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2375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TA1)、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五二极管(VD5)、第六二极管(VD6)、第七二极管(VD7)、整流桥(UR)、变压器(T)、继电器(K)、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三三极管(VT3),变压器(T)与整流桥(UR)并联,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VD3)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相连,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七二极管(VD7)、继电器(K)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响应灵敏度好,使风电系统可以在断相保护下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TA1)、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五二极管(VD5)、第六二极管(VD6)、第七二极管(VD7)、整流桥(UR)、变压器(T)、继电器(K)、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三三极管(VT3),变压器(T)与整流桥(UR)并联,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VD3)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相连,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七二极管(VD7)、继电器(K)相连。本技术电路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响应灵敏度好,使风电系统可以在断相保护下工作。【专利说明】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电系统缺相保护装置,是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
技术介绍
风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断相故障时风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当风力发电机断相运行时,可以设法通过对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检测来取得风力发电机断相运行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为了实时、有效地检测出风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断相故障,解决风电系统断相保护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当风电系统工作正常时,中间继电器得电吸合,其动合触点闭合,接触器得电吸合并自锁,发电机正常运转。当风电系统发生断相故障时,继电器失电释放,其动合触点复位断开,使接触器失电释放,切断风力发电机电源,风力发电机停转,使风电系统在断相保护下工作。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风电系统缺相保护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TAl)、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第三电流互感器(TA3)、第一二极管(VDl)、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五二极管(VD5)、第六二极管(VD6)、第七二极管(VD7)、整流桥(UR)、变压器(T)、第一电容器(Cl)、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四电容器(C4)、第五电容器(C5)、第一电阻器(Rl)、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继电器(K)、第一三极管(VTl)、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三三极管(VT3),变压器(T)与整流桥(UR)并联,整流桥(UR)分别于第四电容器(C4)、第五电容器(C5)、第一电阻器(Rl)、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五电阻器(R5)、继电器(K)、第七二极管(VD7)相连,第一电流互感器(TAl)、第一二极管(VDl)与第一电容器(Cl)串联,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第二二极管(VD2)与第二电容器(C2)串联,第三电流互感器(TA3)、第三二极管(VD3)与第三电容器(C3)串联,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与第一二极管(VDl)、第一电容器(Cl)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VD2)、第二电容器(C2)相连,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VD3)、第三电容器(C3)相连,第一三极管(VTl)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容器(C2)、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相连,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第三电容器(C3)、第三电流互感器(TA3)相连,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器(Rl)、第四二极管(VD4)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器(R2)、第五二极管(VD5)相连,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器(R3)、第六二极管(VD6)相连,第五二极管(VD5)、第四电阻器(R4)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串联,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相连,第五三极管(VT5)的基极分别与第八电阻器(R8)、第六电阻器(R6)相连,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七二极管(VD7)、继电器(K)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风电系统工作正常时,电流互感器上的感应电动势经整流、滤波,使中间继电器得电吸合,接触器得电吸合并自锁,发电机正常运转。当风电系统发生断相故障时,断相上的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电动势为零,使继电器失电释放,其动合触点复位断开,使接触器失电释放,切断风力发电机电源,风力发电机停转,使风电系统在断相保护下工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图中TAl.电流互感器,TA2.电流互感器,TA3.电流互感器,VDl.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二极管,VD6.二极管,VD7.二极管,UR.整流桥,T.变压器,Cl.电容器,C2.电容器,C3.电容器,C4.电容器,C5.电容器,Rl.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4.电阻器,R5.电阻器,R6.电阻器,R7.电阻器,R8.电阻器,K.继电器,VTl.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变压器⑴与整流桥(UR)并联;整流桥(UR)分别于电容器(C4)、电容器(C5)、电阻器(Rl)、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5)、继电器(K)、二极管(VD7)相连;电流互感器(TAl)、二极管(VDl)与电容器(Cl)串联;电流互感器(TA2)、二极管(VD2)与电容器(C2)串联;电流互感器(TA3)、二极管(VD3)与电容器(C3)串联;三极管(VTl)的基极与二极管(VDl)、电容器(Cl)相连;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二极管(VD2)、电容器(C2)相连;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二极管(VD3)、电容器(C3)相连;三极管(VT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容器(C2)、电流互感器(TA2)相连;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容器(C3)、电流互感器(TA3)相连;三极管(VTl)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l)、二极管(VD4)相连;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2)、二极管(VD5)相连;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3)、二极管(VD6)相连;二极管(VD5)、电阻器(R4)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串联;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器(R7)、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器(R5)、电阻器(R6)相连;三极管(VT5)的基极分别与电阻器(R8)、电阻器(R6)相连;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VD7)、继电器(K)相连。 由磁环L1-L3、二极管VD1-VD3、电容C1-C3以及晶体管VT1-VT3组成断相故障信号取样电路。VT1-VT3构成反相器,其输出通过二极管VD4-VD6相并联构成或门电路。VT4、VT5组成晶体管继电器。 当风电系统工作正常时,L1、L2、L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风电系统缺相晶体管保护控制器,其特征是:该风电系统缺相保护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TA1)、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第三电流互感器(TA3)、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五二极管(VD5)、第六二极管(VD6)、第七二极管(VD7)、整流桥(UR)、变压器(T)、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四电容器(C4)、第五电容器(C5)、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继电器(K)、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三三极管(VT3),变压器(T)与整流桥(UR)并联,整流桥(UR)分别于第四电容器(C4)、第五电容器(C5)、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五电阻器(R5)、继电器(K)、第七二极管(VD7)相连,第一电流互感器(TA1)、第一二极管(VD1)与第一电容器(C1)串联,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第二二极管(VD2)与第二电容器(C2)串联,第三电流互感器(TA3)、第三二极管(VD3)与第三电容器(C3)串联,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第一电容器(C1)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VD2)、第二电容器(C2)相连,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VD3)、第三电容器(C3)相连,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容器(C2)、第二电流互感器(TA2)相连,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第三电容器(C3)、第三电流互感器(TA3)相连,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器(R1)、第四二极管(VD4)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器(R2)、第五二极管(VD5)相连,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器(R3)、第六二极管(VD6)相连,第五二极管(VD5)、第四电阻器(R4)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串联,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相连,第五三极管(VT5)的基极分别与第八电阻器(R8)、第六电阻器(R6)相连,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七二极管(VD7)、继电器(K)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兵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