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涉及假肢结构。由前叉脚板、压力调整块、固定螺钉及螺母、缓冲阻力垫、后叉脚板和四棱锥连接座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形结构,后叉脚板为弓字形结构;所述的压力调整块为楔形结构;固定螺钉及螺母将缓冲阻力垫、后叉脚板依次连接在前叉脚板的前部叉形平板的下面;在前叉脚板后端下面和后叉脚板之间设置有压力调整块;前叉脚板的后部脚脖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四棱锥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假肢存在的使用寿命短、不能达到良好的储能效果、对行走的路面要求高,局限性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假肢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假脚选用的材料一般为木质龙骨材料,其目的是增强假脚的强度和产品的耐用性。在前脚掌结构底部部位,有尼龙及其他化纤类增强材料,患者行走过程中,前脚掌要不断的弯折受力,其目的也是增加前脚掌部位的强度。木质材料的最大缺点就是对水的耐受性很差,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传统假脚容易发生断裂等问题,寿命很有限。正常患者穿戴传统假脚,使用寿命大约一般1年左右。传统假脚的后脚跟部位有楔形木质材料,镶嵌在聚氨酯假脚外皮内部。由于聚氨酯材料,有一定的柔软性,可以减低吸收患者行走过程中后脚跟的撞击力,但是这种缓解里有限,在后脚跟部位的木质楔形材料一方面是最柔软的聚氨酯强度的增强,同时其本身木质材料僵硬的局限特性,不能达到良好储能效果。传统的假脚非仿生结构设计,且只能完成在前脚掌位置端面一个方向的弯折,其他方向不能弯折,患者行走路面质量要求很高,需要平整、没有坡度的路面。患者活动环境局限性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假肢存在的使用寿命短、不能达到良好的储能效果、对行走的路面要求高,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由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和四棱锥连接座6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1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1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5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形结构,后叉脚板5为弓字形结构;所述的压力调整块2为楔形结构;固定螺钉及螺母3将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依次连接在前叉脚板1的前部叉形平板的下面;在前叉脚板1后端下面和后叉脚板5之间设置有压力调整块2;前叉脚板1的后部脚脖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四棱锥连接座6。本技术的优点是:寿命长、可以达到良好的储能效果、任何路面都可以行走,不受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符号说明: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四棱锥连接座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2,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由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和四棱锥连接座6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1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1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5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形结构,后叉脚板5为弓字形结构;所述的压力调整块2为楔形结构;固定螺钉及螺母3将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依次连接在前叉脚板1的前部叉形平板的下面;在前叉脚板1后端下面和后叉脚板5之间设置有压力调整块2;前叉脚板1的后部脚脖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四棱锥连接座6。以上部件说明如下: 编号 名称 材料 功能简述 (1) 前叉脚板 碳纤维 储存能量及释放弹力 (2) 压力调整块 橡胶 根据需要,更换调整快 (3) 固定螺钉及螺母 不锈钢 固定前脚掌和后脚掌 (4) 缓冲阻力垫 聚氨酯 增大与内脚皮的摩擦力 (5) 后叉脚板 碳纤维 储存能量及释放弹力本技术设计是一种碳纤维新型运动储能假脚。残疾人在穿戴假脚行走时,后叉脚板5脚跟部分先接触地面,同时后叉脚板5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在后叉脚板5和前叉脚板1之间调解压力缓冲的压力调整块2也发生变形。当患者身体向前移动时,整个脚面从后叉脚板5,脚底中部,向前叉脚板1逐步运动并接触地面。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后叉脚板5、前叉脚板1在压力作用下变形,当患者的整个身体重心完全转移到运动储能假脚时,假脚发生最大形变,同时达到了最大储能的效果。随着患者身体的继续向前运动,身体重心由脚中间位置向前运动时,后叉脚板5先离开地面,同时身体作用在后叉脚板5的压力得到释放,后脚板发生的形变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变形能量释放的作用,使脚加速向前移动。随着身体继续向前运动,后叉脚板5完全离开地面,整个身体的重心完全转移到前叉脚板1承受身体的最大压力,达到最大弯曲变形。随着前叉脚板1的最后离开地面,完全变形产生的能量得到释放,进一步加速假脚离开地面。假脚的运动过程中,缓冲阻力垫4由于表明摩擦阻力系数大,与假脚内表皮保持良好接触,防止假脚在内脚皮中滑动。前叉脚板1上部的细长杆状结构,在整个假脚的一个运动周期(后叉脚板5接触地面,到前叉脚板1离开地面)中发挥了良好的运动储能作用,随着后脚板5接触地面,发生弧状弯曲,随着前叉脚板1离开地面,释放弯曲变形的力量,弧状弯曲恢复原位。四棱锥连接座6的作用是连接储能假脚和连接件,使他们之间保持正常连接功-->能。本技术的特点:1.主体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其材料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等材料性能、在很多恶劣条件下都可以使用,且重量轻,能减轻患者穿戴假肢的体力消耗;碳纤维材料的制作的假脚,在强度方面有极大的提高改善,假脚的使用寿命很长。2.前叉脚板1上部的杆状结构,在整个假脚的运动周期中,不断发生弧形变形储能到能量释放的转化,使患者走起路来更容易控制假脚,更节省体力;3.压力缓冲块2可以根据患者体重的不同及根据运动的强度,更换不同硬度的材料,而且更换方便。如果患者体重轻、运动能力强是可选用较软材料的缓冲快。4.仿生脚步的结构原理,前叉脚板1后叉脚板5叉状机构,可以使患者在走颠簸和不平整的路面时,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储能脚外侧的路面偏高,外侧叉状连板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并不会影响内侧的叉状连扳,可以使身体依旧保持良好姿势。在脚离开地面后,变形的部分释放能量,加速脚的运动,这种功能可以发挥功能的位置可以包含如下: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内侧、外侧。以上实施例是本技术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其特征在于,由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和四棱锥连接座(6)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1)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1)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5)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形结构,后叉脚板(5)为弓字形结构;所述的压力调整块(2)为楔形结构;固定螺钉及螺母(3)将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依次连接在前叉脚板(1)的前部叉形平板的下面;在前叉脚板(1)后端下面和后叉脚板(5)之间设置有压力调整块(2);前叉脚板(1)的后部脚脖结构的上端连接有四棱锥连接座(6)。
【技术特征摘要】
1.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其特征在于,由前叉脚板(1)、压力调整块(2)、固定螺钉及螺母(3)、缓冲阻力垫(4)、后叉脚板(5)和四棱锥连接座(6)构成,所述的前叉脚板(1)前部由两个叉形平板构成,两个叉形平板并排呈鞋底形;所述前叉脚板(1)的后部向上弯曲形成脚脖结构;所述的后叉脚板(5)为并排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唐志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