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鸿运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608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包括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扯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弹性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电动牵扯组件,所述电动牵扯组件包括一端固定的旋转马达、连接所述旋转马达的导线以及通过所述导线的连接以控制所述旋转马达转动的控制按钮,所述电动牵扯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根部的金属丝、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第一连接环以及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借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护人员只需要通过按压所述控制按钮即可控制所述牵扯装置的自动运行,操作更加简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包括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扯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弹性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电动牵扯组件,所述电动牵扯组件包括一端固定的旋转马达、连接所述旋转马达的导线以及通过所述导线的连接以控制所述旋转马达转动的控制按钮,所述电动牵扯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根部的金属丝、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第一连接环以及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借由本技术,医护人员只需要通过按压所述控制按钮即可控制所述牵扯装置的自动运行,操作更加简便省力。【专利说明】—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
技术介绍
在骨科临床上,经常需要为患者进行物理的拉钩牵扯治疗,这种疗法在治疗骨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骨牵扯过程中,这种手术拉钩需要手工牵拉,而骨科手术暴露手术视野主要是对肌肉、韧带等弹性较大的组织进行牵拉,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虽然而后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专利技术出其他的牵拉方式,但大多还是需要通过人工进行牵拉,譬如通过转动摇把的方式控制拉钩的前后移动,这种方式比较费力,而且需要医务人员全神贯注的进行牵拉,比较麻烦。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习用传统的牵扯设备实在有其改良的必要性,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创作设计及专业制造经验,积极地针对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进行研究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虑下终于开发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包括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扯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弹性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电动牵扯组件,所述电动牵扯组件包括一端固定的旋转马达、连接所述旋转马达的导线以及通过所述导线的连接以控制所述旋转马达转动的控制按钮,所述旋转马达的转动轴设计成螺纹状,所述转动轴带有螺纹的一面正对所述弹性元件的底面设置,所述电动牵扯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根部的金属丝、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第一连接环以及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所述金属丝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为内部是通孔的圆柱形且侧表面上开有一圆孔,分别对应为第一圆孔、第二圆孔,所述金属丝的一端尾部设计成不封闭的圆环形状并通过穿插在所述第一圆孔内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上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通过悬挂于所述第二圆孔内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壳体,所述连接杆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弹性元件、旋转马达、金属丝、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以及挂钩整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按钮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上的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以及第三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马达的所述转动轴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马达的所述转动轴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三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马达的所述转动轴的转动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为抱箍。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为电磁吸盘。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为圆柱状,包括杆部、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所述扯环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底部,所述挂钩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扯环为至少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电动牵扯组件还包括一蓄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旋转马达连接,用于向所述旋转马达提供电力。 作为优选,所述电动牵扯组件还包括一太阳能电池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旋转马达连接,用于向所述旋转马达提供电力。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自动牵扯装置,通过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电动牵扯组件,即通过所述旋转马达转动轴的转动以带动金属丝于所述转动轴表面进行缠绕,使得弹性元件自动进行前后伸缩从而带动连接杆的移动,并通过控制按钮来控制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方向从而控制所述连接杆的移动方向,医护人员只需要通过按压所述控制按钮即可控制所述牵扯装置的自动运行,操作更加简便省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技术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的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连接杆,2、扯环,3、弹性元件,4、旋转马达,5、导线,6、控制按钮,7、转动轴,8、金属丝,9、第一连接环,10、第二连接环,11、第一圆孔,12、第二圆孔,13、挂钩,14、壳体,15、第一控制按钮,16、第二控制按钮,17、第三控制按钮,18、固定装置,19、杆部,20、第一底部,21、第二底部,22、蓄电池,23、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的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包括连接杆1、固定在所述连接杆I 一端的扯环2、与所述连接杆I另一端连接的弹性元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3—端的电动牵扯组件4,所述电动牵扯组件4包括一端固定的旋转马达4、连接所述旋转马达4的导线5以及通过所述导线5的连接以控制所述旋转马达4转动的控制按钮6,所述旋转马达4的转动轴7设计成螺纹状,所述转动轴7带有螺纹的一面正对所述弹性元件3的底面设置,所述电动牵扯组件4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7根部的金属丝8、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3一端的第一连接环9以及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3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10,所述金属丝8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9以及第二连接环10为内部是通孔的圆柱形且侧表面上开有一圆孔,分别对应为第一圆孔11、第二圆孔12,所述金属丝8的一端尾部设计成不封闭的圆环形状并通过穿插在所述第一圆孔11内与所述第一连接环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I的表面上固定有挂钩13,所述挂钩13通过悬挂于所述第二圆孔12内与所述第二连接环1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8具体可优选但不限定为钢丝,所述弹性元件3具体可优选但不限定为一截具有一定长度的弹簧,主要承受拉力以及推力的作用,对其进行拉力以及推力作用的元件为所述金属丝8,除了弹簧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弹性元件3,例如弹簧片。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自动牵扯装置,包括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扯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弹性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电动牵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牵扯组件包括一端固定的旋转马达、连接所述旋转马达的导线以及通过所述导线的连接以控制所述旋转马达转动的控制按钮,所述旋转马达的转动轴设计成螺纹状,所述转动轴带有螺纹的一面正对所述弹性元件的底面设置,所述电动牵扯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根部的金属丝、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一端的第一连接环以及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所述金属丝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为内部是通孔的圆柱形且侧表面上开有一圆孔,分别对应为第一圆孔、第二圆孔,所述金属丝的一端尾部设计成不封闭的圆环形状并通过穿插在所述第一圆孔内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上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通过悬挂于所述第二圆孔内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运
申请(专利权)人:陈鸿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