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轮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59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滑轮子(1),包括至少覆盖轮子放射状外层部分的弹性层(3),其特征在于,具有气泡的弹性层在轮子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被打破,借此产生空吸作用。气泡可以通过使弹性体起泡沫被提供。弹性体可以是聚亚安酯。轮子可以进一步包括不同材料的内核(2),可以是弹性的,比如,橡胶。轮子具体应用于用于清洁机器的地板上,这是由于在用于清洁机器的地板上通常由清洗溶液所覆盖,轮子面临摩擦力的问题,在另一方面,轮子也不应当在地板上留下残渣或痕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如权利要求1的导言部分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滑轮子。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板清洁机器的防滑轮子。
技术介绍
在本
中有各种各样的减轻轮子打滑的方法。尤其是当驱动运载工具的轮子在光滑的地面上移动的时候,就必须测量以确保足够的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的说,如果地板清洁机器的驱动轮位于机器的擦洗单元的后面,那么这个驱动轮就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牵引问题:溶解在清洗溶液中的清洗剂产生光滑的区域,这个光滑的区域或多或少的可以与冰面相比。通常,降低轮子打滑的措施在于通过提供具有较好摩擦力的花纹外形来增加轮子的阻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多方法都是已知的,其中花纹外形就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是在传统的轮子的外表面提供小的分开的凹处或者空洞,这样是为了当所述的凹处或空洞与地面接触的时候能够产生空吸作用。这种方式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而且DE464198,DE641896,DE1004505,DE4206133是早期的,还有它们最近的一些实施例。DE19952878目的在于改进这种空吸作用,它是通过在轮子内提供小的通道连接轮子外表面的空洞来产生真空。然而,根据这些文件的轮子都具有相同的缺陷,那-->就是这些凹处或空洞仅位于轮子的外表面(如同规则的花纹外形),因此就会由于长时间的磨损而最后消失。因此,这些传统的花纹轮子的情况就是,由于凹处深度的降低,轮子将会变得平滑。另一种方式在于在制造工序中向轮子材料中混合颗粒,其中当颗粒到达轮子的外表面时,这些颗粒会离开轮子材料。WO00/67976记载了一种用触头压出机将固体颗粒混合到非硬化橡胶或其他聚合材料及配量的方法。这个方法具体地将研磨颗粒的添加应用到橡胶中用于摩擦轮胎或鞋子的防滑鞋底的生产中。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缺点,那就是已经被混合到轮子材料中的固体颗粒在轮子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掉下,因此就会在地面上留下残渣。此外,那些还没有脱落的但却已经从轮子表面突出出来的颗粒会生成一些研磨效果。所述的残渣和研磨效果对于用于室外来说不会带来任何问题,例如,用于传统的汽车上,但是对于应用在清洁地板的驱动工具的轮子上时就会带来反作用。除了地板清洁机器的轮子不能产生额外的残渣这一事实之外,还需要必须小心轮子不能产生痕迹,例如,以木炭作为填充物的黑色的轮子是不能用的。因此,有一种方法是以用石灰石作为填充物的橡胶轮子(灰白色的轮子)。然而,这些轮子只能在短期内产生摩擦力。另一种方案是基于一种特殊的橡胶(聚安酯)。然而,就像前面的那种情况一样,摩擦力会随时间而减退,除此之外,制造工序也非常的复杂,而且基础材料也非常的昂贵。还有另一种方式在于使用聚亚安酯作为轮子材料。然而,这种材料同样很贵,而且还具有其他的缺陷,比如,非常的坚硬,从而会产生明显的最小的不平整。因此,一种改进的方法在于提供具有橡胶内核的轮子,其外表面由聚亚安酯制成,这样就会以较低的成本带来较好的阻尼。然而,使用聚亚案酯,即使结合使用传-->统的花纹外形,也不会在轮子在被清洗溶液覆盖的地面上行进的时候带来合适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缺点的轮子,具体的说,是用在地板清洗的目的(室内的)。而且显示出的较好的摩擦力不会由于在使用中最远的表面的磨损而消失。这是通过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所描述的特征的轮子来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防滑轮子包括弹性层,所述的弹性层至少放射状地覆盖轮子的外层部分,其特征在于所提供的弹性层具有气泡,所述的气泡在轮子的使用中不断的被打破,借此产生空吸作用,并增强了轮子外表面的粗糙。所述的防滑轮子由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方法来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提供一种弹性体并在其中生成气泡;将径向内轮核心应用到轮缘并研磨或磨光内核心的径向外表面用以获得适于粘合或热补的表面;将核心的径向外表面与泡沫弹性体粘合在一起,或者热补到后者上,这样就形成了含有气泡的径向外层弹性层,所述的泡沫在轮子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被打破,借此生成空吸作用并增强轮子外表面的粗糙。附图说明附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防滑轮子,其中上半部分是轮子径向外表面的平面图,较低部分是轮子的截面。附图2示出图1中轮子的斜剖面。-->附图3A示出图1和图2中轮子的径向外层部分的截面。附图3B示出图3中圆圈所标识区域的放大图。附图4示出与附图1中的轮子相近似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防滑轮子。附图5示出图4中的轮子的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和附图2示出防滑轮子1,包括径向内核2,例如,橡胶核,含有气泡4的径向外层弹性层3被应用到径向内核2上,举例来说,外层弹性层可以是聚亚安酯层。内核被应用到轮缘6的外皮7上,轮缘6本身是已知的,包括用于将其附着到轴线上的装置8。这样的一种轮子的制备工序如下所述。使弹性体起泡沫,这样弹性体就会含有分布在它全部体积上的气泡4。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方法使弹性体起泡沫。内核2被应用到轮缘6上,内核的径向外表面被研磨或者被磨光以得到适于将其与弹性体粘合在一起或者将其热补到弹性体上的表面,这样使含有气泡4的径向外弹性层3起泡沫。内核2的径向外表面可以向它的中心处凹进,例如,它可以如同图1中所示的那样具有三角形的截面,这是为了提供额外的保护以防止弹性层3相对于内核2的横向位移。然而,内核的径向外表面也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其他的形状,例如,它可以是如附图2中所示的那样是基本上平的。应该注意到,也可以使用除了橡胶和聚亚安酯之外的其他材料,例如,只要能够提供气泡4的另一种弹性体也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此外,只要气泡4是出现在外层弹性层3的径向伸展的实质部分上,那么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弹性体内的气泡,例如,气泡可以通过将小气球或含有空气的封壳(在聚合物处理中是已知的)引入到弹性材料中而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气泡出现在弹性层3的径向伸展的全部或至少实质部分上,即,它们出现在轮子1的径向外表面上以及放射状地向里到与内核2相邻的弹性层3的放射状的内表面上。附图3A和3B更详细地示出气泡4。由于在轮子1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弹性层3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被放射状地向里移动。如在附图3B中所示,只要剩余的封装气泡4的放射状的外层弹性层已经变得足够的薄,那么当它接触到地面时就会被打破,气泡4被打开,随即产生空吸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打开的气泡而导致的粗糙的轮子外表面通常会更好地抓住地面。因为气泡4被分配到外弹性层3的整个或至少实质部分的径向范围,所以磨破或撕破持续不断地会导致新气泡4的打开。因此,如果外弹性层3的整个径向伸展都有气泡,那么在外层弹性层3的使用寿命期间都会始终保持轮子1的摩擦力。在这种方式下,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就被克服了。在一方面,气泡4不仅仅出现在轮子的外表面上,还出现在弹性层3的径向伸展的全部或至少实质部分上。因此,外表面的空吸作用(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些只在它们表面上具有凹处或空洞的轮子(如同传统的花纹外形)一样消失。在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子不含有任何颗粒,所述的颗粒在制备过程中被混合到轮子材料中,而在轮子的使用过程中会脱落从而在地面上留有残渣。如前面所提到的,如果驱动运载工具的轮子的目的在于清洁它通过的地板,那么这样就会带来反作用。内层橡胶核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轮子(1),包括至少覆盖轮子的放射状的外层部分的弹性层(3),其特征在于:所提供的弹性层具有气泡(4),所述的气泡(4)在轮子的使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打破,借此产生空吸作用并增强轮子外表面的粗糙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5-5-13 05010501.41.一种防滑轮子(1),包括至少覆盖轮子的放射状的外层部分的弹性层(3),其特征在于:所提供的弹性层具有气泡(4),所述的气泡(4)在轮子的使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打破,借此产生空吸作用并增强轮子外表面的粗糙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轮子,其中具有气泡(4)的弹性体是泡沫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轮子,其中弹性体是聚亚安酯。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一种防滑轮子,其中轮子进一步包括不同材料的内核(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滑轮子,其中内核(2)的径向外层表面朝向它的中心被凹进。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滑轮子,其中内核的材料是泡沫的。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滑轮子,其中内核的材料是弹性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轮子,其中内核的材料是橡胶。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一种防滑轮子,其中轮子进一步包括花纹外形(5)。-->10.一种根据上述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瑞克特托梅耶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逊迪瓦西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