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网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203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丝网版,包括网框以及网框内部的丝网布,所述丝网布为第一丝网布或者由第一丝网布和第二丝网布通过丝网复合工艺复合而成,至少所述第一丝网布包括纵横排列的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所述第一线条连续排列,且在所述第一线条方向,所述第二线条采用跳线编织方式排列;或者,所述第二线条连续排列,且在所述第二线条方向,所述第一线条采用跳线编织方式排列;根据所需印刷的图形形状在所述第一丝网布上预留待印刷漏浆区域,第一丝网布上的其余位置设置感光乳剂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传统丝网实现,解决了传统丝印网版需印刷线条区域有网结,易造成印刷高低起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丝网版,包括网框以及网框内部的丝网布,所述丝网布为第一丝网布或者由第一丝网布和第二丝网布通过丝网复合工艺复合而成,至少所述第一丝网布包括纵横排列的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所述第一线条连续排列,且在所述第一线条方向,所述第二线条采用跳线编织方式排列;或者,所述第二线条连续排列,且在所述第二线条方向,所述第一线条采用跳线编织方式排列;根据所需印刷的图形形状在所述第一丝网布上预留待印刷漏浆区域,第一丝网布上的其余位置设置感光乳剂涂层。本技术采用传统丝网实现,解决了传统丝印网版需印刷线条区域有网结,易造成印刷高低起伏的问题。【专利说明】—种丝网版
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丝网版。
技术介绍
随着丝网印刷技术的发展,丝网印刷线条的宽度越来越细,对印刷线条的平直度好、拓宽小、高低起伏小等指标要求越来严格。 传统丝网版,在网版制作时,网布网纱与印刷线条需具备一定的夹角(22.5度、30度、45度和60度等),从而导致印刷线条区域有一定比例的网结,需透墨的漏孔分布不均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将线条平行于网纱制版。目前为了满足印刷对网版张力和网版强度的需要,丝网开口大的线径粗,线径细的开口小,都不能满足制版和印刷的需求。且实际丝网制版时,经线和纬线会有一定的歪斜。 如果能够实现20-40微米线条印刷,同时保证线条平直与一定高度要求,可以将成本降低20%,在行业内可以年节省成本约10亿美元。为了实现20-40微米细线条的印刷,同时浆料的高度在10-15 μ m,可以采用电铸镍网的印刷技术来实现,且电铸镍网的印刷效果最佳。但是电铸镍网不能连续印刷,批量产品持续印刷难度高,同时电铸镍网的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使用的是贵重金属镍,综合成本昂贵,是传统丝网工艺的5倍以上,且目前的设备与工艺均不能够配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丝网版,采用传统丝网实现,解决了传统丝印网版需印刷线条区域有网结,易造成印刷高低起伏的问题,且降低丝网印刷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丝网版,包括网框以及网框内部的丝网布,所述丝网布为第一丝网布或者由第一丝网布和第二丝网布通过丝网复合工艺复合而成,至少所述第一丝网布包括纵横排列的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所述第一线条连续排列,且在所述第一线条方向,所述第二线条跳线编织排列;或者,所述第二线条连续排列,且在所述第二线条方向,所述第一线条跳线编织排列;根据所需印刷的图形形状在所述第一丝网布上预留待印刷漏浆区域,第一丝网布上的其余位置设置感光乳剂涂层。 所述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的线径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一线条或者第二线条的跳线编织排列是在每预留一定的空间之外的预定空间内跳线编织。 所述丝网布是金属丝网、聚酯丝网或者尼龙丝网。 所述第一丝网布和第二丝网布的结构相同或不同。 所述感光乳剂涂层是直接乳剂涂布法或水菲林片贴附而成。 所述待印刷漏浆区域为所需印刷的图形形状,其线条是平行线或曲线。 所述第二线条连续排列,所述第一线条按照每预留一定的空间K2之外、在预定的空间Kl内跳线编织,所述空间K2宽度=(两条相邻的第一线条的丝网开口 +第一线条的线径)*N2+两条相邻的第一线条的丝网开口,N2为K2宽度内,第一线条的缺失数量,N2 ^ I ;空间Kl宽度=(两条相邻的第一线条的丝网开口 +第一线条的线径)* (Nl-1)+第一线条的线径,NI为Kl宽度内,第一线条的编织数量,NI ^ I ;或者: 所述第一线条连续排列,所述第二线条按照每预留一定的空间K4之外、在预留的空间K3内跳线编织,所述空间K4宽度=(两条相邻的第二线条的丝网开口 +第二线条的线径)*N4+两条相邻的第二线条的丝网开口,N4为K4宽度内,第二线条的缺失数量,N4 ^ I ;空间K3宽度=(两条相邻的第二线条的丝网开口 +第二线条的线径)* (N3-1)+第二线条的线径,N3为K3宽度内,第二线条的编织数量,N3 > I。 所述空间Kl和空间K3宽度相同或不同。 所述空间K2和空间K4宽度相同或不同。 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解决了传统丝印网版需印刷线条区域有网结,易造成印刷高低起伏问题。 本技术改善了传统丝网版在印刷过程中,待印刷区域与承印物接触要求紧密的问题,从而能更好的控制浆料的拓宽,保持线条的平直性。 本技术在传统丝网制版的基础上能实现精细线条的制版和印刷,从而大大降低高品质精细线条印刷批量化生产的要求以及对电铸网等特殊印刷工艺的依赖,简化了印刷工艺,降低了印刷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丝网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丝网布中一个丝网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丝网布中第一线条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丝网布中第二线条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丝网版,包括网框3以及网框3内部的丝网布,丝网布可以是一种编织结构,如图1所示的第一丝网布1,或者通过丝网复合工艺复合而成的两种相同或不同编织结构,如图1所示的第一丝网布I和第二丝网布2。其中第一丝网布I的编织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为:包括纵横排列的第一线条11和第二线条12。第一线条11连续排列时,在第一线条11方向,第二线条12采用跳线编织方式编织。或者第二线条12连续排列时,在第二线条12方向,第一线条11采用跳线编织方式编织。第一线条11和第二线条12的线径相同或不同。第二线条12连续排列时,第一线条11按照每预留一定的空间K2之外、在预定的空间Kl内跳线编织。第一线条11连续排列时,第二线条12按照每预留一定的空间K4之外、在预定的空间K3内跳线编织。在第一丝网布11上,根据所需印刷的图形形状预留待印刷漏浆区域4,第一丝网布I上的其余位置设置感光乳剂涂层5。 本技术实施例中,网框3可以是金属铸框、铝框等一切丝网印刷用网框。第一丝网布I和第二丝网布2可以是金属丝网、聚酯丝网、尼龙丝网等丝印丝网布。而且,第二丝网布I和第一丝网布2的编织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也可以只有第一丝网布I,而没有第二丝网布2。感光乳剂涂层5为常用丝网制版乳剂,可以是直接乳剂涂布法或水菲林片贴附而成.待印刷漏浆区域4为所需印刷的图形设计,其线条可以是平行线或是曲线。 图2所示的丝网布中纵横排列的线条构成的其中一个丝网,线条之间的距离L称为丝网开口,线条的直径D称为丝网线径。 当第二线条12连续排列时,第一线条11的排列,按照每预留一定的空间K2之外、在预定的空间Kl内跳线编织。其中:空间K2宽度=(两条相邻的第一线条11的丝网开口L+第一线条11的线径D)*N2+两条相邻的第一线条11的丝网开口 L,N2为K2宽度内,第一线条11的缺失数量,N2彡I ;空间Kl宽度=(两条相邻的第一线条11的丝网开口 L+第一线条的线径D)* (Nl-1) +第一线条11的线径D,NI为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网版,包括网框以及网框内部的丝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布为第一丝网布或者由第一丝网布和第二丝网布通过丝网复合工艺复合而成,至少所述第一丝网布包括纵横排列的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所述第一线条的排列呈连续编织的结构,在所述第一线条方向,所述第二线条的排列呈跳线编织的结构;或者,所述第二线条的排列呈连续编织的结构,在所述第二线条方向,所述第一线条的排列呈跳线编织的结构;根据所需印刷的图形形状在所述第一丝网布上预留待印刷漏浆区域,第一丝网布上的其余位置设置感光乳剂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征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硕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