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青专利>正文

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及强制对流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0755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及强制对流加热方法,风箱出风面呈正方形,对流风机组中的叶轮位于风箱内、电机位于风箱外,风箱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多组凸式风栅间的连接部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与负压风道连通,负压风道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两侧外,负压风道出风口直对叶轮吸风口,多组加热模块分布在风箱内。优点:一是风道极短、没有风阻系数产生,不会发生能量损失,因此风机能耗小;二是风速高,且弧贴面掠过式对被钢化玻璃进行加热,加热效果好,而且在被钢化的玻璃在钢化临界点时,不会对被钢化玻离表面的平整度产生伤害;三是由于风箱底部凸式风栅面上的多个出风孔喷出的风速压力相等,确保了被钢化玻璃的品质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及强制对流加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仅对流风机中的叶轮与风箱之间直通无风阻系数,风箱与凸式风栅直通无风阻系数,而且凸式风栅中的出风口具有流速高、压力大、能耗损失小的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及强制对流加热方法,属玻璃钢化炉专用对流加热风箱制造领域。CN201099653Y、名称“玻璃钢化设备的强制对流加热炉”,包括有炉体(1)、置于炉体上部的离心风机(2)和置于炉体下部的玻璃输送辊道(3),其特征是: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设置有出风口向下的通风箱(4),与通风箱的出风口分别相连接于输送辊道的上方水平排布有内设电热元件(5)的陶瓷管(6),在各陶瓷管的管壁上排布有朝向下方的喷风孔(7),详见附图5。其不足之处:一是采用通风箱接收和输送离心风机所产生的高压风量至陶瓷管,不仅风道长、风阻系数大,能量损失大,风机能耗高,而且风速低,对被钢化玻璃的加热效果不佳;二是由于陶瓷管中各喷风孔喷出的风速压力不等,直接导致被钢化玻璃的品质一致性差;三是由于被钢化的玻璃在钢化临界点时显现的是熔融软化,而喷风孔直对熔融软化的钢化玻璃喷风时,将会对被钢化玻璃表面平整度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不仅对流风机中的叶轮与风箱之间直通无风阻系数,风箱与凸式风栅直通无风阻系数,而且凸式风栅中的出风口具有流速高、压力大、能耗损失小的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及强制对流加热方法。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风箱出风面呈正方形且风箱底部直接设计成多组凸式风栅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多次反得的设计与试验中,技术人员发现将对流风机组中的叶轮设计在风箱内,并且风箱设计成正立方体,其叶轮所产生的高压风速和风量在风箱内各部的分部均大小相等,这一点由风箱底部的凸式风栅部上的出风口可以测出;反之,如果将风箱设计成长方体,通过对风箱底部的凸式风栅部上的出风口的测试发现,装在风箱中部的叶轮所产生的高压风速和风量在长方体风箱两端则压力小、出风量小,直接导致被钢化玻璃面的加热温度不均匀,钢化玻璃的品质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本申请将风箱出风面呈正方形,并且将风箱底部直接设计多组凸式风栅,不仅仅极大地缩短了流道、避免了风阻系数的产生,降低了高压对流风机的能耗,而且凸式风栅上的多个出风口所喷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弧线作用在被钢化的玻璃上,不仅确保了被钢化玻璃的加热温度均匀,而且确保了钢化玻璃的品质一致性。2、多组凸式风栅间的连接部开有回风口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多组凸式风栅间连接部开有多个回风口,该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与负压风道连通,既有利于热风的快速回流,又降低了风机无用功能耗损失,而负压风道既可以将负压回风管气流输送到叶轮的进风口,又可以将炉内气流回收到负压风道,确保了被钢化玻璃所需的风量。3、凸式风栅底部呈V字形结构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密布的多个出风口开在凸式风栅的V字形斜面上,而V字形斜面的出风口在风箱高压气流的作用出,其出风口所喷射的气流作用在被钢化的玻璃上时形成的是弧线贴面掠过,犹如给被钢化的玻璃洗脸(详见附图1和附图2),这样既加热了所要钢化玻璃,又避免了高温、高压气流强冲击力对被钢化玻璃面的伤害。技术方案1: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风箱出风面呈正方形,对流风机组中的叶轮位于风箱内、电机位于风箱外,风箱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多组凸式风栅间的连接部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与负压风道连通,负压风道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两侧外,负压风道出风口直对叶轮吸风口,多组加热模块分布在风箱内。技术方案2: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的强制对流加热方法,加热模块通电发热产生高压热量,对流风机组启动工作带动位于风箱内的叶轮旋转产生高速风量直接被位于风箱内加热模块加热后、直接通过风箱底部凸式风栅面上的多个出风口作用在被钢化的玻璃面上且在完成对被钢化玻璃的瞬间加热后,其大部分热风弧形反射到多组凸式风栅间的回风口,由回风口经负压回风管和负压风道,从负压风道出风口进入叶轮吸风口,小部分热风由负压风道两端进风口进入负压风道且负压风道出风口进入叶轮吸风口,由叶轮再次形成高速风量,该高速风量再次直接被位于风箱内加热模块加热后、直接通过风箱底部凸式风栅面上的多个出风口作用在被钢化的玻璃面上且在完成对被钢化玻璃的瞬间加热后,其大部分热风弧形反射到多组凸式风栅间的回风口,由回风口经负压回风管和负压风道,从负压风道出风口进入叶轮吸风口,小部分热风由负压风道两端进风口进入负压风道且负压风道出风口进入叶轮吸风口,如此循环,直至工作完成。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风道极短、没有风阻系数产生,不会发生能量损失,因此风机能耗小;二是风速高,且弧贴面掠过式对被钢化玻璃进行加热,不仅加热效果好,而且在被钢化的玻璃在钢化临界点时,不会对被钢化玻离表面的平整度产生伤害;三是由于风箱底部凸式风栅面上的多个出风孔喷出的风速压力相等,确保了被钢化玻璃的品质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强制对流加热风箱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强制对流加热风箱箱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风箱3出风面呈正方形,对流风机组1中的叶轮9位于风箱3内、电机位于风箱3外,风箱3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5,多组凸式风栅5间的连接部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7与负压风道8连通,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3两侧外,负压风道8出风口直对叶轮9吸风口,多组加热模块4分布在风箱3内。凸式风栅5底部呈V字形结构,出风口开在V字形斜面上。风箱3上部四面呈内倾斜面立方体10。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上翘、开在风箱3的内倾斜面立方体10上。风箱3上端面设有保温棉2。多组加热模块4位于凸式风栅5口的上方。实施例2:参照附图3和4。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箱体,风箱3出风面呈正方形,风箱3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5,多组凸式风栅5间的连接部13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7与负压风道8连通,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3两侧外,负压风道8出风口11位于风箱3中部。凸式风栅5底部呈V字形结构,出风口12开在V字形斜面上。风箱3上部四面呈内倾斜面立方体10。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上翘、开在风箱3的内倾斜面立方体10上。风箱3上端板开有轴孔14。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的强制对流加热方法,加热模块4通电发热产生高压热量,对流风机组1启动工作带动位于风箱3内的叶轮9旋转产生高速风量直接被位于风箱3内加热模块4加热后、直接通过风箱3底部凸式风栅5面上的多个出风口作用在被钢化的玻璃6面上且在完成对被钢化玻璃6的瞬间加热后,其大部分热风弧形反射到多组凸式风栅5间的回风口,由回风口经负压回风管7和负压风道8,从负压风道8出风口进入叶轮9吸风口,小部分热风由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进入负压风道8且负压风道出风口进入叶轮9吸风口,由叶轮9再次形成高速风量,该高速风量再次直接被位于风箱3内加热模块4加热后、直接通过风箱3底部凸式风栅5面上的多个出风口作用在被钢化的玻璃6面上且在完成对被钢化玻璃6的瞬间加热后,其大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及强制对流加热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其特征是:风箱(3)出风面呈正方形,对流风机组(1)中的叶轮(9)位于风箱(3)内、电机位于风箱(3)外,风箱(3)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5),多组凸式风栅(5)间的连接部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7)与负压风道(8)连通,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3)两侧外,负压风道(8)出风口直对叶轮(9)吸风口,多组加热模块(4)分布在风箱(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其特征是:风箱(3)出风面呈正方形且风箱(3)上部四面呈内倾斜面立方体(10),对流风机组(1)中的叶轮(9)位于风箱(3)内、电机位于风箱(3)外,风箱(3)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5)且凸式风栅(5)底部呈V字形结构,出风口(12)开在V字形斜面上,多组凸式风栅(5)间的连接部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7)与负压风道(8)连通且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上翘、开在风箱(3)的内倾斜面立方体(10)上,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3)两侧外,负压风道(8)出风口直对叶轮(9)吸风口,多组加热模块(4)分布在风箱(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其特征是:风箱(3)上端面设有保温棉(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流加热风箱,其特征是:多组加热模块(4)位于凸式风栅(5)口的上方。4.一种强制对流加热风箱箱体,其特征是:风箱(3)出风面呈正方形,风箱(3)底部设有多组凸式风栅(5),多组凸式风栅(5)间的连接部(13)开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负压回风管(7)与负压风道(8)连通,负压风道(8)两端进风口位于风箱(3)两侧外,负压风道(8)出风口(11)位于风箱(3)中部;加热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青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