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取种勺、大蒜链式排种器及大蒜排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80396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蒜取种勺、大蒜链式排种器及大蒜排种方法。 本一种大蒜取种勺,包括取种勺体,取种勺体由上板、侧板和底板一体化注塑而成,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周边,侧板上通过上板覆盖留有一开口,呈半封闭式布置,开口为取种槽,上板、侧板和底板围成接种槽,上板中间呈拱形;底板包括长方形底板Ⅰ和D型底板Ⅱ,侧板包括侧板Ⅰ和侧板Ⅱ,上板与侧板Ⅰ连接,侧板Ⅱ与侧板Ⅰ、长方形底板Ⅰ和D型底板Ⅱ连接,D型底板Ⅱ设有5-10度的斜度。一种大蒜链式排种器,其取种勺为上述取种勺体。一种大蒜排种方法,包括垂直取种、水平清种和落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大蒜取种勺、链式排种器以及大蒜排种方法后,大蒜种子单粒取种效果稳定,取种迅速,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一种大蒜取种勺,包括取种勺体,取种勺体由上板、侧板和底板一体化注塑而成,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周边,侧板上通过上板覆盖留有一开口,呈半封闭式布置,开口为取种槽,上板、侧板和底板围成接种槽,上板中间呈拱形;底板包括长方形底板Ⅰ和D型底板Ⅱ,侧板包括侧板Ⅰ和侧板Ⅱ,上板与侧板Ⅰ连接,侧板Ⅱ与侧板Ⅰ、长方形底板Ⅰ和D型底板Ⅱ连接,D型底板Ⅱ设有5-10度的斜度。一种大蒜链式排种器,其取种勺为上述取种勺体。一种大蒜排种方法,包括垂直取种、水平清种和落种。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大蒜取种勺、链式排种器以及大蒜排种方法后,大蒜种子单粒取种效果稳定,取种迅速,范围广泛。【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蒜取种勺、采用该大蒜取种勺的大蒜链式排种器及大蒜排种方法。
技术介绍
大蒜播种类属于精量播种范畴,由于蒜瓣本身形状和大小的不规则性,使得大蒜单粒排种器成为设计难点。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蒜播种质量。排种器的最重要部件是取种勺,取种勺的结构尺寸决定着取蒜效果。目前还没有能够应用的取种勺及排种器出现,无法稳定实现大蒜单粒取种严重制约着大蒜机械化播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蒜取种勺,并提供了一种大蒜链式排种器以及大蒜排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一种大蒜取种勺,包括取种勺体,所述取种勺体由上板、侧板和底板一体化注塑而成,所述侧板设置在底板的周边,所述侧板上通过上板覆盖留有一开口,呈半封闭式布置,所述开口为取种槽,所述上板、侧板和底板围成接种槽,所述上板中间呈拱形。 作为优化,所述底板包括长方形底板I和D型底板II,所述侧板包括侧板I和侧板II,所述上板与侧板I连接,所述侧板II与侧板1、长方形底板I和D型底板II连接,所述D型底板II设有5-10度的斜度。 作为优化,所述侧板I上开有安装孔。 作为优化,所述上板最高点到长方形底板I的垂直距离H为16_25mm,所述上板最低点到长方形底板I的垂直距离hi为8-12_,所述侧板II的高度h2为3-10_,所述D型底板II的长度L为35-45mm,所述D型底板II的宽度B为15_25mm,所述D型底板II的圆角半径R为12-20mm。 本一种大蒜链式排种器,包含种箱、链轮、倒直角三角形链条、取种勺体;所述链轮与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相互匹配,构成循环转动系统,若干取种勺体设置在倒直角三角形链条上,随倒直角三角形链条一起转动。 作为优化,所述若干取种勺体均匀等距地安装在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上。 作为优化,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竖直直角边的右侧面设置所述种箱,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取种勺体从所述种箱内通过,所述种箱底部设置密闭通道;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斜边的左侧面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上取种勺体的外边缘相配合,所述壳体、取种勺体、倒直角三角形链条构成落种通道;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下部设有排种口。 作为优化,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水平直角边的底部设有斜板,所述斜板另一端插入所述种箱内。 本一种大蒜排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垂直取种,将大蒜种子倒入种箱,种箱内的部分大蒜种子落到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竖直直角边的取种勺体的取种槽内;2)水平清种,当步骤I)中载有大蒜种子的取种勺体随着倒直角三角形链条转动到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水平直角边时,大蒜种子从取种槽进入接种槽内,多余的大蒜种子通过斜板回到种箱内:3)落种,当步骤2)中载有大蒜种子的取种勺体随着倒直角三角形链条转动到所述倒直角三角形链条斜边、并转到排种口处时,大蒜种子从所述取种勺体的接种槽内排出,随着倒直角三角形链条的转动,排种口处不断排出大蒜种子。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大蒜取种勺,大蒜链式排种器以及大蒜排种方法后,大蒜种子单粒取种效果稳定,取种迅速,应用范围广泛,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一种大蒜取种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一种大蒜取种勺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一种大蒜取种勺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一种大蒜取种勺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一种大蒜链式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取种勺体、1.1为上板、1.2为侧板、1.2.1为侧板1、1.2.2为侧板I1、1.3为长方形底板1、1.3.1为底板1、1.3.2为D型底板I1、1.4为安装孔、2为种箱、3为链轮、4为倒直角三角形链条、5为斜板、6为壳体、7为密闭通道、8为落种通道、9为排种口 ;H为上板最高点到长方形底板I的垂直距离、hi为上板最低点到长方形底板I的垂直距离、h2为侧板II的高度、L为D型底板II的长度、B为D型底板II的宽度、R为D型底板II的圆角半径、a为D型底板II的斜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一种大蒜取种勺,包括取种勺体1,取种勺体I由上板1.1、侧板1.2和底板1.3 一体化注塑而成,侧板1.2设置在底板1.3的周边,侧板1.2上通过上板1.1覆盖留有一开口,呈半封闭式布置,开口为取种槽,上板1.1、侧板1.2和底板1.3围成接种槽,上板1.1中间呈拱形。 底板1.3包括长方形底板I 1.3.1和D型底板II 1.3.2,侧板1.2包括侧板I 1.2.1和侧板II 1.2.2,上板1.1与侧板I 1.2.1连接,侧板II 1.2.2与侧板I 1.2.1、长方形底板I 1.3.1和D型底板II 1.3.2连接,D型底板II 1.3.2设有斜度a为5度,一定斜度有利于落入取种槽的大蒜种子滑入接种槽。 侧板I 1.2.1上开有安装孔1.4,通过安装孔1.4可以直接与链条附件通过螺钉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根据大蒜种体大小设计了以下最优尺寸,D型底板II 1.3.2的长度L为42mm,D型底板II 1.3.2的宽度B为20mm,D型底板II 1.3.2的圆角半径R为15mm,保证形成的取种槽可以保证在取种的时候,只有一颗种子进入取种槽内;另外,上板1.1最高点到长方形底板I 1.3.1的垂直距离H为19mm,上板1.1最低点到长方形底板I 1.3.1的垂直距离hi为1mm,侧板II 1.2.2的高度h2为8mm,较好地保证大蒜种体从取种槽进入接种槽的时候种子不被抛出。 如图5所示,本一种大蒜链式排种器,包含种箱2、链轮3、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取种勺体I,链轮3与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相互匹配,构成循环转动系统,若干取种勺体I设置在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上,随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 一起转动。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的设计可以在保证取种效果的同时,取种结构更简单,节约成本。 若干取种勺体I均匀等距地安装在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上。这样,可保证均匀取种。 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竖直直角边的右侧面设置种箱2,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取种勺体I从种箱2内通过,种箱2底部设置密闭通道7 ;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斜边的左侧面设有壳体6,壳体6与倒直角三角形链条4上取种勺体I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蒜取种勺,其特征在于:包括取种勺体(1),所述取种勺体(1)由上板(1.1)、侧板(1.2)和底板(1.3)一体化注塑而成,所述侧板(1.2)设置在底板(1.3)的周边,所述侧板(1.2)上通过上板(1.1)覆盖留有一开口,呈半封闭式布置,所述开口为取种槽,所述上板(1.1)、侧板(1.2)和底板(1.3)围成接种槽,所述上板(1.1)中间呈拱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荣江王小瑜徐文艺荐世春张振河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