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215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端子的成品率且抑制成本增高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0)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马达部(12)、以及从马达部(12)的轴向观察与马达部(12)并排配置的电路部(14)。定子具有呈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齿和卷绕于多个齿的多个绕组。定子中的所有的多个绕组以各个末端部(34U1~34W2)配置在与马达部(12)的中心轴(C)相比靠电路部(14)侧的方式卷绕于多个齿,电路部(14)与多个绕组的末端部(34U1~34W2)通过多个端子(16A~16D)而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端子的成品率且抑制成本增高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0)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马达部(12)、以及从马达部(12)的轴向观察与马达部(12)并排配置的电路部(14)。定子具有呈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齿和卷绕于多个齿的多个绕组。定子中的所有的多个绕组以各个末端部(34U1~34W2)配置在与马达部(12)的中心轴(C)相比靠电路部(14)侧的方式卷绕于多个齿,电路部(14)与多个绕组的末端部(34U1~34W2)通过多个端子(16A~16D)而接线。【专利说明】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如日本特开2010-273450号公报(图12)所示那样,有下述旋转电机,即具备:具 有转子及定子的马达部;以及从马达部的轴向观察,相对于马达部而向与马达部的轴向正 交的方向的一方侧偏离地配置的电路部。 在上述旋转电机中,定子具有呈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齿和卷绕于多个齿的多个绕 组。多个绕组的末端部沿着马达部的轴向延伸,电路部与多个绕组的末端部通过多个端子 而接线。根据上述旋转电机,由于将多个绕组的末端部与电路部的端子直接连接,因此能够 省略中间端子。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旋转电机中,多个绕组中的一部分绕组的末端部配置在与马 达部的中心轴相比靠电路部一侧(与马达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而剩余的绕组 的末端部配置在与马达部的中心轴相比靠与电路部的相反一侧(与马达部的轴向正交的 方向的另一方侧)。因此,对绕组进行接线的端子的结构复杂,有可能导致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增高的旋转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具备:电路部,从马达部的轴向 观察,相对于所述马达部而向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偏离地 配置;定子,具有呈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齿和卷绕于所述多个齿且具有沿着所述马达部的 轴向延伸的末端部的多个绕组,所述定子与转子共同构成所述马达部,并且,所有的所述多 个绕组以所述各个末端部配置在与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相比靠所述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 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多个齿;以及多个端子,对所述电路部与所述多个绕组的末端部进行接 线。 根据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定子中的所有的多个绕组以各个末端部配置在与马达 部的中心轴相比靠与马达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的方式卷绕于多个齿。因此,由于 能够简化对绕组进行接线的端子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高。 另外,作为所有的多个绕组中的各个末端部配置在与马达部的中心轴相比靠与马 达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的例子,优选以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第四方式的例子。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旋转电机是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所述马达部具 有三角形接线的三相绕组作为所述多个绕组,并且是10极12槽或14极12槽的外转子型 无刷马达,在将呈放射状地形成在所述定子的圆环部的周围的所述多个齿按朝所述定子的 周向一方侧依次设为第一齿?第十二齿、将所述定子的外周侧设为各齿的顶端侧的情况 下,第一相绕组以起绕的末端部向所述定子的轴向(以下仅称为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 配置在第一齿与第二齿之间,并在从第一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一齿之后,作 为跨接线向所述圆环部的轴向另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八齿,在从第八齿的顶端 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八齿之后,从第七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七齿,然后 作为跨接线向所述轴向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二齿,在从第二齿的顶端侧观察顺 时针地卷绕于第二齿之后,以终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齿与 第三齿之间。第二相绕组以起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十二齿 与第十一齿之间,并在从第十二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十二齿之后,作为跨接 线向所述轴向另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五齿,在从第五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 卷绕于第五齿之后,从第六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六齿,然后作为跨接线向所 述圆环部的轴向一方侧搭线而跨至第十一齿,在从第十一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 第十一齿之后,以终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十一齿与第十齿之 间。另外,第三相绕组以起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齿与第三 齿之间,并在从第三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三齿之后,作为第一跨接线向所述 圆环部的轴向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九齿,在从第九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 绕于第九齿之后,作为第二跨接线向所述轴向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四齿,在从 第四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四齿之后,作为跨接线向所述轴向另一方侧搭线而 跨至第十齿,在从所述第十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十齿之后,以终绕的末端部 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十齿与第十一齿之间,所述定子被配置为第一 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十齿、第十一齿、第十二齿位于与比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相比靠所述 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旋转电机是在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基础上,所述马 达部具有三角形接线的三相绕组作为所述多个绕组,并且是10极12槽或14极12槽的外转 子型无刷马达,在将呈放射状地形成在所述定子的圆环部的周围的所述多个齿按朝所述定 子的周向一方侧依次设为第一齿?第十二齿、将所述定子的外周侧设为各齿的顶端侧的情 况下,第一相绕组以起绕的末端部向所述定子的轴向(以下仅称为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 式配置在第一齿与第二齿之间,且在从第一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一齿之后, 作为跨接线向所述圆环部的轴向另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八齿,在从第八齿的顶 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八齿之后,从第七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七齿,然 后作为跨接线向所述轴向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二齿,在从第二齿的顶端侧观察 顺时针地卷绕于第二齿之后,以终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齿 与第三齿之间。第二相绕组以起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十二齿 与第十一齿之间,并在从第十二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十二齿之后,作为跨接 线向所述轴向另一方侧搭线而在圆环部处跨至第五齿,在从第五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 卷绕于第五齿之后,从第六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六齿,然后作为跨接线向所 述圆环部的轴向一方侧搭线而跨至第十一齿,在从第十一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 第十一齿之后,以终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十一齿与第十齿之 间。另外,第三相绕组以起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齿与第三 齿之间,并且在从第三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第三齿之后,从第四齿的顶端侧观 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四齿,然后作为跨接线向所述轴向另一方侧搭线而跨至第九齿,在从 第九齿的顶端侧观察逆时针地卷绕于第九齿之后,从第十齿的顶端侧观察顺时针地卷绕于 第十齿,然后以终绕的末端部向所述轴向一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十齿与第十一齿 之间,所述定子被配置为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十齿、第i^一齿、第十二齿位于与所述 马达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具备:电路部,从马达部的轴向观察,相对于所述马达部而向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偏离地配置;定子,具有呈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齿和卷绕于所述多个齿且具有沿着所述马达部的轴向延伸的末端部的多个绕组,所述定子与转子共同构成所述马达部,并且,所有的所述多个绕组以所述各个末端部配置在与所述马达部的中心轴相比靠所述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多个齿;以及多个端子,对所述电路部与所述多个绕组的末端部进行接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原良通大石将人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