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安宜专利>正文

轮椅或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777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10
一种轮椅或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包含:一脚踏车,该脚踏车由一骨架、一把手、一坐垫、一前轮所组成;其中该骨架用于组合脚踏车相关的零部件;该把手、坐垫、前轮及后轮相对的安装在该骨架的相对位置上;其中该前轮轮径小于该后轮的轮径;一轮椅或推车,由一骨架及至少两前轮及、至少一推杆所组成;在轮椅骨架的后端上方延伸出该至少一推杆,而推动该轮椅往所需要的方向行进;其中该至少一推杆形成一勾扣部,可用于勾扣于该脚踏车的把手上。使用者可通过驱动该脚踏车而驱动该轮椅或推车前进以节省人力,轮椅的移动范围大大的扩大,且行进速度也增加很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脚踏车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老龄人口增加,因此需要被帮助或者需要被照顾的人口也随之增加,常见的情况有年迈的人因为体力不足,想要上市场购物只能依靠推车外出,或者想要携带宠物出门也只能依靠推车,又或者想要带婴儿出门,但婴儿推车也是具有相当的重量,承载货品的推车或者宠物推车也都具有相当的重量,加上使用者的体力不足又只能依靠脚力,因此常常只能在家里附近的社区公园或者小型市场购买所需要的物品或者带着婴儿或宠物稍微闲晃一下而已。另一种情况就是请照护者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到附近的公园上散步晒晒太阳,此种情况之下,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其因行动不便也无法自行行走,只能依靠照护者推着轮椅做为行动之用,而照顾者要推着载重不轻的轮椅,在体力上来说也是一大负荷,因此多半只能到家里周围附近的社区或者公园随意逛逛,而无法到达较远的地方,每天重复相同的地方,对被照顾者来说也是相当无趣的事情,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亟思一种能够结合脚踏车及轮椅或推车的交通工具,作为改善上述现有的问题,有了此一结构便能够为脚力不足的老人增添方便性,又或者能够为了被照护者增加不同路程的变化性,此一想法必能替现在老龄人口增加的社会贡献一份心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鉴于对于对现有技术的了解,所以希望能提出一崭新的结构,因此构思具新颖性的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一种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包含:第一组件本体及第二组件本体。该第一组件本体为一个脚踏车,该脚踏车包含至少一个骨架、至少一个把手、至少一个坐垫、至少一个前轮及至少一个后轮;其中该把手、坐垫、前轮及后轮通过该骨架组合于第一组件本体;该第二组件本体为一个推车,该第二组件本体至少包括有一个骨架、至少两个前轮;在该第二组件本体的骨架的后端上方延伸出至少一个供握持的推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推杆末端形成一个勾扣部,该勾扣部勾扣于该脚踏车的把手上。其中,还包含:一个连动轴,该连动轴位于该推车的上方;该连动轴的前端枢转的方式固定在该推车的后端,该连动轴的后端为一个锁固件;借助该连动轴的后端的锁固件将该第二组件本体锁固到该脚踏车的前轴。其中,该第二组件本体包含至少一个后轮,该第二组件本体的后轮的半径小于该第二组件本体的前轮的半径;该第二组件本体借助该连动轴固定在该脚踏车的前轴上,使该脚踏车的前轮及该第二组件本体的后轮处于悬空状态,且该脚踏车的后轮及该第二组件本体的前轮与地面接触。其中,该第二组件本体的推杆上附有一个刹车结构,并且该脚踏车也设有一个刹车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推杆的勾扣部是以挂扣、锁固、系绑的任一方式连接到该脚踏车的把手上。其中,该连动轴的后端的锁固件是以挂扣、锁固、系绑的任一方式连接到该脚踏车的前轴上。其中,该第二组件本体包含至少一个椅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应用时,使用者可以将该推车的左推杆及右推杆的勾扣部分别固定在一脚踏车的左右把手上。然后再将连动轴的后端的锁固件锁固到该脚踏车的前轴。所以可将推车稳固的连接到一脚踏车上。因为该连动轴的长度及推车及脚踏车的前轴的连接关系,所以该脚踏车的前轮及该推车的后轮均悬空不着地,整体上仅剩下脚踏车的后轮及该推车的前轮与地面接触。因此使用者可直接骑乘脚踏车即达到驱动推车行进或后退的目的。所以使得推车的移动范围大大的扩大,且行进速度也增加很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推车可以直接与脚踏车进行分离或者结合,在分离或结合时,可使得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不需要先行下车离开,因此省时又省力,还可以确保行动不便者的安全。由下文的说明可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优点,阅读时并请参考附图。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手把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动轴的局部示意图。【符号说明】1、脚踏车10、骨架11、把手12、坐垫13、前轮14、后轮2、轮椅20、骨架21、椅垫22、前轮23、后轮24、推杆25、连动轴26、锁固件240、勾扣部。具体实施方式兹谨就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效果与优点,配合附图,举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A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本专利技术是将推车与脚踏车结合,已使得操作者可以仅通过驱动该脚踏车,而同时带动推车行进,可以达到减少出力并增加推车行进速度的目的,在下文中,以轮椅的结构作为说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也适用于一般的推车。本专利技术包含两个组件本体,各组件本体的元件介绍如下:第一组件本体,为一个脚踏车1,该脚踏车是由一骨架10、一把手11、一坐垫12、一前轮13及一后轮14所组成;其中该骨架10用于组合脚踏车相关的零部件。该把手11、坐垫12、前轮13及后轮14安装在该骨架10的相对位置上。如图1A及图1B所示,其中该前轮13的轮径小于该后轮14的轮径;第二组件本体,为一轮椅2(或一个推车),该轮椅是由一骨架20、一椅垫21及至少两前轮22及至少一后轮23、左右两推杆24所组成,该后轮23的半径小于该前轮22的半径。在轮椅骨架20的后端上方延伸出所述两推杆24,分别为左推杆及右推杆。所以使用者可通过握持该推杆24,令该轮椅的前轮22及后轮23转动,而推动该轮椅2往所需要的方向行进。该推杆24上可附有一刹车结构(图中未示出),可操作该刹车结构,而使行进中的轮椅减速。其中该左推杆及右推杆各形成一勾扣部240,该勾扣部形成一弯折的挂勾状,可用于勾扣于该脚踏车的把手上。一连动轴25,位于该轮椅2的后轮23的上方。该连动轴25的前端以活关节的方式固定在该轮椅骨架20的后端,该连动轴25的后端为一锁固件26。当将该轮椅2组合到该脚踏车1时。可将该连动轴25的后端的锁固件26锁固到该脚踏车1的前轴。所以可将该轮椅固定在该脚踏车的前轴上。其中在设计该连动轴25的长度时,需要参照轮椅骨架20及脚踏车的前轴之间的关系。使得如图2所示,当该轮椅2借助该连动动轴25固定在该脚踏车1的前轴上时,该脚踏车1的前轮13及该轮椅的后轮23均悬空不着地,所以整体上仅剩下脚踏车的后轮14及该轮椅的前轮23与地面接触。因为以三个轮子与地面接触所以即可达到相当的稳固性,而且减少运行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当轮椅2与该脚踏车1结合时,因为轮椅2的后轮23与脚踏车1的前轮13已成悬空的状态,所以在行进时,只有轮椅的前轮23与脚踏车的后轮13着地,操作者仅需要操作脚踏车后轮刹车及轮椅的刹车,即可达到使整个组合结构减速的目的。再者,因为脚踏车的前轮13已悬空,骑乘者在骑乘连接轮椅2的脚踏车1时,可直接操作轮椅2的刹车结构达到减速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轮椅也可以是其他的小推车,如运载货物或动物的小推车。本专利技术中该轮椅2的左推杆及右推杆的勾扣部240以及该连动轴25的后端的锁固件并不限于图中所显示的固定型态,只要是可用于连接脚踏车1的对应装置的固定结构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如该轮椅的左推杆及右推杆的勾扣部240可以是应用挂扣、锁固、系绑…等方式连接到该脚踏车的把手上。另外该连动轴的后端的锁固件也同样应用挂扣、锁固、系绑…等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1/201310193866.html" title="轮椅或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原文来自X技术">轮椅或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或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组件本体,该第一组件本体为一个脚踏车,该脚踏车包含至少一个骨架、至少一个把手、至少一个坐垫、至少一个前轮及至少一个后轮;其中该把手、坐垫、前轮及后轮通过该骨架组合于第一组件本体;第二组件本体,该第二组件本体为一个轮椅或一个推车,该第二组件本体至少包括有一个骨架、至少两个前轮;在该骨架的后端上方延伸出至少一个供握持的推杆,其中所述至少一推杆末端形成一勾扣部,该勾扣部勾扣于该脚踏车的把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车与脚踏车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组件本体,该第一组件本体为一个脚踏车,该脚踏车包含至少一个骨架、至少一个把手、至少一个坐垫、至少一个前轮及至少一个后轮;其中该把手、坐垫、前轮及后轮通过该骨架组合于第一组件本体;第二组件本体,该第二组件本体为一个推车,该第二组件本体至少包括有一个骨架、至少两个前轮;在该第二组件本体的骨架的后端上方延伸出至少一个供握持的推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推杆末端形成一个勾扣部,该勾扣部勾扣于该脚踏车的把手上;一个连动轴,该连动轴位于该推车的上方;该连动轴的前端枢转的方式固定在该推车的后端,该连动轴的后端为一个锁固件;借助该连动轴的后端的锁固件将该第二组件本体锁固到该脚踏车的前轴;该第二组件本体包含至少一个后轮,该第二组件本体的后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安宜
申请(专利权)人:林安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