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铜线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907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刀头外套设有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第一螺纹组;所述第二套管外套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之间设有第二螺纹组;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通过第一螺纹组套设在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三套管通过第二螺纹组套设在第二套管上;所述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铜屑排出孔;所述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紧固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较为精确的控制铜线接线端的抛光长度,大大降低次品率以及返工的工件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刀头外套设有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第一螺纹组;所述第二套管外套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之间设有第二螺纹组;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通过第一螺纹组套设在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三套管通过第二螺纹组套设在第二套管上;所述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铜屑排出孔;所述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紧固部件,本技术能较为精确的控制铜线接线端的抛光长度,大大降低次品率以及返工的工件数。【专利说明】精准铜线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磨削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铜线绕制成线圈缠绕在电机的定子或者转子上,为了降低线圈因焊接原因带来的电阻,往往将铜线的接线端进行抛光打磨,磨去铜线表面被氧化或者附着有赃物的表面层,然后再与接线端子焊接。在某些自动化焊接或者接线端子内部接线长度有较严格规定的场合,铜线接线端的抛光长度就会有要求,必须处于某个区间内,并且具有一个最佳的抛光长度。 然而,目前在铜线的抛光中,都是通过工人凭借经验来确定抛光长度,这种抛光方法不能做到对铜线接线端抛光长度的精确控制,容易造成抛光过长或者过短,为后序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该精准铜线抛光机能较为精确的控制铜线接线端的抛光长度,大大降低次品率以及返工的工件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电机以及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刀头所述刀头外套设有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第一螺纹组;所述第二套管外套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之间设有第二螺纹组;其中, 所述第二套管通过第一螺纹组套设在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三套管通过第二螺纹组套设在第二套管上; 所述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铜屑排出孔; 所述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紧固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铜线抛光的时候,第三套管的顶端就会将线圈挡在外部,只允许铜线的接线端进入,这时就可以通过转动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来设定不同的深度,从而确定铜线深入刀头的长度,达到精确控制铜线接线端抛光长度的目的,以便降低次品率以及返工的工件数;抛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从铜屑排出孔排除;在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设置紧固部件就可以固定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的相对位置,以免在抛光过程中第二套管或者第三套管发生移动,影响精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组的螺距小于第二螺纹组的螺距,并且所述第二螺纹组的螺距是第一螺纹组螺距的整数倍。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刻度;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刻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管的顶端与所述刀头的顶部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预见,第一螺纹组就形成了细调螺纹,而第二螺纹组就形成了粗调螺纹,这样就可以提高控制抛光长度的精度;在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刻度,在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刻度,这样就很直观的指明抛光长度是多少,利于精确控制;将第一套管的顶端与刀头的顶部对齐,那么在为抛光过程提供保护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增大抛光长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部件为顶端设有弹性部件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紧固部件设为紧固螺栓,并且在紧固螺栓的顶部设置弹性部件,可以防止在紧固的过程中破坏套管的表面。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粗糙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的时候,粗糙纹路可以提供更好的摩擦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精准铜线抛光机实施例的总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精准铜线抛光机实施例的各套管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精准铜线抛光机实施例的刻度示意图。 附图标注:1、基座;2、电机;21、刀头;22、第一套管;221、第一刻度;23、第二套管;231、第二刻度;24、第三套管;3、第一螺纹组;4、第二螺纹组;5、铜屑排出孔;6、紧固部件;7、粗糖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精准铜线抛光机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如图1,在基座I上安装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刀头21,通过旋转刀头21对伸入刀头21内的铜线进行抛光,在刀头21外设有第一套管22,第一套管22固定连接在基座I上,例如,焊接在基座I上;第一套管22外通过第一螺纹组3套套设有第二套管23,第二套管23外通过第二螺纹组4套设有第三套管24,这样,第三套管24的顶端就会将线圈挡在外部,只允许铜线的接线端进入,这时就可以通过转动第二套管23与第三套管24来设定不同的深度,从而确定铜线深入刀头21的长度,达到精确控制铜线接线端抛光长度的目的,以便降低次品率以及返工的工件数,这里,第一螺纹组3与第二螺纹组4的螺纹间距最好是不同的,从而起到可以控制不同抛光精度的作用,例如第一螺纹组3的螺距是0.0lmm,而第二螺纹组4的螺距是0.1mm,若设置第一螺纹组3与第二螺纹组4的螺纹条数都是10条,则理论上可以控制处于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中的铜线长度为(Tl.1Omm,若铜线接线端的长度为L,则可以控制的抛光范围为(L-1.1O广Lmm ;在第一套管22、第二套管23以及第三套管24上设有铜屑排出孔5,并且第二套管23以及第三套管24上还设有紧固部件6,如图2,这样就可以固定第二套管23与第三套管24的相对位置,以免在抛光过程中第二套管23或者第三套管24发生移动,影响精度。 进一步的,第一螺纹组3的螺距小于第二螺纹组4的螺距,并且第二螺纹组4的螺距是第一螺纹组3螺距的整数倍,例如10倍或者20倍,则第一螺纹组3就形成了细调螺纹,而第二螺纹组4就形成了粗调螺纹,这样就可以提高控制抛光长度的精度;在第一套管22上设有第一刻度221,第二套管23上设有第二刻度231,如图3,并且第一套管22的顶端与所述刀头21的顶部对齐,可以预见,在第一套管22上设有第一刻度221,在第二套管23上设有第二刻度231,这样就很直观的指明抛光长度是多少,利于精确控制;将第一套管22的顶端与刀头21的顶部对齐,那么在为抛光过程提供保护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增大抛光长度。 进一步的,紧固部件6为顶端设有弹性部件的紧固螺栓,这里的弹性部件可以是橡胶片,或者其他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从而可以防止在紧固的过程中破坏套管的表面。 更进一步的,第二套管23以及第三套管24上还设有粗糙纹路7,如图3,这样,在转动第二套管23以及第三套管24的时候,粗糙纹路7可以提供更好的摩擦力。 操作过程为:若需要抛光的长度为2.6mm,铜线接线端长度为9mm,并且第一螺纹组3螺距是0.1mm,第二螺纹组4螺距是1mm,并且两者都具有10条螺纹,那么先调节第二套管23,使得第一刻度221指向4,也即0.4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准铜线抛光机,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电机以及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外套设有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第一螺纹组;所述第二套管外套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之间设有第二螺纹组;其中,所述第二套管通过第一螺纹组套设在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三套管通过第二螺纹组套设在第二套管上;所述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铜屑排出孔;所述第二套管以及第三套管上还设有紧固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江磊王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突突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