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768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为克服现有支模装置使用不灵活,木材消耗量大,搬运、收纳均不便,受潮易变形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四条浇注边框,四条浇注边框围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环;所述的浇注边框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所述的单元模块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金属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用于与对应的模板螺钉连接的连接面和垂直于连接面的支撑面,两个框架的下部通过至少一个下定位件定位,上部通过至少一个上定位件定位。其优点是:尺寸可调,使用灵活,木材的消耗量少,且便于搬运和收纳,也不易因受潮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 
技术介绍
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是为了满足建筑物(例如厨卫间)的使用功能需求,在遇到洞口或者是边缘部分时,所做的具有一定厚度、一定高度并和周围混凝土板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构件。 授权公告号为CN20296992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边混凝土一次成型支模装置”,该装置由方形的内侧木模板和方形的外侧木模板围成一浇注环,内侧模和外侧模之间用内部U型箍和外部U型架固定,安装完成后,混凝土直接浇注在浇注环内,既能保证翻边混凝土的位置和截面的准确性,又能保证翻边混凝土与结构楼板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结构的自防水性能。该装置的缺陷是:方形木模板的尺寸固定,所构成的浇注环尺寸也固定不变,使用不灵活,尤其是在多个厨卫间面积大小不统一的情况下,需要预制多组不同尺寸的木模板,木材消耗量大;而且,方形木模板的体积大,搬运、收纳均不便;另外,大尺寸的木模板还存在稳定性差、受潮易变形而造成截面尺寸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尺寸可调,使用灵活,木材的消耗量少,且便于搬运和收纳,也不易因受潮而变形。 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它包括四条浇注边框,相邻的两条浇注边框互相垂直并通过一转角连接组件连接,四条浇注边框围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环;所述的浇注边框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所述的单元模块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金属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用于与对应的模板螺钉连接的连接面和垂直于连接面的支撑面,两个框架的下部通过至少一个下定位件定位,上部通过至少一个上定位件定位。 将原先的整体式方形木模板的结构改进为四个浇注边框围成一个浇注环的结构,且每个浇注边框由至少一个单元模块组成,这使得整个支模装置由多个单元模块拼接而成。在浇注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构件时,只需要增加或减少单元模块的数量即可,使用灵活,同时减少了木材的消耗量;而且,单元模块和转角连接组件的体积小,较整体式的方形木模板而言,便于搬运、收纳,也不易因受潮而变形;此外,单元模块的结构简单、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的转角连接组件包括两块互相垂直的转角模板和两个分别固定在转角模板外侧的转角框架,两个转角框架螺接;转角处的两个相邻的单元模块中,两块内模板相抵触且互相垂直,两块外模板分别与转角连接组件的两块转角模板拼接,外模板外侧的框架的侧边支撑面与转角框架的侧边螺接。这一设置,使得转角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与单元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固。 作为转角连接组件的一种结构改进,所述转角连接组件的两个转角框架中,其中一转角框架的侧边形成一用于与另一个转角框架的侧边贴合的贴合面,该贴合面上设有连接螺栓,两个转角框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这一设置,使得转角连接组件的部件少,装配方便。 作为转角连接组件的又一种结构改进,所述的转角连接组件还包括一根竖向设置的L形连接角钢,角钢的两个侧面分别与转角框架的侧面螺接。这一设置,使得转角连接组件的连接更加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的下定位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连接钢筋和两根对称设置在连接钢筋两端的竖向钢筋;两个框架均置于连接钢筋上,且两根竖向钢筋分别位于两个框架的外侧。这一设置,使得下定位件的结构简单,定位效果好,而且,下定位件在装配时直接与周围混凝土浇注梁或板焊接,钢筋的强度高,也便于焊接。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定位件为一根角钢,角钢的底面的两端对称开设两个条形孔,条形孔内穿设定位螺栓,上述两个框架的上支撑面上分别开设与定位螺栓对应的孔。这一设置,使得定位螺栓可以通过在条形孔内滑动而调整位置,从而适应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的宽度,即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宽度,(单元模块中的下定位件在浇注完成后与混凝土构件融为一体,上定位件、两块模板、两个框架均可重复利用),使用更加灵活,可以满足对混凝土构件不同截面宽度的要求。 作为改进,所述框架的中部还竖向设置一加强件,该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框架的上、下两侧边连接。这一设置,使得框架的强度更高。 作为改进,所述的浇注边框由两个单元模块首尾拼接而成;两个单元模块中,相邻的两个框架的侧边支撑面相抵,并由至少一个螺栓固定。这一设置,使得单元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整个支模装置由多个单元模块拼接而成,在浇注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构件时,只需要增加或减少单元模块的数量即可,使用灵活,同时减少了木材的消耗量;第二,单元模块和转角连接组件的体积小,较整体式的方形木模板而言,便于搬运、收纳,也不易因受潮而变形;第三,单元模块中的下定位件在浇注完成后与混凝土构件融为一体,上定位件、两块模板、两个框架均可重复利用,定位螺栓可以通过在条形孔内滑动而调整位置,从而适应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的宽度,即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宽度,使用更加灵活,能够满足对混凝土构件不同截面宽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转角连接组件放大后的爆炸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转角连接组件放大后的爆炸图。 图4为本技术的单元模块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单元模块放大后的爆炸图。 图中所示:1、浇注边框,2、转角连接组件,21、转角模板,22、转角框架,23、贴合面,24、角钢,3、单元模块,31、内模板,32、外模板,33、框架,34、连接面,35、支撑面,36、加强件,4、下定位件,41、连接钢筋,42、竖向钢筋,5、上定位件,51、条形孔,52、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它包括四条浇注边框1,相邻的两条浇注边框1互相垂直并通过一转角连接组件2连接,四条浇注边框1围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环。所述的浇注边框1由两个单元模块3首尾拼接而成。如图4、图5所示,单元模块3包括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内模板31的内侧和外模板32的外侧均固定有金属框架33,所述的框架33包括用于与对应的模板螺钉连接的连接面34和垂直于连接面34的支撑面35,两个框架33的下部通过两个下定位件4定位,上部通过三个上定位件5定位。两个单元模块3中,相邻的两个框架33的侧边支撑面相抵,并由至少一个螺栓固定。 所述的下定位件4包括一水平设置的连接钢筋41和两根对称设置在连接钢筋41两端的竖向钢筋42;两个框架33均置于连接钢筋41上,且两根竖向钢筋42分别位于两个框架33的外侧。 所述的上定位件5为一根角钢,角钢的底面的两端对称开设两个条形孔51,条形孔51内穿设定位螺栓52,上述两个框架33的上支撑面上分别开设与定位螺栓52对应的孔。 所述框架33的中部还竖向设置一加强件36,该加强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条浇注边框(1),相邻的两条浇注边框(1)互相垂直并通过一转角连接组件(2)连接,四条浇注边框(1)围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环;所述的浇注边框(1)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模块(3);所述的单元模块(3)包括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内模板(31)的内侧和外模板(32)的外侧均固定有金属框架(33),所述的框架(33)包括用于与对应的模板螺钉连接的连接面(34)和垂直于连接面(34)的支撑面(35),两个框架(33)的下部通过至少一个下定位件(4)定位,上部通过至少一个上定位件(5)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条浇注边框(1),相邻的两条浇注边框(1)互相垂直并通过一转角连接组件(2)连接,四条浇注边框(1)围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环;所述的浇注边框(1)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模块(3);所述的单元模块(3)包括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内模板(31)的内侧和外模板(32)的外侧均固定有金属框架(33),所述的框架(33)包括用于与对应的模板螺钉连接的连接面(34)和垂直于连接面(34)的支撑面(35),两个框架(33)的下部通过至少一个下定位件(4)定位,上部通过至少一个上定位件(5)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角连接组件(2)包括两块互相垂直的转角模板(21)和两个分别固定在转角模板(21)外侧的转角框架(22),两个转角框架(22)螺接;转角处的两个相邻的单元模块(3)中,两块内模板(31)相抵触且互相垂直,两块外模板(32)分别与转角连接组件(2)的两块转角模板(21)拼接,外模板(32)外侧的框架(33)的侧边支撑面与转角框架(22)的侧边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连接组件(2)的两个转角框架(22)中,其中一转角框架的侧边形成一用于与另一个转角框架的侧边贴合的贴合面(23),该贴合面(23)上设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成红金邦彦陈春波齐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