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9490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位于所不透光区域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突起结构的表面涂布有配向膜,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穿透率,减少光罩数,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位于所不透光区域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突起结构的表面涂布有配向膜,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穿透率,减少光罩数,降低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显示设备中,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几乎都是使用具有高分辨率彩色的显示屏。液晶显不屏通常包括TN(Twist Nematic)显不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显不显不面板、MVA (Mult1-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显不面板以及 IPS (In-plane switching)显不面板等,而VA显示面板以其高开口率、高分辨率、广视角等优点而成为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所普遍米用。 然而,传统的VA显示面板在小尺寸液晶显示器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VA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中,Array (阵列基板)侧的像素电极101通常设计为鱼骨状,并分割为多个区域改善视角特性,CF(彩色滤光基板)侧的公共电极102为一整块的条状透明电极。在液晶的初始配向中,利用鱼骨状的像素电极101对液晶进行配向,以使得液晶具有多个不同方向的预倾角,从而获得改善视角特性。然而,采用鱼骨状的像素电极101时,在驱动显示面板显示时,会导致在像素电极101的中间区域出现两条垂直相交的暗线201、202,如图2所示。当显示面板尺寸越小,上述暗线201、202对穿透率的影响越显著,因此,该种像素结构的VA显示面板并不适用于高解析度、小尺寸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容易造成穿透率下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通常在小尺寸的VA显示面板中采用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像素结构。在该种VA显示面板中,如图3a所述,显示面板包括Array基板31、CF基板32以及Array基板31和CF基板32的液晶层33。Array基板31邻近液晶层33的一侧设置有像素电极34,CF基板32邻近液晶层33的一侧设置有公共电极35。如图3b所示,像素电极34没有鱼骨状结构,为了对液晶进行配向,在CF基板32的公共电极35上设置一圆孔结构351,以利用该圆孔结构351产生楔状电场,从而使得液晶具有多个不同方向的预倾角。在该种像素结构中,Array侧的像素电极34并没有鱼骨状结构,仅是在圆孔结构351的位置处会产生暗线,与传统的鱼骨状电极相比,能够避免鱼骨状电极引引起的穿透率下降。然而,由于CF侧增加了圆孔结构351,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增加一道光罩来除去圆孔结构351处的电极以得到圆孔结构351,不利于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提高穿透率,减少光罩数,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位于所不透光区域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突起结构的表面涂布有配向膜,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 其中,所述突起结构为规则形状,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具有两个以上的液晶分子倾倒方向不同的液晶区域。 其中,所述突起结构为圆锥、锥台、柱状体或多边体,并且所述突起结构的顶端与对端电极内表面接触或不接触。 其中,所述对端电极没有鱼骨状结构、突起和裂缝。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色滤光基板,所述突起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突起结构为利用与黑色矩阵膜层、色阻膜层或光阻间隙物膜层相同的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吸收轴相互垂直的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下偏光片为圆偏光片。 其中,所述液晶层中还设置有聚合物单体,所述聚合物单体和所述配向膜共同作用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不透光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上形成突起结构,并在所述突起结构的表面涂布配向膜;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使所述不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区域内,并使所述突起结构位于所述不透光区域的垂直投影区域内;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注入所述液晶以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在所述配向膜的作用下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形成突起结构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形成规则形状的突起结构,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具有两个以上的液晶分子倾倒方向不同的液晶区域。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形成规则形状的突起结构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形成圆锥、锥台、柱状体或多边体的突起结构,并且使所述突起结构的顶端与对端电极内表面接触或不接触。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的表面涂布有配向膜,从而使得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由此通过突起结构实现液晶的配向,与现有通过圆孔结构进行液晶配向的技术相比,不需要增加光罩数,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突起结构设置在不透光区域的垂直投影区域内,从而可以避免突起结构在透光区域形成暗线,因此有利于提闻穿透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像素结构在显示时的光学特性示意图; 图3a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液晶显不面板的结构不意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实施方式中,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位于所不透光区域的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突起结构的表面涂布有配向膜,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预倾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思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