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杨生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1776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包括:空油转换器本体,上方设有注油口,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有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的进气通道;活塞机构,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还包括有活塞杆以及与活塞杆底端相固接的活塞,且活塞位于分隔件下方,活塞杆顶端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在加油时,可直接将液压油从注油口倒入,而不需对液压油加压,可提升操作便利性,同时又由于分隔件的第一通道上设有密封件,可大幅减少或改善油气混合的问题,提升增压缸本体的使用寿命,可提升产品可靠度及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包括:空油转换器本体,上方设有注油口,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有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的进气通道;活塞机构,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还包括有活塞杆以及与活塞杆底端相固接的活塞,且活塞位于分隔件下方,活塞杆顶端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道内。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在加油时,可直接将液压油从注油口倒入,而不需对液压油加压,可提升操作便利性,同时又由于分隔件的第一通道上设有密封件,可大幅减少或改善油气混合的问题,提升增压缸本体的使用寿命,可提升产品可靠度及降低维修保养成本。【专利说明】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
本技术是一种空油转换器,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可达到油气隔离的空油转换器。
技术介绍
一般的增压缸装置由空油转换器(又称油桶)以及增压缸本体结合而成,是一种以气压做为输入动力,再利用增压缸本体中不同大小的活塞面积的比例差异,而可产生较原本输入的气压高数十倍输出的机械装置,其中,空油转换器通常透过外部输入的压缩空气(一般由电磁阀控制)直接接触并推动其内部的液压油作动,但如此一来,将会造成严重的油气混合现象,除了会使液压油变质,导致增压缸本体内部机件寿命降低,此外,含有油气的压缩空气也容易损坏电磁阀等组件,对此,如图1所示,有推出一种油气分离的增压缸装置1,其空油转换器11透过其注油管13的注油口 131内加入液压油2,使液压油2流进空油转换器11的储油空间15中,再由空油转换器11的进气口 16通入压缩空气Al,使压缩空气Al可推动活塞14及注油管13移动,使活塞14可将液压油2推送到增压缸本体12内,在此动作过程中,因为压缩空气Al并未直接接触到液压油2,故可达到某种程度的油气分离效果,此外,增压缸本体12的细部构造及其与空油转换器11的连结组构方式,皆为本领域之技术人员所熟知,于此不再赘述。 然而,如图1所示,空油转换器11在加油时,通常需透过加压方式将液压油2注入,操作上不方便;此外,注油管13内仍不可避免地会有空气残留,也就是空油转换器11的储油空间15内的液压油2实际上仍会随时且长期与空气相接触,因而其油气分离效果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是多个。 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包括:空油转换器本体,上方设有注油口,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有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的进气通道,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设有分隔件,分隔件上方形成有副储油室,分隔件下方形成有主储油室,分隔件内设有一沿空油转换器本体轴向贯穿分隔件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一侧接设有T型通道,第一通道上设有密封件;活塞机构,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内部,还包括有活塞杆以及与活塞杆底端相固接的活塞,且活塞位于分隔件下方,活塞杆顶端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道内。 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在加油时,可直接将液压油从注油口倒入,而不需对液压油加压,可提升操作便利性,同时又由于分隔件的第一通道上设有密封件,可大幅减少或改善油气混合的问题,提升增压缸本体的使用寿命,可提升产品可靠度及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与进气通道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上方与分隔件之间构成了主储油室的空间,活塞下方则面对进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为U型环或为O型环或为密封垫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泄压机构,泄压机构设置于空油转换器本体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油转换器本体一侧还设有液位观测装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的现有技术油气分离的增压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另一视角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与增压缸本体结合后的动作前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与增压缸本体结合后的动作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包括:空油转换器本体3,空油转换器本体3呈长条状,空油转换器本体3上方设有可开启或关闭的注油口 31,如图4所示,注油口 31可用以添加液压油6,空油转换器本体3设有进气口 32,进气口 32连接有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部的进气通道321,可使外部的压缩空气由进气口 32进入,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 32与进气通道321较佳地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3下方,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部设有分隔件33,分隔件33上方形成有副储油室34,分隔件33下方形成有主储油室35,分隔件33内设有沿空油转换器本体3轴向贯穿分隔件33的第一通道331,较佳地,第一通道331位于分隔件33的中间位置,第一通道331 —侧接设有一 T型通道332,T型通道332包含有横向通道333与纵向通道334,其中横向通道333 —端与第一通道331相连接贯通,如图4所示,横向通道333另一端则可供与外部的增压缸本体5相连接贯通,纵向通道334则与主储油室35相连接贯通,此外,第一通道331上设有密封件36,密封件36可为U型环或为O型环或为密封垫圈。 如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还包括有泄压机构37,泄压机构37设置于空油转换器本体3 —侧,用以调整该副储油室34内的压力,可避免副储油室340因内部压力过大导致机件动作不顺畅;空油转换器本体3 —侧进一步设有液位观测装置38,用以观测该副储油室34内的液压油6的液位高低,液位观测装置38通常包含有透明的观测管路,且观测管路与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的副储油室34相连通以形成等压状态,可透过连通管原理,令操作者可准确得知副储油室34内的液压油6的剩余量,方便掌握补油时间点,提升产品的便利性以及实用性,泄压机构37与液位观测装置38的细部构造或动作原理均属先前技术且非本案技术特征,在此不予详述。 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还包括:活塞机构4,活塞机构4位于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部,活塞机构4包含有活塞杆41以及与该活塞杆41底端相固接的活塞42,且活塞42位于分隔件33下方,活塞杆41顶端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道331内,活塞杆41的外径可与第一通道331的内径相对应,活塞42上方与分隔件33之间构成了主储油室35的空间,活塞42下方则面对该进气通道321。 如图2-4所示,当本本技术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与增压缸本体5连接组设后,操作者即可将液压油6从注油口 31注入,液压油6将由副储油室34,依序经过第一通道331与T型通道332的横向通道333及纵向通道334,最后流入主储油室35内,此时,由于设有副储油室34,当主储油室35中的液压油6有消耗时,副储油室34内的液压油6即可流到主储油室35内自动补充,可避免操作人员疏于检查或补充液压油6,导致机械动作异常问题;如图5所示,当空油转换器本体3的进气口 32通入压缩空气A2时,压缩空气A2可经由进气通道321加压推动活塞机构4的活塞42,而使活塞42及活塞杆41朝靠近注油口 31方向移动,此时,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隔离型空油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油转换器本体(3),上方设有注油口(31),还设有进气口(32),所述进气口(32)连接有位于所述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部的进气通道(321),所述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部设有分隔件(33),所述分隔件(33)上方形成有副储油室(34),所述分隔件(33)下方形成有主储油室(35),所述分隔件(33)内设有沿所述空油转换器本体(3)轴向贯穿所述分隔件(33)的第一通道(331),所述第一通道(331)一侧接设有T型通道(332),所述第一通道(331)上设有密封件(36);活塞机构(4),位于所述空油转换器本体(3)内部,还包括有活塞杆(41)以及与所述活塞杆(41)底端相固接的活塞(42),且活塞(42)位于所述分隔件(33)下方,所述活塞杆(41)顶端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道(33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杨生
申请(专利权)人:钱杨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