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绕线马达、以及搭载有该集中绕线马达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180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中绕线马达、以及搭载有该集中绕线马达的压缩机。集中绕线马达具备: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齿的定子铁芯;卷绕于磁极齿的绕线;腔室(33a),其配设为绕线的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个末端横断其内侧;以及端子(36),其嵌插于上述腔室(33a),并利用形成于嵌插方向的前端的狭缝(53)夹持末端中的横断腔室(33a)的内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腔室(33a)的内侧形成有绕线承受部(43c),该绕线承受部(43c)从与腔室(33a)的底面接近的一侧承受末端的被狭缝(53)夹持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集中绕线马达、以及搭载有该集中绕线马达的压缩机。集中绕线马达具备: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齿的定子铁芯;卷绕于磁极齿的绕线;腔室(33a),其配设为绕线的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个末端横断其内侧;以及端子(36),其嵌插于上述腔室(33a),并利用形成于嵌插方向的前端的狭缝(53)夹持末端中的横断腔室(33a)的内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腔室(33a)的内侧形成有绕线承受部(43c),该绕线承受部(43c)从与腔室(33a)的底面接近的一侧承受末端的被狭缝(53)夹持的部分。【专利说明】集中绕线马达、以及搭载有该集中绕线马达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集中绕线马达、以及搭载有该集中绕线马达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集中绕线马达具备: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齿的定子铁芯;卷绕于磁极齿的绕线;腔室,其配置为绕线的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个末端横断腔室的内侧;端子,其嵌插于腔室,且被形成于嵌插方向的前端的狭缝夹持绕线的横断腔室内侧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130586号公报(段落 ?段落 ,图1?图5) 在现有的集中绕线马达中,将端子嵌插于腔室并且使绕线夹持于狭缝时,由于绕线变形,狭缝与绕线的被狭缝夹持的部分的接触面压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端子和绕线之间的接触阻力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抑制端子和绕线之间的接触阻力不稳定的集中绕线马达。另外,目的在于获得搭载有上述那样的集中绕线马达的压缩机。 本技术的集中绕线马达具备: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齿的定子铁芯;卷绕于所述磁极齿的绕线;腔室,其配设为所述绕线的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末端横断该腔室内侧;以及端子,其嵌插于所述腔室,并利用形成于嵌插方向的前端的狭缝夹持所述末端中的横断所述腔室的内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腔室的内侧形成有绕线承受部,该绕线承受部从与所述腔室的底面接近的一侧承受所述末端的被所述狭缝夹持的部分。 另外,优选,所述绕线承受部与所述狭缝相比较细。 另外,优选,所述末端的横断所述腔室的内侧的部分被保持面保持, 所述绕线承受部的从所述腔室的底面起算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保持面的高度。 另外,优选,在所述绕线承受部的与所述腔室的底面接近的一侧形成有空间。 另外,优选,所述狭缝和所述末端的被该狭缝夹持的部分被导通。 另外,优选,所述绕线被包覆,所述末端的被所述狭缝夹持的部分的包覆材料被所述狭缝剥离。 另外,优选,所述绕线承受部为绝缘体。 本技术的压缩机搭载有上述的集中绕线马达。 对本技术的集中绕线马达而言,由于在腔室的内侧形成绕线承受部,其从与腔室的底面接近的一侧承受被绕线的狭缝夹持的部分,因此将端子嵌插于腔室而使绕线被狭缝夹持时,能够抑制绕线变形,狭缝与绕线的被狭缝夹持的部分的接触面压力变化,从而能够抑制端子和绕线之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定子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定子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绕线的卷绕方法的图。 图5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组装于齿后的上侧绝缘体以及下侧绝缘体的、卷绕有绕线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组装于齿后的上侧绝缘体以及下侧绝缘体的、卷绕有绕线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组装于齿后的上侧绝缘体以及下侧绝缘体的、卷绕有绕线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11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端子被嵌插于腔室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端子被嵌插于腔室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端子被嵌插于腔室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端子被嵌插于腔室时的线材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比较例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比较例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示出比较例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19是示出比较例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20是示出比较例的压缩机的、端子被嵌插于腔室时的线材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22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23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24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上侧绝缘体的结构的图。 图25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端子被嵌插于腔室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 I压缩机,11壳体,12集中绕线马达,13压缩机构,21定子,22转子,31铁芯,32绕线,32a卷绕开始末端,32b卷绕结束末端,33上侧绝缘体,33a、33b腔室,34下侧绝缘体,35导线,36端子,41顶面,42底面,43中间部,43a外侧保持面,43b内侧保持面,43c绕线承受部,43d空间,44内壁面,45外壁面,51平面部,52连结部,53狭缝,91集中绕线装置,92旋转轴,93锭翼,94喷嘴,X、Y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技术的集中绕线马达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对集中绕线马达被搭载于压缩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技术的集中绕线马达不限定于下述那样的情况,也可以搭载于其他的装置。另外,以下所说明的结构等只是一个例子,本技术的集中绕线马达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结构等。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或者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对附图标记的标注。另夕卜,对于详细的结构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图示。另外,对于重复或者类似的说明适当地进行简化或者省略。 实施方式I 对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进行说明。 <压缩机的结构> 以下对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那样,压缩机I具备:构成外框的壳体11 ;具有定子(固定子)21以及转子(旋转子)22的集中绕线马达12 ;以及压缩机构13,其通过与转子22连结的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对压缩室内的流体进行压缩。 图2以及图3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压缩机的定子的结构的图。此外,图2是定子21的俯视图,图3是定子21的侧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定子21具备在内周部具有多个齿(磁极齿)的铁芯(定子铁芯)31以及经由绝缘体而卷绕于各齿的绕线32。绝缘体包括从上侧组装于各齿的上侧绝缘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绕线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齿的定子铁芯;卷绕于所述磁极齿的绕线;腔室,其配设为所述绕线的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末端横断该腔室内侧;以及端子,其嵌插于所述腔室,并利用形成于嵌插方向的前端的狭缝夹持所述末端中的横断所述腔室的内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腔室的内侧形成有绕线承受部,该绕线承受部从与所述腔室的底面接近的一侧承受所述末端的被所述狭缝夹持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达计宪尾村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