往为了增加继电器应用高电流量,如不替换中弹片材料情况下,通常是采用增加中弹片整体厚度的设计,但是增加中弹片整体厚度,则原本线圈所产生作用力则无法确实磁吸中弹片位移,而连带需要增加线圈缠绕圈数,使得继电器在小型化设计上,相对导致继电器使用空间减少许多,而且更必须增加中弹片的回复位移能力。 有鉴于此,本 申请人:为了增加继电器导电率的理念下,以个人于该项产业的多年实务经验,进行继电器相关的研究与开发,而终于创作出种一继电器导电结构,使得该类继电器能够承载高电流,而同样能维持继电器小型化空间的需求,提供更多空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继电器导电结构,提高其导电率的继电器,主要是透过增加导电面积的结构设计,借此提升继电器应用于高电流状态的电子电路中,以此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继电器导电结构,包括一底座、一插固于底座的支架、一端组配于支架的中弹片、一组配于中弹片另一端的磁极、一组配于支架的线圈,且线圈一端相对于磁极方向,其中:该底座组设有至少二个导通端子;以及于该继电器的中弹片上组设有至少一导电弹片,且该导电弹片末端对应设置于该至少二导通端子上;如此,该继电器其中弹片透过该导电弹片增加导电面积,借此提高该继电器于导电弹片与导通端子电性接触的导电率,以使继电器于高电流环境下使用。 本技术「继电器导电结构」进一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1.该中弹片末端对应该至少二导通端子设置为叉状结构,且该导电弹片末端对应该中弹片末端同样设置为叉状结构。2.该中弹片末端对应该至少二导通端子设置为叉状结构,而导电弹片是呈H状元件,包括有二横向区段以及一纵向区段,其中一横向区段是跨接于中弹片中段位置处,而另一横向区段是跨接于中弹片两个叉状结构之间,而纵向区段是连接该二横向区段中间位置,并跨于中弹片两个叉部之间的空隙。3.该中弹片末端对应该至少二导通端子设置为叉状结构,而导电弹片呈T状元件,导电弹片包括有一横向区段以及一纵向区段,横向区段是跨接于中弹片两个叉状结构之间,而纵向区段则是一端连接横向区段中间位置,并跨于中弹片两个叉部之间的空隙,且纵向区段另一端则固定于中弹片中段位置。4.该中弹片末端对应该至少二导通端子设置为叉状结构,而导电弹片呈I状元件,导电弹片包括有单一横向区段并跨接于中弹片两个叉状结构之间。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其导电率的继电器,主要是透过增加导电面积的结构设计,借此提升继电器应用于高电流状态的电子电路中,以此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外盖与底座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导电弹片相对中弹片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导电弹片结合于中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导电弹片与导通端子接触电性导通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部分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部分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部分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I外盖2底座 21导通端子 22导通端子 3支架4中弹片 5磁极6线圈 7导电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各组件组配关系,请配合参阅附图中图1至图3所示,图中显示本技术继电器包括有一外盖1、一封闭外盖I的底座2、一插固于底座2的支架3、一端组配于支架3的中弹片4、一组配于中弹片4另一端的磁极5、一组配于支架3的线圈6,且线圈6 —端相对于磁极5方向以及一组配于中弹片4上的导电弹片7,其中:该底座2组设有至少二个可与外接电子电路电性导通的导通端子21、22(在此以两个导通端子21、22为例);该中弹片4末端对应上述该至少二导通端子21、22设置成叉状结构(如图2所示);该导电弹片7是对应上述中弹片4末端设置成叉状结构;该导电弹片7与中弹片4两者是先以推迭排列再以铆接或熔接方式结合,该导电弹片7末端是对应于该导通端子21、22上方位置。 关于本技术继电器导电结构其运作方式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4所示;当外部电子电路提供继电器其线圈6电力时,该线圈6其得以产生磁性作用力,该继电器透过该磁性作用力其得以磁吸磁极5朝向线圈6方向动作位移,同时该磁极5带动中弹片4,进而使中弹片4带动导电弹片7末端与导通端子21、22电性导通,而得以形成该继电器其电子电路的接点开关动作;如此本技术透过于该中弹片4末端组设有导电弹片7,且该导电弹片7是间接受磁吸作用位移,而能与导通端子21、22电性接触,并以导电弹片7增加中弹片4相对导通端子21、22的面积设计,进一步提高继电器导通状态的电流量,提升继电器应用于高电流电子电路当中,借此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中弹片4透过增设导电弹片7的结构设计,取代以往中弹片4直接与导通端子21、22的电性接触方式,并同时提高继电器的电流分流效果,而近一步能够降低继电器其接点开关电性导通时运作温度,使得在相同条件下的现有技艺继电器,更具有广泛运用空间以及耐用性等附加效果。 对于本技术导电弹片7尚具有另一种实施型态,其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并请参阅附图图5所示,其与其它组件结构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其中;该导电弹片7是呈H状元件,该导电弹片7包括有二横向区段以及一纵向区段,其中一横向区段是跨接于中弹片4中段位置处,而另一横向区段是跨接于中弹片4两个叉部末端之间,而纵向区段是连接该二横向区段中间位置,并跨于中弹片4两个叉部之间的空隙。 另请参阅图6与图7,分别为本技术第三与第四实施例。其中图6所示的导电弹片7呈T状元件,导电弹片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插固于底座的支架、一端组配于支架的中弹片、一组配于中弹片另一端的磁极、一组配于支架的线圈,且线圈一端相对于磁极方向,其中:该底座组设有至少二个导通端子;以及于该继电器的中弹片上组设有至少一导电弹片,且该导电弹片末端对应设置于该至少二导通端子上;如此,该继电器其中弹片透过该导电弹片增加导电面积,借此提高该继电器于导电弹片与导通端子电性接触的导电率,以使继电器于高电流环境下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颂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台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