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属于航天
技术介绍
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航天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拓展航天器的功能与应用范畴,各国纷纷开展各种空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各国展开了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研究,前苏联和美国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空间交会对接研究,并在实践中成功应用。空间交会对接可以分为合作目标对接和非合作目标对接两类。目前,合作目标对接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投入应用的合作目标对接机构包括两类:锥-杆式和周边式。前苏联首次将锥-杆式对接机构应用于“联盟号”飞船,这种对接方式结构简单、重量轻,被大量使用。美国和前苏联专家首次将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应用在1975年的阿波罗和联盟号对接计划中,这种机构通用性强,应用广泛。而空间非合作目标对接技术的研究开展较晚,从上世纪末期才初步开始。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纷纷开展基于对非合作目标的在轨服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多种非合作目标在轨服务技术方
【技术保护点】
叉形架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抓捕机构(A)和伸缩机构(B);抓捕机构(A)包括底座(1)、锥齿轮副(3)、滑轨支架(4)、第一电机(5)、上盖(10)、支撑架(13)、第一丝杠副(14)、三个末端夹持爪(8)、三个第一滑块(6)、三个第一滑轨(7)、三个滚子(9)和三组四连杆机构(11);上盖(10)布置在底座(1)的上方,上盖(10)和底座(1)之间安装有与二者连接的滑轨支架(4),滑轨支架(4)上沿上盖(10)的周向均布安装三个滑轨(7),底座(1)上安装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机(5),锥齿轮副(3)中的其中一个锥齿轮(3‑1)的轴向水平设置,第一电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叉形架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抓捕机构(A)和伸缩机构(B);
抓捕机构(A)包括底座(1)、锥齿轮副(3)、滑轨支架(4)、第一电机(5)、上盖(10)、
支撑架(13)、第一丝杠副(14)、三个末端夹持爪(8)、三个第一滑块(6)、三个第一滑轨
(7)、三个滚子(9)和三组四连杆机构(11);
上盖(10)布置在底座(1)的上方,上盖(10)和底座(1)之间安装有与二者连接的滑
轨支架(4),滑轨支架(4)上沿上盖(10)的周向均布安装三个滑轨(7),底座(1)上安
装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机(5),锥齿轮副(3)中的其中一个锥齿轮(3-1)的轴向水平
设置,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安装在锥齿轮副(3)的其中一个锥齿轮(3-1)上,第一丝杠
副(14)的丝杠(14-1)的一端安装在锥齿轮副(3)的剩余一个锥齿轮(3-1)上,第一丝
杠副(14)的丝杠(14-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上盖(10)的中部,第一丝杠副(14)的丝
母(14-2)外侧面固接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上安装有三个第一滑块(6),三个第一
滑块(6)分别与三个第一滑轨(7)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滑块(6)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7)
上;
每相邻两个滑块(6)之间布置有一个滚子(9)和一组四连杆机构(11),三个末端夹持
爪(8)布置在上盖(10)的上部,滚子(9)转动安装在上盖(10)的下方,每组四连杆机
构(11)的第一连杆(11-1)与支撑架(13)连接,每组四连杆机构(11)的第二连杆(11-2)
贴靠滚子(9),每组四连杆机构(11)的第四连杆(11-4)与一个末端夹持爪(8)连接;
伸缩机构(B)包括第二电机(27)、第二丝杠副(28)、上座(26)、下座(29)、四组
叉形铰接架(24)和四组滑动组件;上座(26)布置在下座(29)的上方,上座(26)和下
座(29)之间布置有抓捕机构(A),上盖(10)与上座(26)连接,三组四连杆机构(11)
穿过上座(26),三个末端夹持爪(8)布置在上座(26)上部,上座(26)和下座(29)之
间沿第一丝杠副(14)的周向均布设置有四组叉形铰接架(24)和四组滑动组件;
每组滑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滑块(25)和两个第二滑轨(22);两个第二滑轨(22)分别
固接在上座(26)和下座(29)上,两个第二滑块(25)正对设置且滑动安装在相对应的第
二滑轨(22)上;每组叉形铰接架(24)的上部的一端与上座(26)铰接,另一端与上座(26)
相对应的第二滑轨(25)铰接,每组叉形铰接架(24)的下部的一端与下座(29)铰接,另
一端与下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隆球,周德开,刘伟民,邵广斌,张广玉,宋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