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6357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由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浆、水性纳米水滑石浆、氨基树脂、水性色浆、成膜助剂、去离子水、分散剂、润湿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沉浆、增稠剂、附着力促进剂、流平剂组成。制备方法是:上述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先后混合即可得到。使用方法是:当以单组份烤漆来使用时,氨基树脂添加量为4~8%(重量份数计)。当以双组份自干型漆来使用时,其中氨基树脂添加量为0。该涂料在玻璃和塑料薄膜等表面上具有很好的附着力、且硬度高、耐老化性优、隔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由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浆、水性纳米水滑石浆、氨基树脂、水性色浆、成膜助剂、去离子水、分散剂、润湿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沉浆、增稠剂、附着力促进剂、流平剂组成。制备方法是:上述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先后混合即可得到。使用方法是:当以单组份烤漆来使用时,氨基树脂添加量为4~8%(重量份数计)。当以双组份自干型漆来使用时,其中氨基树脂添加量为0。该涂料在玻璃和塑料薄膜等表面上具有很好的附着力、且硬度高、耐老化性优、隔热效果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 法,特别是用于玻璃、塑料薄膜等需要尽量多让可见光透过又对室内采光影响不大且又有 隔热效果和装饰效果等表面的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更具体是涉 及一种在各类车辆包括铁路、客车巴士、轿车以及各种冷藏运输车、工程机械车辆和各种温 室大棚及各种建筑物的门窗所用的玻璃及塑料薄膜等表面的涂装,是一种既能隔热节能又 起到装饰保护的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
技术介绍
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耗中,建筑物采暖及空调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 重,其中门窗是太阳光能进入室内的重要通道。通过普通玻璃窗户的热损失有60%是通过 近红外线传递造成的,因此,减少红外辐射对窗户的节能尤为重要。当前能源日益短缺的 形势正困扰全球经济,降低能耗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水性玻璃透明隔热涂料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硬度低,不耐久;(2)传统的彩色涂料涂层置于阳光下 吸热、导热、放热是由于涂层中的颜料带有发色基团,而这些发色基团都具有吸光蓄能的作 用,即吸收红外线能量并转化为热能;所以目前市场上的玻璃透明隔热涂料很难调制成各 种颜色,目前玻璃透明隔热涂料主要品种是单一的灰色;(3)纳米ΑΤ0粉体的表面能很大, 极易发生团聚,这限制了它的使用。若能将其分散于液体中,成为更加稳定均匀的纳米浆 料,则能保持其纳米特性,极大发挥其的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利用本专利技术 的涂料,在玻璃和塑料薄膜等表面上具有很好的附着力、且硬度高、耐老化性优、隔热效果 好。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 利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涂料,当涂覆到玻璃和塑料薄膜等表面后,会形成附着力为0级、 硬度为1Η、可见光的透过率高于70%、对红外辐射反射率大于70%、对紫外线屏蔽率大于 95%、室内温度降低3-5°C、节约空调能耗25-35%,且可以调成各种颜色的具有良好装饰性 的完整涂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使纳米ΑΤ0能以纳米特性稳定均匀的分散在涂料中, 在比一般透明隔热涂料中添加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起到隔热效果。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使用方法, 对玻璃和塑料薄膜基材不需要进行前处理,直接喷涂或辊涂就可以获得高附着性、耐老化 优、隔热效果好和漂亮外观的涂层。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的技术方案是: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以重量份数计,由以 下组份组成: 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 32~60份 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Ο)浆 1(Γ20份 水性纳米水滑石浆 4~12份 氨基树脂 (Γ8份 水性色浆 〇. 1~3份 成膜助剂 3飞份 去离子水 6~12份 分散剂 0. 2、. 5份 润湿剂 0. f 0. 3份 PH调节剂 0. 1?0. 3份 消泡剂 0. 2、. 8份 防沉浆 0. 1~0. 5份 增稠剂 0. 2、. 5份 附着力促进剂 2· (Γ5. 0份 流平剂 0. f 0. 3份; 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固体含量为50土 1%,羟基含量3. 7?3. 9%,PH值为7. (T9. 0。所 述氨基树脂固体含量为98土1% ;所述的附着力促进剂为聚乙烯亚胺-醚化聚硅氧烷共聚物 或环氧官能团硅烷偶联剂。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二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所述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消泡剂、分散剂、润湿剂及部分去离子水依次加入到搅 拌釜中,在40(T800r/min转速条件下,搅拌5?10分钟; (2) 加入PH调节剂,将PH调节到8?9,在40(T800r/min转速条件下,搅拌1(Γ15分钟; (3 )依次加入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0 )浆、水性纳米水滑石浆、水性色浆、防沉 浆、成膜助剂、氨基树脂、附着力促进剂、增稠剂,在60(Tl000r/min转速条件下,搅拌分散 20?30分钟; (4) 加入流平剂,在40(T6(K)r/min转速条件下,搅拌分散5?10分钟; (5) 最后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调节粘度,在40(T60();r/min转速条件下,搅拌1(Γ?5分 钟,即可完成整个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过程; 其中,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0)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重量份数计, a) 先称取120份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0)粉体用80份甲苯浸泡10-14小时充分润湿 分散; b) 称取20份HDI、120份甲苯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均匀; c) 将步骤a)润湿分散好的40份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0)分散液滴加入到上述步骤b) 搅拌均匀的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加入80份无水甲苯,经超声波分散0. 8-1. 5小时后,然 后加入适量DBTDL,在氮气保护下,在7(T80°C下水浴反应16~20小时;再用无水甲苯、无水 丙酮依次洗涤三次,除去未反应的HDI,真空干燥,得到改性后的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0) 粉体; d) 称取80份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20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均 匀;然后加入上述步骤c)得到的20份改性后的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0)粉体,搅拌均匀 后,经超声波分散0. 8-1. 5小时后,升温至8(T90°C反应7-9小时后,降温出料,得到稳定分 散在水性羟基树脂中的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ΑΤΟ)浆料。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三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的使用方 法,包括: (1)当以单组份烤漆来使用时,其中氨基树脂添加量为4~8% (重量份数计),称取水性 彩色透明隔热涂料,以重量份数计,按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水=1 :〇.广〇. 3搅拌均匀后, 喷涂在基材上,然后放置ΚΓ20分钟,最后在140°C ?16(TC条件下烘烤2(Γ30分钟,烘烤固 化得到烤漆涂层。 (2)当以双组份自干型漆来使用时,其中氨基树脂添加量为0,称取水性彩色透明 隔热涂料,以重量份数计,按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水性纳米固化剂:水=4 :1 :0. Γ1. 6 搅拌均匀后,喷涂在基材上,自然干燥。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这种涂料所采用的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含量比较高,且含较多的羧基,所 以既可以与氨基反应做成单组份的烤漆,也可以与NC0基团反应做成双组份的自干型涂 料;由于巧妙搭配了不同类型的附着力促进剂,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涂料,能在玻璃和塑料薄膜等 表面上形成附着力为0级、硬度大于1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性彩色透明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                   32~60份 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浆         10~20份                  水性纳米水滑石浆                 4~12份氨基树脂                               0~8份水性色浆                               0.1~3份成膜助剂                               3~6份          去离子水                               6~12份分散剂                                  0.2~0.5份润湿剂                                  0.1~0.3份PH调节剂                              0.1~0.3份消泡剂                                  0.2~0.8份防沉浆                                  0.1~0.5份增稠剂                                  0.2~0.5份附着力促进剂                         2.0~5.0份流平剂                                  0.1~0.3份  ;其中,水溶型羟基丙烯酸树脂固体含量为50+1%, 羟基含量3.7~3.9%, PH值为7.0~9.0,所述氨基树脂固体含量为98+1%;所述的附着力促进剂为聚乙烯亚胺‑醚化聚硅氧烷共聚物或环氧官能团硅烷偶联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宁王雅丽陈仕箐肖富平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