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管道热水的加热水管。一种加热水管,包括加热内胆、加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内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位于低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位于高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加热管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管道中,所述进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延伸,且该进水管顶部高出所述第四管道水平面,所述进水管底部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且该出水管顶部高出第二管道水平面,出水管底部与第二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节能,耐用,形成了立体加热,换热效率更高,有效防止了干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加热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管道热水的加热水管。一种加热水管,包括加热内胆、加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内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位于低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位于高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加热管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管道中,所述进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延伸,且该进水管顶部高出所述第四管道水平面,所述进水管底部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且该出水管顶部高出第二管道水平面,出水管底部与第二管道连通。本技术安全,节能,耐用,形成了立体加热,换热效率更高,有效防止了干烧。【专利说明】一种加热水管
本技术涉及加热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管道热水的加热水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加热水管,其主要由加热内胆、加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构成,加热内胆上设有法兰盘,加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法兰盘与加热内胆连通,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加热内胆外,所述加热管一般为直管,而相配套的加热内胆也是圆柱形,其包裹在加热管外,而进水管设置在加热内胆的上端,出水管设置在加热内胆的低端,使用过程中,电流从加热管中流过,加热管发热,热量通过加热内胆中的水散发出来,使得加热内胆中的水被加热。而由于圆柱形的加热内胆是竖直放置,当水从出水管沿加热内胆低部流出后,加热内胆在没有及时补充进水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加热管空烧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减少加热管和内胆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节能,耐用,形成了立体加热,换热效率更高,有效防止干烧的加热水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水管,包括加热内胆、加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内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位于低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位于高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下平行,第三管道和第三管道上下平行,所述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通过弯曲管连通,该弯曲管最高位置高出所述第四管道水平面,所述进水管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加热管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管道中,所述进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延伸,且该进水管顶部高出所述第四管道水平面,所述进水管底部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且该出水管顶部高出第二管道水平面,出水管底部与第二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通过气管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通过气管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四个法兰盘,四个法兰盘分别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一端焊接固定个链接,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为引线端,法兰盘引线端分别设有连接孔,引线端分别插入连接孔并与连接孔密封焊接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加热管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远离法兰盘的另一端口采用圆形钢板密封。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引线端为冷端,其余为发热段,发热段内预埋设有发热丝。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第一管道底部连通,并且该排水管向第一管道下方弯折延伸。 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技术采用了分段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管道,使得加热管也分段设置在相应的管道中,而上述加热内胆的四根管道之间采用短管和弯管连通,这一方面实现最大化的加热效应,因为采用了立方体排列,确保发热体安全,节能,耐用,形成了立体加热,换热效率更闻,并且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最闻位置都闻出加热内胆最闻水位,有效防止了干烧,而四个法兰盘的固定设置,避免了加热装置在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震动撕裂,导致法兰盘与发热管连接处产生漏水、漏电危险。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加热水管,包括加热内胆1、加热管2、进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加热内胆I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所述第一管道11和第三管道13位于低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管道12和第四管道14位于高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上下平行,第三管道13和第三管道13上下平行,四根管道分布在一个立方体区域的四条平行边上,保证了本产品结构的平衡性和产品外形的美观性,并且这种结构也比较牢固,不会轻易倒塌,安全可靠。 所述第一管道11与第二管道12通过气管8连通,所述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通过气管8连通,采用气管8连通,可以保证各个管道之间的压力平衡,避免压力不均匀导致管道的破裂。 所述第一管道11和第四管道14通过弯曲管7连通,该弯曲管7最高位置高出所述第四管道14水平面,这样可以形成虹吸效果,保证水分一直留在四根管道内,而有效防止干烧。 所述进水管3与第四管道14连通,所述加热管(未示出)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管道14中,所述加热管的引线端为冷端,其余为发热段,发热段内预埋设有发热丝。所述进水管3顶部以90°角弯折延伸,且该进水管3顶部高出所述第四管道14水平面,所述进水管3底部与第三管道13连通,所述出水管4顶部以90°角弯折,且该出水管4顶部高出第二管道12水平面,出水管4底部与第二管道12连通。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顶部均高于四根管道的最高位置,且进水管3和出水管4都是采用弯折延伸的管道,在高出四根管道的最高位置处形成虹吸效应,保证四根管道内部的水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全部流赶,从而有效地避免干烧。 为了使得本产品使用时更好地安装,本产品还包括四个法兰盘5,四个法兰盘5分别与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的一端焊接固定个链接,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为引线端,法兰盘引线端分别设有连接孔,引线端分别插入连接孔并与连接孔密封焊接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加热管与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的固定连接。 本产品还还包括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与第一管道11底部连通,并且该排水管9向第一管道11下方弯折延伸。方便清洗和污水的排放。所述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远离法兰盘的另一端口均采用圆形钢板6密封,防止四根管道中的水流出烫伤别人。 为了实现整个产品的固定,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底座10,所述安装底座10采用四个L型钢材板件分别与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的底部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连接。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加热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内胆、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内胆、加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内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位于低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位于高位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下平行,第三管道和第三管道上下平行,所述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通过弯曲管连通,该弯曲管最高位置高出所述第四管道水平面,所述进水管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加热管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管道中,所述进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延伸,且该进水管顶部高出所述第四管道水平面,所述进水管底部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顶部以90°角弯折,且该出水管顶部高出第二管道水平面,出水管底部与第二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勤,
申请(专利权)人:杨世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