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586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备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茶叶冷却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不均匀、冷却效率不高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箱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冷却箱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冷却箱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冷风均分箱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杂质收集箱内设置有浸湿透的海绵或者吸水棉,冷风均分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的冷风机通过冷风均分板均匀冷却茶叶,且本装置冷却的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茶叶制备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茶叶冷却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不均匀、冷却效率不高而专利技术。所述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箱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冷却箱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冷却箱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冷风均分箱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杂质收集箱内设置有浸湿透的海绵或者吸水棉,冷风均分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的冷风机通过冷风均分板均匀冷却茶叶,且本装置冷却的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专利说明】一种茶叶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制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等,目前茶叶在杀青后通常需要一个摊凉冷却的过程,目的是使茶叶的温度降低降。合理的摊凉冷却可以改变水分在茶叶内的分布,提高鲜茶叶的柔韧性,使茶叶在接下来的揉捻工序中减少茶汁的溢出,进而提高茶叶的色泽和品质,同时,在对茶叶摊凉冷却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茶叶的茶汁的溢出,提高茶叶的色泽和品质,且摊凉冷却在茶叶中化学成分的转化对提高绿茶品质有一定帮助,可见,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的摊凉冷却过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序,而摊凉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则是重中之重,对摊凉温度的把握,直接影响绿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也影响到成品茶中氨基酸等有益于茶叶的品质的可溶性内含物的含量。 现有的茶叶冷却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直接将杀青后的茶叶摊放在地面上用风扇吹风冷却,此种方式,是利用风扇抽取自然环境气温环境气温的风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差,冷却不均匀,二是网带式风扇冷却机冷却,此种冷却方式是通过安装在机器顶部的风扇抽取常温空气,然后直接吹向茶叶,由于风的温度不是很低,因此只能对茶叶表面进行散热,无法使整个茶叶的温度降低,而且在机器内部的网带层间没有相应的冷却系统,冷却效果差,且存在冷却不均匀的缺陷,使茶叶成品的品质较差,工作效率低下,冷却过程中对茶叶的冷却不均匀,冷却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冷却均匀、冷却效率更高的茶叶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箱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冷却箱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冷却箱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冷风均分箱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杂质收集箱内设置有浸湿透的吸水织物,冷风均分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冷却板均为带有孔的长方形薄板,孔的大小根据所需冷却的茶叶的大小来决定;冷风机送入冷却箱的冷风通过冷风均分板后,每一层茶叶都能均匀的冷却。 为了保证有更大的安放茶叶的冷却面,所述冷却板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第三冷却板、第四冷却板和第五冷却板,各个冷却板均保持水平。 为了保证安放有茶叶的冷却板拿取方便,所述冷却箱内壁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五组凹槽,所述五组凹槽内相对应的插设有冷却箱内设有的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第三冷却板、第四冷却板和第五冷却板。 为了保证各个冷却板上面的茶叶不通过冷却箱的内壁往下漏,所述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第三冷却板、第四冷却板、第五冷却板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凹槽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叶冷却装置的冷风机通过冷风均分板均匀冷却茶叶,且本装置冷却的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冷风机,2-第一冷却板,3-第二冷却板,4-第三冷却板,5-第四冷却板,6-第五冷却板,7-杂质收集箱,8-底座,9-冷风均分箱,10-冷风均分板,11-吸水织物,12-冷却箱,13-防水密封圈,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冷却箱12,所述冷却箱12内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箱12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9,冷却箱12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7,冷却箱12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1,所述冷风均分箱9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10,杂质收集箱7内设置有浸湿透的吸水织物11为海绵,冷风均分板10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 所述冷却板包括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和第五冷却板6,各个冷却板均保持水平。 所述冷却箱12内壁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五组凹槽14,所述五组凹槽14内相对应的插设有冷却箱12内设有的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和第五冷却板6。 所述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第五冷却板6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凹槽14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3。 实施例2 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冷却箱12,所述冷却箱12内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箱12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9,冷却箱12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7,冷却箱12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1,所述冷风均分箱9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10,杂质收集箱7内设置的吸水织物11为吸水棉,冷风均分板10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 所述冷却板包括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和第五冷却板6,各个冷却板均保持水平。 所述冷却箱12内壁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五组凹槽14,所述五组凹槽14内相对应的插设有冷却箱12内设有的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和第五冷却板6。 所述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第五冷却板6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凹槽14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3。 本技术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冷却箱(12),所述冷却箱(12)内设置有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2)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9),冷却箱(12)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7),冷却箱(12)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I),所述冷风均分箱(9)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10),杂质收集箱(7)内设置有浸湿透的吸水织物(11),冷风均分板(10)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第一冷却板(2)、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和第五冷却板¢),各个冷却板均保持水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2)内壁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冷却装置,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冷却箱(12),所述冷却箱(12)内设置有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2)上段内设置有冷风均分箱(9),冷却箱(12)下段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箱(7),冷却箱(12)外侧壁上段设置有冷风机(1),所述冷风均分箱(9)内设置有冷风均分板(10),杂质收集箱(7)内设置有浸湿透的吸水织物(11),冷风均分板(10)上均匀的设置有大小相同的通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才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