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862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包括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外壳、安装于外壳内腔的扇叶部件,其中所述外壳的出风口上设有防护件,防护件安装于外壳上并延长至外壳内腔中,所述防护件的后侧面与外壳内腔的壁面形成气流风道,且所述防护件的前侧面设有阻挡外部气流的回旋风槽,保证排风顺畅,确保排风质量,且有效减少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保证排气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气扇的设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Ho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一般在室内安装排气扇。排气扇,由电动机带动扇叶部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其用以排除生产、试验和烹调时产生的油烟、蒸汽以及燃烧废气,达到除去室内的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其中,排气扇按进排气口分为隔墙型、导管排气型、导管进气型、全导管型。无论那种类型的排气扇,其出风口都是直通式,容易使室外的灰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入侵至气体输送管道内部,从而锈蚀扇叶部件及其的电动机,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直通式出风口的排气扇,如果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在启动时,排气扇容易受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阻碍扇叶部件运转,甚至卡死扇叶部件,严重影响排气扇的正常使用。针对上述情况,现有的排气扇,其外壳的出风口处向外延伸,其一定程度阻挡防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入侵,但仍然受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严重影响排气扇的正常使用。还有,现有的排气扇会在出风口上安装罩体,罩体虽然能减少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但会阻挡外壳的出风口,导致出风口处形成紊流、乱流,难以保证排气扇的排风顺畅,且产生额外的噪声,影响排气扇的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排风顺畅且大大减少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降低灰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入侵的机率、加强排风质量的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包括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外壳、安装于外壳内腔的扇叶部件,其中,所述外壳的出风口上设有防护件,防护件安装于外壳上并延长至外壳内腔中,所述防护件的后侧面与外壳(I)内腔的壁面形成气流风道,所述防护件的前侧面设有阻挡外部气流的回旋风槽。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防护件的轴向形状为喇叭状。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回旋风槽设置于防护件的前侧面上,使防护件的后侧面形成延长至外壳内腔中的延长部。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延长部的外壁面与外壳内腔的壁面形成随着出风方向逐渐扩张的气流风道。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外壳内腔包括可在安装扇叶部件范围内的出模斜度面以及由扇叶部件前截面开始并随着出风方向逐渐扩大的圆锥面。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防护件上设有用于固定于外壳出风口上的支撑脚。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防护件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导流凸沿。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导流凸沿为平面凸沿,或为向外倾斜凸沿,或为向内收缩凸沿。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导流凸沿的后侧壁与外壳的出风口的壁面之间存有引导气流能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可出风的引流出风道,引流出风道设置于气流风道的出□ O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外壳进风口上设有与扇叶部件的电机重力方向一致的呈H型的电机安装架,所述外壳的进风口的下端设有与其适配卡扣连接的集油盒,外壳的外缘上设有呈波纹形状结构的加强筋。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排气扇进行改进,通过采用设计渐扩的圆锥形外壳内腔及在出风口处设置全方向出风的防护件,结合回旋风槽及延长部的结构配合,使排气扇运行时,在外壳出风口产生的外部逆风气流会沿着回旋风槽往外回流,减少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保证排气扇的正常运行;并且,该延长部的外壁面与外壳内腔的壁面形成的气流风道与设置于导流凸沿、外壳的出风口的壁面之间的引流出风道的结构配合,降低灰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入侵的机率,保护排气扇,延长排气扇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排风顺畅,确保排风质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的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主要包括有进风口 11与出风口 12的外壳1、安装于外壳I内腔的扇叶部件2。其中,所述外壳I的出风口 12上设有防护件3,防护件3安装于外壳I上并延长至外壳I内腔中。期间,所述防护件3的后侧面与外壳I内腔的壁面形成气流风道4,所述防护件3的前侧面设有阻挡外部气流的回旋风槽5。当运行时,电动机带动扇叶部件2旋转驱动气流,气流沿着气流风道4向排气扇的出风口 12外排出,保证排风顺畅,确保排风质量;此时,若排气扇的出风口 12产生外部气流,在防护件3的作用下,外部气流会沿着防护件3的回旋风槽5往外回流,有效减少外部的逆风阻力影响,保证排气扇的正常运行。参照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细化,防护件3的轴向形状呈喇叭状,其径向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并且,回旋风槽5设置于防护件3的前侧面上,使防护件3的后侧面形成延长至外壳I内腔中的延长部31。该延长部31的外壁面与外壳I内腔的壁面形成气流风道4,在扇叶部件2的作用下,产生的气流沿着气流风道4由室内向室外的方向移动,确保排风顺畅。并且,所述防护件3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导流凸沿6。导流凸沿6的后侧壁与外壳I的出风口 12的壁面之间存有引导气流走向的引流出风道7,引流出风道7设置于气流风道4的出口。这样,使气流在引流出风道7的作用下在出风口 12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可向外出风,代替原来直通式排风,保证排风顺畅,且能在油烟、蒸汽以及燃烧废气的情况下,保护环境清洁,又降低。而且,所述外壳I内腔的壁面出模斜度面13及圆锥面14,如图3所示。所述出模斜度面13的倾斜角可在扇叶长度范围内设计为1-2度,减小内腔与扇叶的径向间隙,以提高效率、降低噪音。圆锥面14由扇叶部件2前截面开始并随着出风方向逐渐扩大,有效减少水流入电机、扇叶部件2上的机率,且保证进入风机内的雨水及扇叶区域堆积的油污往外流走,不会流入内腔。其中,导流凸沿6可设为平面凸沿,如图3所示。该平面凸沿与外壳I的出风口 12的壁面形成引流出风道7,减少室外的灰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入侵至气流风道4的机率,且保证排风的流向能向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均可排风,提高排风效果。另外,所述防护件3设有支撑脚32,如图3与图4所示,该支撑脚32与紧固件适配安装,使防护件3固定于外壳I的出风口 12上,安装方便,维护更换简单。并且,所述外壳I的进风口 11上设有用于扇叶部件2的电机安装的电机安装架8,如图1所示。该电机安装架8呈H型设置,其安装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受力条件更好,且利于外壳I的螺纹孔设计,提高产品的稳固性。以及,所述外壳I的进风口 11的下端设有与其适配卡扣连接的集油盒9,如图1及图3所示,减少油污的聚积,确保产品的使用质量。还有,外壳I的外缘上设有加强筋10,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该加强筋呈波纹形状结构,利于外壳I生产出模,且加强外壳I的强度。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结构描述外,根据实际所需,导流凸沿6还可设为向外倾斜凸沿或向内收缩凸沿,减少室外的灰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入侵至气流风道4的机率的基础下,保证排风的流向能向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均可排风,提高排风效果。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技术的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包括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外壳(1)、安装于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抵抗逆风阻力的排气扇,包括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外壳(1)、安装于外壳(1)内腔的扇叶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出风口(12)上设有防护件(3),防护件(3)安装于外壳(1)上并延长至外壳(1)内腔中,所述防护件(3)的后侧面与外壳(1)内腔的壁面形成气流风道(4),所述防护件(3)的前侧面设有阻挡外部气流的回旋风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裕明杨勇薛钊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苇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