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4914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3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家庭电源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式(额定电流)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线缆控制盒,所述线缆控制盒上连接有插头,且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中的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连接后,所述线缆控制盒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源工作功率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涉及电动汽车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家庭电源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式(额定电流)单一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线缆控制盒,所述线缆控制盒上连接有插头,且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中的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连接后,所述线缆控制盒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源工作功率相匹配。本技术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中。【专利说明】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动汽车依靠电能提供动力,对环境的污染远小于燃油汽车,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开发。 其中,电动汽车的电能来源于蓄电池,因此需要在电池的电量消耗后,不时地为其进行充电。具体地,可以选择交、直流电桩或家庭电源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现有技术中的家庭电源充电装置,通常包括供电插头、缆上控制盒、电缆及车辆插头。当进行充电时,将供电插头与家庭电源相连,车辆插头与充电设备上的车辆插座相连;因此电源中的电流将依次通过供电插头、缆上控制盒、电缆、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进入到汽车的充电设备中。 在使用上述家庭电源充电装置时,由于需保证充电设备的输入电流与充电装置的输出电流、以及充电装置的输入电流与家庭电源的输出电流保持一致,否则可能发生电源烧毁或者起火等现象(例如使用额定输入16A规格的充电装置在1A电源中充电,会造成1A电源烧毁甚至起火),因此用于家庭电源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式(额定电流)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家庭电源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式(额定电流)单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线缆控制盒,所述线缆控制盒上连接有插头,且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中的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连接后,所述线缆控制盒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源工作功率相匹配。 其中,所述线缆控制盒包括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上设有直流端口以及PWM端口 ;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还连接有电流选择盒,所述电流选择盒上设有4个对应不同电流大小的选择按钮,且所述电流选择盒与PWM端口相匹配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与插头连接的主火线端、主零线端以及主接地端,还包括主恒流端以及主射频端;所述主恒流端与所述插头的地线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以及第一电阻,且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一电阻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射频端与所述供电控制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开关以及第二电阻,且所述第二开关和第二电阻串联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临近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设置,且与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的直流端口和PWM端口选择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电阻末端相连接;所述直流端口的电压为12V直流电压;所述电流选择盒上的按钮对应的电流大小分别为8A、10A、13A以及16A。 实际应用时,所述充电设备包括车辆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车载充电机;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副火线端、副零线端、副接地端、副恒流端以及副射频端,所述副火线端和副零线端与所述车载充电机连接;所述副恒流端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副射频端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连接,且所述副射频端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之间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连接,且所述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副地线端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 其中,所述二极管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和第三开关同时与所述副地线端、车载充电机连接;所述车辆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的闭合,以使第四电阻串入。 具体地,所述线缆控制盒中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火线上设有第四开关、零线上设有第五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均受所述车辆控制装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连接,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直流端口连接后,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三电阻上的电压值、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一电阻上的电压值。 实际应用时,所述电流选择盒上按下所述电流按钮,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PWM端口连接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能够检测所述二极管输出端的PWM信号占空比,并将信号传送至所述车载充电机中。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包括线缆控制盒,该线缆控制盒上连接有插头,用于使线缆控制盒与家庭电源接口相连,且设有第一连接端;本充电系统中还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中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用于使线缆控制盒与充电设备相连;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连接后,线缆控制盒控制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插头连接的电源工作功率相匹配。由此分析可知,当进行充电时,将线缆控制盒上的插头与电源相连,第一连接端与充电设备上的第二连接端相连;并且线缆控制盒可以控制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输入电流)与插头连接的电源工作功率(输出电流)相匹配(例如,电源的输出电流为10A,线缆控制盒便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入电流为1A ;电源的输出电流为16A,线缆控制盒便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入电流为16A)。因此电源中的电流将依次通过线缆控制盒上的插头、线缆控制盒、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进入到(已通过线缆控制盒控制改变充电功率,并使充电功率与电源工作功率相一致的)汽车充电设备中,从而实现了家庭电源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式多样(额定电流可选择调控),且避免电源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不匹配,造成电源的烧损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流选择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a为插头、b为第一连接端、c为第二连接端;I为线缆控制盒、11为供电控制装置、111为直流端口、112为PWM端口、113为电流选择盒、A为(电流选择)按钮、B为急停开关;2为充电设备、21为车辆控制装置、22为车载充电机;L为主火线端、N为主零线端、PE为主接地端、CC为主恒流端、CP为主射频端、L ;为副火线端、N ;为副零线端、PE ;为副接地端、CC'为副恒流端、CP'为副射频端;S为互锁联动开关、SI为第一开关、S2为第二开关、S3为第三开关、S4为第四开关、S5为第五开关;R1为第一电阻、R2为第二电阻、R3为第三电阻、R4为第四电阻;D为二极管为火线、②为零线、③为接地线、④为连接确认线、⑤为控制确认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线缆控制盒1,线缆控制盒I上连接有插头a,且设有第一连接端b ;充电系统还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中的充电设备2,充电设备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端b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c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控制盒,所述线缆控制盒上连接有插头,且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中的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连接后,所述线缆控制盒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源工作功率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朱永利郭书钦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