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玉君专利>正文

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940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电动转动装置、与所述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磨盘、设于磨盘上的刀头,所述刀头呈长条形且内侧面固定于所述磨盘上,所述刀头外侧面的第一长边设有第一倒角、第一短边设有第三倒角,所述刀头外端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相邻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二倒角,所述刀头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上的安装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动转动装置上设置打磨刀具里取代传统的人工打磨,刀头的设置在磨盘上的角度以及刀头各工作面的角度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建筑平面进行打磨时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电动转动装置、与所述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磨盘、设于磨盘上的刀头,所述刀头呈长条形且内侧面固定于所述磨盘上,所述刀头外侧面的第一长边设有第一倒角、第一短边设有第三倒角,所述刀头外端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相邻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二倒角,所述刀头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上的安装面。本技术通过在电动转动装置上设置打磨刀具里取代传统的人工打磨,刀头的设置在磨盘上的角度以及刀头各工作面的角度设置,保证本技术在对建筑平面进行打磨时效率更高。【专利说明】建筑平面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平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墙面施工或翻新以及水泥地面找平,需要一种电动磨头对建筑墙面或水泥地面进行打磨,使墙面或地面的平整度达到施工要求。建筑装修中绝大多数采用传统手工打磨墙面,即手持砂子打磨。传统手工打磨墙面不仅效率低,而且涂装工人在打磨墙面时灰尘飞扬,会对其健康造成危害。打磨墙面时灰尘扩散到大气,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此夕卜,因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手工打磨质量差异很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打磨效率高的建筑平面打磨装置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打磨效率高的建筑平面打磨装置。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电动转动装置、与所述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磨盘、设于磨盘上的刀头,所述刀头呈长条形且内侧面固定于所述磨盘上,所述刀头外侧面的第一长边设有第一倒角、第一短边设有第三倒角,所述刀头外端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相邻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二倒角,所述刀头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上的安装面。 所述刀头上间隔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侧面与刀头在所述磨盘上的安装面齐平。 所述刀头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上的安装面3mm。 所述第一倒角为25°?35°中任意角度,所述第二倒角为45°?55°中任意角度,所述第三倒角为25°?35°中任意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磨盘为圆形平盘,所述刀头沿所述磨盘轴线均匀排列在磨盘圆形端面上,所述刀头外侧面与所述磨盘圆形端面平行,所述刀头两端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磨盘径向方向设有夹角且一端伸出所述磨盘,所述刀头的伸出端设有第二倒角。 所述刀头一端伸出磨盘3mm。 所述磨盘端面上排列的刀头数量为4飞中任意个数。 所述刀头两端设置方向与磨盘径向方向夹角为15°?25°中任意角度。 所述磨盘安装刀头的端面中心设有直径逐渐收紧向内凹陷的凹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磨盘为圆柱形,所述刀头沿所述磨盘轴线均匀排列在磨盘侧面上,所述刀头外侧面与所述磨盘侧面平行,所述刀头两端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磨盘轴向方向平行,所述刀头外侧面的两短边均设有第三倒角,所述刀头两外端面均设有第二倒角。 本技术通过在电动转动装置上设置打磨刀具里取代传统的人工打磨,刀头的设置在磨盘上的角度以及刀头各工作面的角度设置,保证本技术在对建筑平面进行打磨时效率更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电动转动装置、与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磨盘1、设于磨盘上的刀头2。电动转动装置可为手持电机,将打磨刀具固定在手持电机的输出轴上,启动电机即可对墙面进行打磨,刀头2采用合金材料制作,保证刀头2的工作强度。 刀头2上间隔设有缺口,缺口内侧面与刀头2在磨盘I上的安装面齐平。刀头2上设置缺口能使刀头2的长度减短,提高刀头刚度,使刀头使用寿命更长,实际应用中,也可将刀头2长度设置较短,由多个刀头纵向间隔排列形成条形刀组,将条形刀组作为整体均匀固定在磨盘I上,从而提高打磨刀具使用寿命与切削效率。刀头2外侧面高于其在磨盘I上的安装面3mm。第一倒角21为25°?35°中任意角度,第二倒角22为45°?55°中任意角度,第三倒角23为25°?35°中任意角度。刀头2各工作面的倒角设置以及刀头2外侧面设置高度,使得打磨刀具打磨效率更高,打磨质量更好。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磨盘I为一圆形平盘,刀头2沿磨盘I轴线均匀排列于磨盘I的圆形端面上,刀头2外侧面与磨盘I圆形端面平行,刀头2两端的设置方向与磨盘I径向方向设有夹角且一端伸出磨盘1,刀头2的伸出端设有第二倒角22。刀头2两端设置方向与磨盘I径向方向夹角可为15°?25°中任意角度。磨盘I背面中心与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此时,打磨装置类似于电钻,各刀头2沿同一方向均匀倾斜设置在磨盘I端面上,打磨时能使建筑平面更加平整且光滑。刀头2伸出磨盘,打磨时能预先清除磨盘I之外的建筑平面凸起异物,防止异物刮伤刀头2顶面工作面。一般来说,磨盘I上设置刀头2的数量为4飞中任意个数为宜。 较优的,磨盘I安装刀头2的端面中心设有直径逐渐收紧向内凹陷的凹孔11,磨盘I直径为100mm,凹孔11背面圆孔直径为16mm。刀头2顶面高出磨盘I圆形端面3mm,刀头2—端伸出磨盘3mm。凹孔11的设置使得打磨时的废料集中在凹孔11内,便于废料的清理,更优的,还可以在凹孔11后端连接一吸尘连接管,将吸尘连接管与吸尘电机连接,在打磨时可启动吸尘电机,将打磨产生的灰尘从凹孔内吸走,减少灰尘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损害,同时也能减少环境污染。也可以将吸尘连接管直接与打磨刀具的转动电机连接,电机通过多级传动结构与打磨刀具传动连接,这样既满足吸尘需要同时又可以减轻装置重量。 如图3、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磨盘I为圆柱形,刀头2沿磨盘I轴线均匀排列在磨盘2侧面上,刀头2外侧面与磨盘I侧面平行,刀头2两端的设置方向与磨盘I轴向方向平行,刀头2外侧面的两短边均设有第三倒角23,刀头2两外端面均设有第二倒角22。磨盘I的两端中心与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此时,打磨装置类似于电刨,转动磨盘I带动刀头2打磨墙面。一般来说,磨盘I侧面可均匀排列2?3中任意个数的刀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电动转动装置、与所述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磨盘(I)、设于磨盘上的刀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呈长条形且内侧面固定于所述磨盘(I)上,所述刀头(2)外侧面的第一长边设有第一倒角(21)、第一短边设有第三倒角(23),所述刀头(2)外端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相邻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二倒角(22),所述刀头(2)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I)上的安装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上间隔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侧面与刀头(2)在所述磨盘(I)上的安装面齐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I)上的安装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电动转动装置、与所述电动转动装置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磨盘(1)、设于磨盘上的刀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呈长条形且内侧面固定于所述磨盘(1)上,所述刀头(2)外侧面的第一长边设有第一倒角(21)、第一短边设有第三倒角(23),所述刀头(2)外端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相邻的第一侧边设有第二倒角(22),所述刀头(2)外侧面高于其在所述磨盘(1)上的安装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君
申请(专利权)人:韩玉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