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及其制造和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070634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压接体,套在插芯组件上;和壳体,插芯组件随同压接体一起被安装到壳体中。压接体和壳体被构造成能够相互保持在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插芯组件能够与壳体分离,并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插芯组件与壳体接合,不能相对于壳体旋转。因此,在第一安装位置时,可以进行插芯组件的无斜度平面的端面研磨和调整插芯组件的角度,在第二安装位置时,可以进行插芯组件的斜角端面的研磨,而且在清洁连接器端面时不会引起插芯组件旋转,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灵活地应用于连接器的不同生产阶段,而且能够保证连接器的可靠性。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制造和装配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压接体,套在插芯组件上;和壳体,插芯组件随同压接体一起被安装到壳体中。压接体和壳体被构造成能够相互保持在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插芯组件能够与壳体分离,并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插芯组件与壳体接合,不能相对于壳体旋转。因此,在第一安装位置时,可以进行插芯组件的无斜度平面的端面研磨和调整插芯组件的角度,在第二安装位置时,可以进行插芯组件的斜角端面的研磨,而且在清洁连接器端面时不会引起插芯组件旋转,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灵活地应用于连接器的不同生产阶段,而且能够保证连接器的可靠性。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制造和装配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图13显示了一种现有的SC型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4显示图13中的插芯组件随同压接体一起组装到内壳中的示意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现有的SC型光纤连接器主要包括压接体10、内壳体20、插芯组件30、弹簧40和外壳体50。 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示,组装时,弹簧40容纳在压接体10中并位于压接体10和插芯组件30之间,压接体10套在插芯组件30上,插芯组件30随同压接体10 —起被安装到内壳体20中,然后内壳体20安装到外壳体50中。 如图13和图14所示,插芯组件30主要包括插芯31和位于插芯31后端的后座32,后座3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33,用于与内壳体20内的对应凹槽配合,另外,在后座32的后部还连接有一个灌胶管34,用于向插芯31的内孔中注入胶水,以便将光纤固定在插芯31的内孔中。 请参见图13和图14,在现有的SC型光纤连接器中,在压接体10的外周上形成有一个凸起11,同时在内壳体20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凹槽21,如图14所示,当压接体10上的凸起11与内壳体20上的凹槽21卡扣在一起时,就把插芯组件30、弹簧40和压接体10 —起组装到内壳体20中。 但是,在现有的SC型光纤连接器中,为了保证在打磨插芯组件30的端面时能够调节插芯组件的角度,例如,在制造成角度物理接触(APC)的SC型光纤连接器的插芯组件时,因此,对于现有的SC型光纤连接器,当插芯组件30、弹簧40和压接体10 —起组装到内壳体20中时,插芯组件30仍然能够相对于内壳体20旋转,即插芯组件30的后座302上的凸起303仍然能够容易地与内壳体20内的对应凹槽脱离,以便对插芯组件30的角度进行调整。 但是,对于这种现有的SC-APC光纤连接器,在清洁光纤连接器的插芯组件的端面时,容易引起插芯组件的端面大角度旋转,随之引起损耗增大,并且当插芯组件旋转过大,会导致SC-APC光纤连接器之间不能正确互配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够便于在制造和装配时调节插芯组件的角度,又能够在清洁时不会引起插芯组件旋转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光纤连接器,其能够在制造和装配时便于调节插芯组件的角度,又能够在清洁插芯组件的端面时不会引起插芯组件旋转。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压接体,套在所述插芯组件上;和壳体,所述插芯组件随同所述压接体一起被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压接体和所述壳体被构造成能够相互保持在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插芯组件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插芯组件与所述壳体接合,不能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弹簧,容纳在压接体中并位于所述压接体和所述插芯组件之间,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弹簧被挤压在所述插芯组件上,使得所述插芯组件与所述壳体接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弹簧不受挤压或稍受挤压。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压接体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压接体的轴向上相距预定距离;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卡扣到所述第一凹槽中,从而使得所述压接体和所述壳体被保持在第一安装位置处;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卡扣到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且所述第二凸起卡扣到所述第一凹槽中,从而使得所述压接体和所述壳体被保持在第二安装位置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为沿所述压接体的外周延伸的弧形凸起段。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压接体的轴向上前后对齐;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前后对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的周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周向长度;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使得所述第一凸起能够无阻挡地从所述第一凹槽进入所述第二凹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间隔开,使得所述第一凸起需要克服预定的干涉阻力才能从所述第一凹槽进入所述第二凹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压接体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压接体的轴向上相距预定距离,并且在周向上相互错开;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相互错开,并且所述第一凸起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从第一部位滑动到第二部位,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卡扣到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部位处,从而使得所述压接体和所述壳体被保持在第一安装位置处;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滑动到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二部位处,并且所述第二凸起卡扣到所述第二凹槽中,从而使得所述压接体和所述壳体被保持在第二安装位置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为沿所述压接体的外周延伸的弧形凸起段。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的周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周向长度;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具有内孔,光纤固定在该内孔中;和后座,套装在所述插芯的后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后座的外周上均匀且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凸起;并且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多个凸起配合的凹槽,当弹簧推压后座时,所述后座的凸起与所述壳体内的凹槽接合,从而使所述插芯组件不能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后座上的多个凸起沿圆周方向相互间隔度或度,用于在打磨插芯组件的端面时调节所述插芯组件的角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压接体的后端的表面形成为凸凹不平的粗糙表面,用于将光缆的加强元件压接到其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所述插芯组件还包括:一个灌胶管,所述灌胶管连接在所述后座的后端上,用于向插芯的内孔中注入胶水,用于将光纤固定在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300);和压接体(100),套在所述插芯组件(300)上;壳体(200),所述插芯组件(300)随同所述压接体(100)一起被安装到所述壳体(20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体(100)和所述壳体(200)被构造成能够相互保持在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当在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插芯组件(300)能够与所述壳体(200)分离,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200)旋转,当在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插芯组件(300)与所述壳体(200)接合,不能相对于所述壳体(200)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欣范文勇金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