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135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包括分布在反应槽的底部的循环药液分流盒和多个进液管道;每个进液管道都有两部分:前段管道Ⅰ和一端部封口的后段管道Ⅱ;前段管道Ⅰ与循环药液分流盒固定并连通,后段管道Ⅱ与前段管道Ⅰ固定并连通;前段管道Ⅰ和后段管道Ⅱ固定在反应槽的底面上,二者上端部分别开有多个喷水孔;前段管道Ⅰ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少于后段管道Ⅱ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链式制绒装置使溶液由底部向上流动,垂直方向对流充分,使亚硝酸能够充分溶解到槽内溶液中,使溶液活性的保持能力得到提高;且使溶液上层与下层温差减小,降低了制绒腐蚀深度偏差,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包括分布在反应槽的底部的循环药液分流盒和多个进液管道;每个进液管道都有两部分:前段管道Ⅰ和一端部封口的后段管道Ⅱ;前段管道Ⅰ与循环药液分流盒固定并连通,后段管道Ⅱ与前段管道Ⅰ固定并连通;前段管道Ⅰ和后段管道Ⅱ固定在反应槽的底面上,二者上端部分别开有多个喷水孔;前段管道Ⅰ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少于后段管道Ⅱ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使用本技术的链式制绒装置使溶液由底部向上流动,垂直方向对流充分,使亚硝酸能够充分溶解到槽内溶液中,使溶液活性的保持能力得到提高;且使溶液上层与下层温差减小,降低了制绒腐蚀深度偏差,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专利说明】—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制造工艺中,制绒工艺是关键的一步,制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池片的性能,其中对混酸溶液中亚硝酸的溶度(药业的浓度)、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最为关键。传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制绒工艺采用药液在反应槽两侧溢流、药液浸没多晶硅电池片的方式进行制绒。这种方式,多晶硅电池片位于设备的反应槽上部,测量混酸溶液温度的传感器位于反应槽底部,进液管路位于反应槽底部的一端;其进液方式采用进液管路在反应槽底部的一端向另一端缓慢推进,该进液方式导致进入的溶液只在水平方向流动,在垂直方向没有有效的对流,使硅片处溶液温度与温度传感器处的溶液温度存在差异,制绒的化学反应为连续性放热反应,生产时溶液表面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现有设备结构条件下,在工艺槽内与硅片发生化学反应处的混酸溶液温度控制的精确性及稳定性较差。由于工艺槽内溶液在垂直方向无有效的对流,同时导致溶液表面的亚硝酸溶度高,溶液底部的亚硝酸溶度低。由于设备排风的作用,制绒槽内上部溶液的亚硝酸分解挥发速度很快,使溢流回到设备下部储液槽内的溶液亚硝酸含量低,混酸溶液中亚硝酸的溶度直接影响到硅片与混酸溶液反应的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使用该药液循环管路的链式制绒装置使溶液由底部向上流动,垂直方向对流充分,使亚硝酸能够充分溶解到槽内溶液中,使溶液活性的保持能力得到提高;且使溶液上层与下层温差减小,降低了制绒腐蚀深度偏差,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包括分布在反应槽的底部的循环药液分流盒和多个进液管道;每个进液管道都有两部分:前段管道I和一端部封口的后段管道II ;前段管道I与循环药液分流盒固定并连通,后段管道II与前段管道I固定并连通;前段管道I和后段管道II固定在反应槽的底面上,二者上端部分别开有多个喷水孔;前段管道I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少于后段管道II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 上述所述的前段管道I比后段管道II短,前段管道I和后段管道II间隔距离开有多组喷水孔;前段管道I上间隔的距离长于后段管道II上间隔的距离;且前段管道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少于后段管道I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 上述所述的前段管道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设置为2个,2个喷水孔之间的夹角为60° —120° ;后段管道I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设置为3个,相邻喷水孔之间的夹角为30° — 60°。喷水孔的直径为2毫米 上述所述的前段管道I和后段管道II都为聚偏氟乙烯管。 由于本技术的药液循环管路使溶液由底部向上流动,垂直方向对流充分,使反应槽内的药液在垂直方向的温度差降低,从而提升了药液温度控制的精确性及稳定性,使混酸溶液中的亚硝酸溶度保持稳定,使电池片的制绒腐蚀深度偏差降低,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同时使亚硝酸能够充分溶解到槽内溶液中,随着溶液流入设备下部储液槽内,储液槽为密封结构,使亚硝酸更多且更长时间的保持在混酸溶液中,从而使溶液活性的保持能力得到提高,加快了硅片与混酸溶液反应的速率,降低了制绒时间,提高了制绒效率。 表I和表2为本技术使用前后制绒腐蚀深度均匀性对比,从表I和表2中可以看出制绒腐蚀深度偏差由5.55%降低到了 1.28%。由此可见本技术应用后,制绒腐蚀深度的均匀性得到很大改善。 表I本技术应用前腐蚀深度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反应槽的底部的循环药液分流盒和多个进液管道;每个进液管道都有两部分:前段管道I和一端部封口的后段管道II ;前段管道I与循环药液分流盒固定并连通,后段管道II与前段管道I固定并连通;前段管道I和后段管道II固定在反应槽的底面上,二者上端部分别开有多个喷水孔;前段管道I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少于后段管道II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段管道I比后段管道II短,前段管道I和后段管道II间隔距离开有多组喷水孔;前段管道I上间隔的距离长于后段管道II上间隔的距离;且前段管道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少于后段管道I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段管道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设置为2个,2个喷水孔之间的夹角为60° —120° ;后段管道II上每组的喷水孔的数量设置为3个,相邻喷水孔之间的夹角为30。一6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段管道I和后段管道II都为聚偏氟乙烯管。【文档编号】C30B33/10GK203923464SQ201420207179【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7日 【专利技术者】周莹, 殷国安, 田娜, 郑会刚, 杨艳景, 郄亚松 申请人: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装置中用药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反应槽的底部的循环药液分流盒和多个进液管道;每个进液管道都有两部分:前段管道Ⅰ和一端部封口的后段管道Ⅱ;前段管道Ⅰ与循环药液分流盒固定并连通,后段管道Ⅱ与前段管道Ⅰ固定并连通;前段管道Ⅰ和后段管道Ⅱ固定在反应槽的底面上,二者上端部分别开有多个喷水孔;前段管道Ⅰ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少于后段管道Ⅱ上开有的喷水孔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莹殷国安田娜郑会刚杨艳景郄亚松
申请(专利权)人: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