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755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垫枕,可方便的用于固定介入术后病人肢体或病人的患肢以预防肢体压疮和足下垂。一种多功能肢体气垫枕,包括呈楔形的主体底座,所述主体底座的倾斜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主体凹槽,所述主体底座的底边上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可以以主体底座底面的边沿为轴翻转后垂直遮挡在凹槽位于高处的槽口处,也可以翻转放置在主体底座底面下,所述底板侧边上设有一对可相互扣合的底板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功能气垫枕可让病人有效抬高肢体,预防肢体肿胀、压疮,其倾斜表面上设有主体凹槽使病人肢体放置的稳当不易移位,而且设有底板可撑起病人的脚底板,预防足下垂,而且可使患者感到舒适,便于临床护士护理,还易于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垫枕,可方便的用于固定介入术后病人肢体或病人的患肢以预防肢体压疮和足下垂。一种多功能肢体气垫枕,包括呈楔形的主体底座,所述主体底座的倾斜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主体凹槽,所述主体底座的底边上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可以以主体底座底面的边沿为轴翻转后垂直遮挡在凹槽位于高处的槽口处,也可以翻转放置在主体底座底面下,所述底板侧边上设有一对可相互扣合的底板绑带。本技术多功能气垫枕可让病人有效抬高肢体,预防肢体肿胀、压疮,其倾斜表面上设有主体凹槽使病人肢体放置的稳当不易移位,而且设有底板可撑起病人的脚底板,预防足下垂,而且可使患者感到舒适,便于临床护士护理,还易于清洁。【专利说明】多功能气垫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护理用具,主要为内科介入治疗后肢体位置的固定及预防足下垂患者使用,并适用于肢体需预防压疮的病人的多功能气垫枕。
技术介绍
内科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后,肢体需压迫止血,这样就会导致病人肢体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并发症,在临床上为避免或减轻肢体肿胀情况,人性化的方式一般使用枕头来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枕头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枕头的形状固定,不方便调整高度,只能以增加或减少枕头来调整,其长度、高度均受限,调整不方便;(2)病人的肢体不易固定,随患者稍做活动就会自枕头上移开,需要人的护理,以随时看护病人肢体不会因移位从而起不到抬高肢体加快血液循环的效果;(3)枕头上沾染血液、汗液污染后清洗麻烦,影响周转和继续使用;(4)不适用于有足下垂和防压疮需要的病人使用。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方便的、用于固定介入术后病人肢体或病人的患肢以预防肢体压疮和足下垂的多功能气垫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肢体气垫枕,包括呈楔形的主体底座,所述主体底座的倾斜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主体凹槽,所述主体底座的底边上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可以以主体底座底面的边沿为轴翻转后垂直遮挡在凹槽位于高处的槽口处,也可以翻转放置在主体底座底面下,所述底板侧边上设有一对可相互扣合的底板绑带。 本技术沿着所述主体凹槽底部设有可充放气的凹槽气囊。 本技术所述主体底座底部设有两对绑带,所述绑带自主体底座底部两侧伸出,可向上扣合。 本技术所述体底座长35cm,宽25cm,主体底部至凹槽凹面为8.0cm,主体凹槽宽17cm,所述凹槽气囊的材料为塑料,凹槽气囊充气后可高1.5cm,所述凹槽气囊宽15cm;在其高端处设有凹槽气囊充气口。 本技术在主体底座的倾斜表面及主体凹槽上表面设有可充放气的气囊,所述气囊充气后呈与主体底座同方向倾斜的楔形,所述气囊充气后的上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气囊凹槽。 本技术所述主体底座长35cm,宽25cm主体底座底部至主体凹槽凹面的最高距离为8.0cm,主体凹槽宽17cm,所述气囊的材料为塑料,充气后所述多功能气垫枕整体倾斜角度可达20°至30°,所述气囊凹槽宽15cm。 本技术所述气囊倾斜顶面上的低端处设有充气口。 本技术所述主体底座整体为内部材料外罩有外套的结构构成,所述内部材料为乳软胶垫或泡沫垫,所述外罩为PVC复合涤纶面料或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材料。 本技术所述底板内部材料为硬乳胶板,长30cm,宽20cm。 本技术所述底板上和主体底座底面上设有可互相粘连的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多功能气垫枕整体为楔形,其倾斜表面上设有主体凹槽使病人肢体放置的稳当不易移位,不但让病人有效抬高肢体,预防肢体肿胀、压疮,而且设有底板可撑起病人的脚底板,预防足下垂等潜在并发症,而且可使患者感到舒适,也便于临床护士有效护理,同时还易于清洁或擦拭消毒。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示多功能气垫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示多功能气垫枕自下向上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板垂直放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底板垂直放置时自下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所示多功能气垫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气垫枕,适用于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介入治疗需要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压迫止血,如此使得病人的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肢体肿胀,临床上需要将病人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本技术所述一种多功能气垫枕为架高病人肢体的医疗设备。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多功能气垫枕包括为了方便放置病人肢体而呈楔形的主体底座1、同样呈楔形的气囊2 (如图1所示)、以及连接在主体底座I底面上的底板3(如图2所示),气囊2设置在主体底座I的倾斜表面上,与主体底座I同方向倾斜,气囊2可充放气,其目的是利用充放气来调整高度,并且为了方便病人肢体放置稳当不移动,在所述主体底座I的倾斜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主体凹槽12,当气囊2不充气时可将病人肢体安放在主体凹槽12内,以达到放置稳妥的目的,在气囊2充气后的上倾斜表面皆沿倾斜方向设有气囊凹槽21,气囊2充气后可将病人肢体安放在气囊凹槽21内,以达到抬高肢体和预防水肿肢体发生压疮的目的。对伴有脑卒中、昏迷、瘫痪、长时间药物镇静的患者,为预防发生足下垂,将底板3设计为连接在主体底座I的底边上,使用时可翻转后垂直遮挡在气囊凹槽21位于高处的槽口处(如图3、4所示),不使用的时候可翻转置于主体底座I的底面下。 为了方便固定病人肢体,在所述主体底座I的底部设有两对绑带11,所述绑带11自主体底座I底部向两侧伸出,可向上扣合。为了方便固定病人的脚底板,在所述底板3上设有一对底板绑带31,使用的时候所述底板3翻转至垂直后,底板绑带31可向前绕过病人的脚并扣合。平常不使用的时候所述底板3可置于主体底座I底面下,并在底板3上和主体底座I底面上设有可互相粘连的魔术贴来帮助固定。 可以将所述主体底座I设计为内部材料为乳软胶垫或泡沫垫,外套为PVC复合涤纶面料或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材料的结构,所述主体底座I可以设计为长35cm,宽25cm,主体底座I底部至主体凹槽12凹面的最高距离为8.0cm,主体凹槽12宽17cm,所述气囊2的材料为塑料,充气后所述多功能气垫枕整体倾斜角度可达20°至30°,所述气囊凹槽21宽15cm,在气囊2倾斜顶面的低端处设有充气口 22。所述底板3材料为硬乳胶板,长30cm,宽20cmo 实施例2。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抬高病人肢体,可不设置实施例1中所述的气囊2结构,仅在沿着所述主体凹槽12的底部上设有可充放气的凹槽气囊4结构(如图5所示),凹槽气囊4充气后可将主体凹槽12底部向上抬高1.5cm,如此设计,病人的肢体可放置在主体气囊12内,给凹槽气囊4充气可抬高病人肢体在主体凹槽12内的高度,与实施例1中气囊2以及气囊凹槽21所起到的作用相同,并且更为稳妥,因为实施例1所述气囊2充气不满或过度时,气囊2形状不易固定,使得病人肢体放置并不稳固,而在主体凹槽12内设置凹槽气囊4并充放气可使病人肢体仅在主体凹槽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气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气垫枕包括呈楔形的主体底座(1),所述主体底座(1)的倾斜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主体凹槽(12),所述主体底座(1)的底边上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可以以主体底座(1)底面的边沿为轴翻转后垂直遮挡在凹槽(12)位于高处的槽口处,也可以翻转放置在主体底座(1)底面下,所述底板(3)侧边上设有一对可相互扣合的底板绑带(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爱欢张国英江丽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