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622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属于实验设备领域,其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所述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有大鼠入口,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的底部设置有后肢开口槽,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大鼠颈部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根据大鼠躯干和头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适当的空间,对大鼠后肢活动进行合理的限制,方便科研工作者对大鼠后肢进行实验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属于实验设备领域,其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所述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有大鼠入口,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的底部设置有后肢开口槽,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大鼠颈部限位孔。本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根据大鼠躯干和头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适当的空间,对大鼠后肢活动进行合理的限制,方便科研工作者对大鼠后肢进行实验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专利说明】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
技术介绍
大鼠是最常用的生物医学实验动物之一。除了大鼠躯干外,对大鼠后肢的研究也日渐增加,如后肢的模型制备、关节手术和药物注射等。 通常在大鼠下肢实验过程中,需对动物进行麻醉,但存在以下问题:1、工作效率低:不同品系和年龄大鼠的麻醉条件和时间需要预实验摸索,并等待30min左右进入麻醉状态,工作效率低,特别是大批量动物实验和慢性实验反复麻醉的条件摸索耗时较多;2、动物安全隐患:①大鼠麻醉剂量与致死剂量较接近,麻醉剂量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死亡动物对麻醉剂存在耐药性,尤其是慢性实验时,随着麻醉次数增加麻醉剂用量必然增大,但却没有规律可循,麻醉剂控制不当将导致动物大量死亡;3、对实验药物潜在影响:麻醉剂可能对实验药物的治疗结果产生潜在影响;4、使用经济成本高:由于国家对毒麻药品的管控,导致麻醉药品难于购买且昂贵。 如能在大鼠清醒状态下开展下肢实验,则可避免上述问题。科研工作者采取了对大鼠躯干进行限制的办法进行实验,如CN103222900A—种大鼠固定器提出了用头部固定和尾部固定的方法对大鼠活动进行限制,但由于此装置是对躯干整体包括后肢进行了完全的限制,大鼠后肢被限制在装置内,所以无法对大鼠后肢进行医学实验。另外,专利CN203328842U公开了另一种大鼠固定器,其技术方案是将大鼠的头部和四肢直接固定在装置上,后肢的活动空间完全受限,不利于对后肢进行关节手术和模型制备等相关操作,同时,对头部并没有完全保护,容易导致伤人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以解决现有大鼠固定器对大鼠后肢没有合理固定而不利于对大鼠后肢进行实验操作的问题。 本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有大鼠入口,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的底部设置有后肢开口槽,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大鼠颈部限位孔。 进一步,所述大鼠头部容纳室为透光室,其内壁设置有与室外贯通的透光孔。 进一步,所述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大鼠躯干容纳室顶部可转动的压板,所述压板与大鼠躯干容纳室通过铰链联接,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压板限位插销。 进一步,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尾部开口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根据大鼠躯干和头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适当的空间,将大鼠的躯干和头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在此范围内为大鼠后肢设定了一个特定的活动空间,进而对大鼠后肢活动进行合理的限制,方便科研工作者对大鼠后肢进行实验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I和大鼠头部容纳室2,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有大鼠入口 3,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I的底部设置有后肢开口槽4,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I和大鼠头部容纳室2之间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大鼠颈部限位孔7。 本实施例的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I和大鼠头部容纳室2,分别对大鼠躯干和大鼠头部进行限制,在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了大鼠入口 3,可将大鼠从大鼠入口 3放入,然后用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将大鼠入口 3封住,并将大鼠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不能进行转动或翻身等动作,同时,隔板6上的大鼠颈部限位孔7可进一步对大鼠的头部进行限制,防止大鼠摇头、回头等动作影响实验操作,在此基础上,由于空间的限制,大鼠的后肢会自然的伸出后肢开口槽4,通过设置后肢开口槽4的不同长度对大鼠后肢活动的范围进行调节,将大鼠后肢限制在一个恰当的空间,方便科研人员对后肢进行相关的科研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大鼠头部容纳室2为透光室,其内壁设置有与室外贯通的透光孔8,由于大鼠具有喜光性,通过设置透光室,将大鼠的头部吸引到透光室里,使大鼠在头部容纳室2里保持实验需要的姿势,方便操作,同时,也可避免如现有技术中的大鼠伤人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大鼠躯干容纳室顶部可转动的压板9,所述压板与大鼠躯干容纳室通过铰链10联接,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压板限位插销11。压板9与大鼠躯干容纳室I通过铰链10联接,使用时只需轻推压板9即可将大鼠入口 3封住,并用设置在大鼠躯干容纳室的插销11对压板9位置进行固定,使压板9始终处于同一位置,确保压板9不至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大鼠对其猛烈冲击而被打开,提高了本装置的可靠性。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尾部开口槽5,可对大鼠尾部即尾巴部分进行限制,减少大鼠可活动部位,有利于进行实验操作,当进行实验操作时,若不对大鼠的尾部进行限制,大鼠则会利用尾部的力量进行挣脱,影响实验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有大鼠入口,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的底部设置有后肢开口槽,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大鼠颈部限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头部容纳室为透光室,其内壁设置有与室外贯通的透光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大鼠躯干容纳室顶部可转动的压板,所述压板与大鼠躯干容纳室通过铰链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鼠后肢活动限制装置,包括大鼠活动限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活动限制盒包括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设置有大鼠入口,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的底部设置有后肢开口槽,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还设置有大鼠躯干活动限制机构,所述大鼠躯干容纳室和大鼠头部容纳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大鼠颈部限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刘苹翁土军兰贵华唐铭贺龙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