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波纹轴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755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53
一种新型波纹轴瓦,为对开式轴瓦,包括油孔和油槽,还包括吸气槽、吸气孔和通气孔,在上部轴瓦顶部的右侧开设油孔,油孔的右侧开设与油孔连通的油槽,油槽向右,沿上部轴瓦和下部轴瓦的周向,延伸到下部轴瓦底部的右侧,在下部轴瓦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吸气槽,在吸气槽的左端连通有开设在下部轴瓦上的吸气孔,在下部轴瓦左端的下侧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位于吸气槽的上方。可以比惯用油槽中的液体流动速度提高,轴颈完整的承压润滑薄膜形成时间缩短,可以实现循环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波纹轴瓦,为对开式轴瓦,包括油孔和油槽,还包括吸气槽、吸气孔和通气孔,在上部轴瓦顶部的右侧开设油孔,油孔的右侧开设与油孔连通的油槽,油槽向右,沿上部轴瓦和下部轴瓦的周向,延伸到下部轴瓦底部的右侧,在下部轴瓦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吸气槽,在吸气槽的左端连通有开设在下部轴瓦上的吸气孔,在下部轴瓦左端的下侧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位于吸气槽的上方。可以比惯用油槽中的液体流动速度提高,轴颈完整的承压润滑薄膜形成时间缩短,可以实现循环冷却。【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波纹轴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是涉及一种滑动轴承。
技术介绍
对于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轴瓦,需要通过润滑液在轴颈上形成一层承压润滑薄膜,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轴瓦上的油孔注入润滑液,润滑液流入注满轴瓦内轴向或周向的油槽,在轴颈快速转动时利用润滑液体的粘滞性带动润滑液涂满轴瓦和轴颈间狭小的缝隙,涂满轴颈,形成承压润滑薄膜。但是在轴颈低速启动时往往不能在轴颈转动的最初几十个周期内有效涂满轴颈,造成轴颈与轴瓦间出现局部磨擦,不可避免出现微粒,微利的积存逐渐会成为轴瓦内壁光滑表面和轴颈周面光滑表面受损的主要因素。而通过油孔大量注入润滑液也会造成浪费,轴瓦内过多的润滑液也会造成散热困难,油品劣化,腐蚀轴颈与轴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波纹轴瓦,解决轴瓦内壁和轴颈周面间会因为润滑不充分出现磨擦微粒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新型波纹轴瓦,为对开式轴瓦,包括油孔和油槽,还包括吸气槽、吸气孔和通气孔,在上部轴瓦顶部的右侧开设油孔,油孔的右侧开设与油孔连通的油槽,油槽向右,沿上部轴瓦和下部轴瓦的周向,延伸到下部轴瓦底部的右侧,在下部轴瓦底部的左侦牝开设有吸气槽,在吸气槽的左端连通有开设在下部轴瓦上的吸气孔,在下部轴瓦左端的下侧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位于吸气槽的上方。 所述油孔为一个圆管,圆管的上端截面为正圆形,圆管的下端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轴瓦轴线平行。 所述油槽由位于上部轴瓦的前部油槽和位于下部轴瓦的后部油槽组成,前部油槽左端与油孔的右侧壁光滑连接,前部油槽右端位于上部轴瓦的内壁右端,使得前部油槽形成通槽,前部油槽左端至右端的深度相同,前部油槽左端至右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各前部油槽左端均匀排列在油孔的右侧壁上,各前部油槽右端均匀排列在上部轴瓦的内壁右端。 所述后部油槽与前部油槽相对应,后部油槽右端位于下部轴瓦的右端,后部油槽右端与前部油槽右端的深度与宽度相同,后部油槽右端至左端的深度逐渐变小,后部油槽的底部在左端与轴瓦内壁光滑连接,后部油槽右端至左端的宽度逐渐变大;各后部油槽平行,各后部油槽的长度相同,各后部油槽的左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吸气槽右端的宽度小于左端的宽度,吸气槽右端的深度小于左端的深度,吸气槽左端与吸气孔侧壁平滑连通。 本技术的新型波纹轴瓦,使油槽的截面面积形成逐渐扩大的趋势,使后半段油槽的深度逐渐变浅,利用流体力学特性,使润滑液快速流动到轴颈附近形成油楔,尽快避免出现硬磨擦。本结构可以比惯用油槽中的液体流动速度提高70%,轴颈完整的承压润滑薄膜形成时间缩短60%。 利用吸气槽和通气孔可以实现循环冷却,通气孔提供的干燥冷却空气改善了轴颈工况时的温度,吸气槽的窄细结构可以相当于较大吸气孔径,同时吸气槽的界面变化趋势也可以将吸附到的润滑液快速随空气流动。对避免润滑液高温劣化能起到良好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新型波纹轴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新型波纹轴瓦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新型波纹轴瓦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由上部轴瓦01和下部轴瓦02组成的对开式轴瓦,在上部轴瓦01顶部的右侧开设油孔03,油孔03的右侧开设与油孔03连通的油槽04,油槽04向右,沿上部轴瓦01和下部轴瓦02的周向,延伸到下部轴瓦02底部的右侧,在下部轴瓦0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吸气槽05,在吸气槽05的左端连通有开设在下部轴瓦02上的吸气孔06,在下部轴瓦02左端的下侧开设有通气孔07,通气孔07位于吸气槽05的上方。 如图2和图3所示,轴瓦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油槽04,油槽04由位于上部轴瓦01的前部油槽41和位于下部轴瓦02的后部油槽42组成。 如图2所示,在上部轴瓦01的油孔03为一个圆管,圆管的上端截面为正圆形,圆管的下端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轴瓦轴线平行; 前部油槽41左端与油孔03的右侧壁光滑连接,前部油槽41右端位于上部轴瓦01的内壁右端,使得前部油槽41形成通槽,前部油槽41左端至右端的深度相同,前部油槽41左端至右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各前部油槽41左端均匀排列在油孔03的右侧壁上,各前部油槽41右端均匀排列在上部轴瓦01的内壁右端,形成自油孔03向右的放射状前部油槽41。 如图3所示,后部油槽42与前部油槽41相对应,后部油槽42右端位于下部轴瓦02的右端,后部油槽42右端与前部油槽41右端的深度与宽度相同,后部油槽42右端至左端的深度逐渐变小,后部油槽42的底部在左端与轴瓦内壁光滑连接,后部油槽42右端至左端的宽度逐渐变大,各后部油槽42平行,各后部油槽42的长度相同,各后部油槽42的左端连接在一起; 吸气槽05右端的宽度小于左端的宽度,吸气槽05右端的深度小于左端的深度,吸气槽05左端与吸气孔06侧壁平滑连通; 吸气槽05与吸气孔06成对设置,位于通气孔07两侧。 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适用于相对固定油楔位置的现有轴瓦结构,可以在轴颈起始转动期间快速将润滑液均匀流布到油楔位置,避免出现硬磨擦。油孔03、前部油槽41、后部油槽42的截面变化,复合流体动力学中流体速度与缝隙面积的正相关性。同时使得流体接触面的表面张力不断衰减,保持流体的流动性。 吸气孔06配合通气孔07形成空气冷却循环,在保证润滑液品质稳定的同时,吸气槽05少量吸附吸收润滑液,与油孔03配合,形成润滑液的微量循环,进一步稳定润滑液特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波纹轴瓦,为对开式轴瓦,包括油孔和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槽(05)、吸气孔(06)和通气孔(07),在上部轴瓦(Ol)顶部的右侧开设油孔(03),油孔(03)的右侧开设与油孔(03)连通的油槽(04),油槽(04)向右,沿上部轴瓦(01)和下部轴瓦(02)的周向,延伸到下部轴瓦(02 )底部的右侧,在下部轴瓦(02 )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吸气槽(05 ),在吸气槽(05)的左端连通有开设在下部轴瓦(02)上的吸气孔(06),在下部轴瓦(02)左端的下侧开设有通气孔(07),通气孔(07)位于吸气槽(05)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波纹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03)为一个圆管,圆管的上端截面为正圆形,圆管的下端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波纹轴瓦,为对开式轴瓦,包括油孔和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槽(05)、吸气孔(06)和通气孔(07),在上部轴瓦(01)顶部的右侧开设油孔(03),油孔(03)的右侧开设与油孔(03)连通的油槽(04),油槽(04)向右,沿上部轴瓦(01)和下部轴瓦(02)的周向,延伸到下部轴瓦(02)底部的右侧,在下部轴瓦(0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吸气槽(05),在吸气槽(05)的左端连通有开设在下部轴瓦(02)上的吸气孔(06),在下部轴瓦(02)左端的下侧开设有通气孔(07),通气孔(07)位于吸气槽(05)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俭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丰轴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