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686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器具效率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具备光源、棱镜片以及反射体。棱镜片具有入射面以及射出面,该入射面入射来自光源的光,该射出面射出与从入射面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的光。反射体具有镜面,该镜面配置于光源与棱镜片之间,并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棱镜片反射并且控制到达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器具效率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具备光源、棱镜片以及反射体。棱镜片具有入射面以及射出面,该入射面入射来自光源的光,该射出面射出与从入射面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的光。反射体具有镜面,该镜面配置于光源与棱镜片之间,并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棱镜片反射并且控制到达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专利说明】照明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棱镜片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一种照明装置在具有开口的器具主体内配置光源,且在器具主体开口配设棱镜片。棱镜片构成为使从光源入射的光以与入射角相对应的折射角折射,从而控制照明装置的配光。 专利文献1:特开2010 - 205560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棱镜片的照明装置中,若不控制入射到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则根据光的入射角,一部分光在棱镜片内进行全反射而无法从射出面射出,存在器具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器具效率的照明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棱镜片以及反射体。棱镜片具有入射面以及射出面,该入射面入射来自光源的光,该射出面射出与从入射面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的光。反射体具有镜面,该镜面配置于光源与棱镜片之间,并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棱镜片反射且控制到达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 根据该构成,由于通过反射体的镜面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棱镜片反射,且控制入射到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因而从棱镜片射出的光增加,能够期待提高器具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照明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照明装置的棱镜片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棱镜片的棱镜角与入射角以及折射角的关系的表。 图6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比较例I以及2测定器具光通量的结果的表。 图7是具有棱镜片以及镜面反射的情况下的配光图。 图8是具有棱镜片以及白色反射的情况下的配光图。 图9是仅有棱镜片的情况下的配光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棱镜片以及反射体。棱镜片具有入射面以及射出面,该入射面入射来自光源的光,该射出面射出与从入射面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的光。反射体具有镜面,该镜面配置于光源与棱镜片之间,并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棱镜片反射且控制到达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 根据该构成,由于通过反射体的镜面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棱镜片反射,且控制入射到棱镜片的光的入射角,因而从棱镜片射出的光增加,能够期待提高器具效率。 以下,参照图1至图9说明一种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表示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0例如为从天花板侧通过金属线等而悬挂的悬挂型器具。另外,也可以是直接安装于天花板等直接安装型器具。 照明装置10具备:器具主体11、光源单元12、电源单元13、棱镜片14以及反射单元15等。照明装置10形成为细长,并将照明装置10的两端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且将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两侧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并且,器具主体11形成细长的箱形,且在下表面形成有开口部18。器具主体11具有下侧以及长边方向的两端开口的细长的主体部19、以及安装于该主体部19的两端的端板20。 主体部19以及端板20例如由铝等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主体部19例如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 主体部19具有上表面部21以及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部22。在上表面部21的下表面突设有用于安装电源单元13的安装部23。在两侧的侧面部22的内表面突设有用于分别安装光源单元12、反射单元15以及棱镜片14的安装部24、25、26。 另外,光源单元12具备作为光源的发光模块29、覆盖该发光模块29的光扩散罩30、支承这些发光模块29以及光扩散罩30的支承板31。 发光模块29具备细长的基板32、在该基板32的安装面沿长边方向安装的多个发光元件33。发光元件33例如是LED元件。另外,也可以使用有机EL等的发光元件。 光扩散罩30具有透光性以及光扩散性。光扩散罩30覆盖发光模块29的整体且被安装于支承板31。光扩散罩30向反射体50的内侧空间50a突出。在光扩散罩30形成有与发光元件33对置且宽度方向剖面呈圆弧状的光扩散部34。 支承板31例如将金属板弯曲且形成为一体。在支承板31形成有安装发光模块29以及光扩散罩30的平板状的支承部35,并且从该支承部3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设有边缘部36。在两侧的边缘部36的前端形成有与器具主体11的安装部24抵接的抵接部37。在两侧的边缘部36的长边方向的多处固定有用于安装在器具主体11的安装部24的安装部件38。安装部件38例如由板簧构成,其一端通过螺丝39安装于边缘部36。安装部件38的另一端侧为自由端,且形成有与从器具主体11突出的安装部24卡合的卡合部40。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40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成L字形,且弹性抵接于安装部24的前端而向使支承板31的抵接部37抵接于安装部24的下表面的方向施力。 另外,电源单元13安装于器具主体11的安装部23,容纳于器具主体11内的上部侦U。在电源单元13的输入侧电连接有从器具主体11的外部插通到内部的电源线,在电源单元13的输出侧连接有与基板32电连接的输出线。并且,电源单元13例如将商用交流电源转换为预定的直流电源并供给到基板32的多个发光元件33,使多个发光元件33点亮。 另外,棱镜片14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材料使用树脂或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折射率为1.585的聚碳酸酯。 棱镜片14配置成封闭器具主体11的开口部18。棱镜片14具备平板状的薄板部42、以及从该薄板部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竖立的安装边缘43。在两侧的安装边缘43的外表面突设有与安装部24卡合的突起44。突起44形成在安装边缘43的长边方向的整个区域。 薄板部42的上表面是与发光模块29对置且来自发光模块29的光入射的入射面45。与入射面45相反一侧的薄板部42的下表面是将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46。在射出面46形成有多个棱镜47。如图4所示,棱镜47形成为截面为三角形状,且具有顶点的圆锥形或者角锥形。在棱镜47形成有朝向顶点倾斜的棱镜面47a。棱镜47形成于射出面46的整个区域。 另外,反射单元15设置于发光模块29与棱镜片14之间。反射单元15具备作为反射体的反射镜50。反射镜50具有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反射板51以及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反射板52,并且形成为上下开口的长方形框状。各反射板51、52的内表面形成为镜面51a、52a。两侧的反射板51从发光模块29侧朝向棱镜片14侧扩开且镜面51a形成为凹状的曲面,将来自发光模块29的光朝向棱镜片14反射,控制朝向棱镜片14的光的入射角。在两侧的反射板51的上端形成有与光源单元12的支承板31抵接的抵接部53。 在反射镜50的长边方向的多处,安装有用于将反射镜50安装于器具主体11的安装部件54。安装部件54例如由板簧构成,其上端通过螺丝55被固定于抵接部53。安装部件54的下端为自由端,并且形成有与从器具主体11突出的安装部25卡合的卡合部56。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6以向外侧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29);棱镜片(14),具有入射面(45)以及射出面(46),该入射面入射来自所述光源(29)的光,该射出面射出与从所述入射面(45)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的光;反射体(50),具有镜面(51a),该镜面配置于所述光源(29)与所述棱镜片(14)之间,并将来自所述光源(29)的光朝向所述棱镜片(14)反射并且控制到达所述棱镜片(14)的光的入射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静铃木则雅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