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186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包括末端有通孔的电机电机外壳、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该定子安装前壳的外缘壁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筋,散热筋之间设有贯穿定子安装前壳的导向槽,电机外壳包覆定子安装后壳与定子安装前壳,导向槽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与通孔相通的散热风道,从而形成通过风扇吹出的压力下穿过定子安装后壳、定子安装前壳并向电机外壳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将机壳内的热量迅速向外排走,实现密封式电机的安装机壳都能有理想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包括末端有通孔的电机电机外壳、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该定子安装前壳的外缘壁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筋,散热筋之间设有贯穿定子安装前壳的导向槽,电机外壳包覆定子安装后壳与定子安装前壳,导向槽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与通孔相通的散热风道,从而形成通过风扇吹出的压力下穿过定子安装后壳、定子安装前壳并向电机外壳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将机壳内的热量迅速向外排走,实现密封式电机的安装机壳都能有理想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正常运行。【专利说明】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风扇电机的机壳主要有用于安装定子与转子的定子安装前壳、定子安装后壳以及电机外壳。其中有一种的电机的机壳,其将电机外壳全包覆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这全密封结构的机壳虽然能较好地保护电机,但是由于转子运行时,线圈发热,容易过热而烧坏电机。为了能较好地散热,只能仅靠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之间存有间隙,以及在电机外壳的末端开有通孔,才能让热量向外传递。可是,转子热量向外传递也主要靠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向外热辐射,散热也挺困难,使得电机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同样易产生过热点而影响电机的寿命。针对上述情况,也有些风扇电机壳,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安装在敞开式的支撑机架上。虽然这敞开式结构的风扇机壳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是该结构的风扇用于机加工房、木材厂、石材厂等粉尘较多的环境,粉尘容易随着风叶的风流压力进入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内,甚至进入转子内部,使用时间长,容易阻碍转子转动,甚至损坏转子,同样影响电机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护电机内部的零部件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确保电机的使用寿命的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 对此,本技术的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包括末端有通孔的电机电机外壳及用于安装定子与转子的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定子安装后壳适配安装于定子安装前壳上,且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的中央分别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轴的安装孔,其中,所述定子安装前壳的外缘壁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筋,散热筋之间设有贯穿定子安装前壳的导向槽,所述电机外壳包覆定子安装后壳与定子安装前壳并紧密连接于散热筋上,使导向槽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散热风道。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散热风道与通孔相通并通过风扇吹出的压力形成穿过定子安装后壳、定子安装前壳并向电机外壳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若干个散热筋均匀分布于定子安装前壳的外缘壁上。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若干个散热筋与定子安装前壳一体化设置。 或者,所述定子安装后壳的外缘壁上装有若干个对应定子安装前壳的与电机外壳紧密连接的散热凸块,散热凸块之间有对应导向槽的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与散热风道相通的散热风孔。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散热风孔、散热风道与通孔相通并通过风扇吹出的压力形成穿过定子安装后壳、定子安装前壳并向电机外壳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散热凸块均匀分布于定子安装后壳的外缘壁上。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散热凸块与定子安装后壳一体化设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电机外壳全包覆定子安装后壳与定子安装前壳安装,形成密封式安装电机的机壳,能防水、防尘,保护电机的内部定子与转子,可适用于粉尘较多的环境; 2、通过增设的散热筋以及与散热筋结构配合的散热凸块,能够加大定子安装前壳以及定子安装后壳与电机外壳的接触散热面积,加快电机外壳内的热量散发; 3、由于通孔与散热风孔、散热风道相通,在风扇吹出的压力下,空气从通孔进入电机外壳内并快速形成穿过定子安装后壳、定子安装前壳并向电机外壳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随即将转子传递于定子安装前壳、定子安装后壳的热量迅速向外排走,实现密封式电机的安装机壳都能有理想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正常运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运行状态的空气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配合安装的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运行状态的空气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定子安装前壳与定子安装后壳配合安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与图4示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其包括包括末端有通孔11的电机外壳I及用于安装定子与转子的定子安装前壳2与定子安装后壳3,定子安装后壳3适配安装于定子安装前壳2上,且定子安装前壳2与定子安装后壳3的中央分别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轴的安装孔4。其中,所述定子安装前壳2的外缘壁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筋5,所述电机外壳I全包覆定子安装后壳3与定子安装前壳2,并紧密连接于散热筋5上。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定子安装后壳3上可装有电机控制面板,定子安装后壳3上可设有可密封与电机控制面板连接的导线用的密封件,形成密封式安装电机的机壳。实现无论是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的开放式控制面板,还是内藏式控制面板,都能防水、防尘,保护电机的内部定子与转子,可适用于粉尘较多的环境。同时,所述若干个散热筋5均匀分布于定子安装前壳2的外缘壁上,且若干个散热筋5与定子安装前壳2 —体化设置。这样,能够加大定子安装前壳2与电机外壳I的接触散热面积,加快电机外壳I内的定子安装前壳2、与定子安装后壳3的热量散发。而且,散热筋5之间设有贯穿定子安装前壳2的导向槽6,导向槽6与电机外壳I之间形成散热风道7,该散热风道7与通孔11相通。风扇运行时,在风扇吹出的压力下,空气从通孔11进入电机外壳I内并快速形成穿过定子安装后壳3、定子安装前壳2并向电机外壳I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随即将转子传递于定子安装前壳2、定子安装后壳3的热量迅速向外排走,实现密封式电机的安装机壳都能有理想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正常运行。 参照图5至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其与上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子安装后壳3的外缘壁上装有若干个对应定子安装前壳2的与电机外壳I紧密连接的散热凸块8。该所述散热凸块8均勻分布于定子安装后壳3的外缘壁上,且散热凸块8与定子安装后壳3 —体化设置。这样,通过增设的散热筋5以及散热凸块8,能够进一步加大定子安装前壳2以及定子安装后壳3与电机外壳I的接触散热面积,加快电机外壳I内的热量散发。以及,散热凸块8之间有对应导向槽6的导向凹槽9,导向凹槽9与电机外壳I之间形成与散热风道7相通的散热风孔10,该散热风孔10、散热风道7与通孔11相通。同样,当风扇运行时,在风扇吹出的压力下,空气从通孔11进入电机外壳I内并快速形成穿过定子安装后壳3、定子安装前壳2并向电机外壳I外排走的空气流动路径,随即将转子传递于定子安装前壳2、定子安装后壳3的热量迅速向外排走,实现密封式电机的机壳都能有理想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正常运行。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效果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的机壳散热机构,包括末端有通孔(11)的电机外壳(1)及用于安装定子与转子的定子安装前壳(2)与定子安装后壳(3),定子安装后壳(3)适配安装于定子安装前壳(2)上,且定子安装前壳(2)与定子安装后壳(3)的中央分别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轴的安装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安装前壳(2)的外缘壁上设有若干个散热筋(5),散热筋(5)之间设有贯穿定子安装前壳(2)的导向槽(6),所述电机外壳(1)包覆定子安装后壳(3)与定子安装前壳(2)并紧密连接于散热筋(5)上,使导向槽(6)与电机外壳(1)之间形成散热风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冯裕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苇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