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072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屏蔽层,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包括:至少一条接地引线;形成在所述基片上的第一压印层,所述第一压印层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及,形成于所述凹槽中的导电网格;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屏蔽层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通过引入接地的屏蔽层,可防止ESD(静电放电)破坏及其他信号干扰,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屏蔽层,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包括:至少一条接地引线;形成在所述基片上的第一压印层,所述第一压印层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及,形成于所述凹槽中的导电网格;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屏蔽层之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通过引入接地的屏蔽层,可防止ESD(静电放电)破坏及其他信号干扰,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专利说明】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生物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等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多使用口令、图形等形式来实现对其终端设备的密码保护。 然而,对于口令、图形等加密方式,用户需记住设定的口令和/或图形;此外,在公共场合,还存在密码泄露的危险。而为了提高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口令和图形的复杂度,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用户记忆的难度,造成安全与易用之间的冲突。 指纹是由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组成,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其复杂程度可提供用于识别的足够特征。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而无需用户记忆。 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材衬底上形成导电电路,当手指与传感器接触时,通过指纹脊的凸起和指纹谷的凹陷所产生的不同电容值来探测指纹图案。 在通过指纹识别传感器来进行指纹识别时,人的手指指纹面与指纹识别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如果距离过远,则很难形成准确的指纹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抵抗电磁干扰及静电放电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可适用于终端设备上,尤其适用于透明盖板为一体式设计而无需内嵌实体按键的终端设备。 本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屏蔽层,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包括:至少一条接地引线;形成在所述基片上的第一压印层,所述第一压印层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及,形成于所述凹槽中的导电网格;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屏蔽层之上。 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为纳米银金属网格。 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为规则性导电网格或非规则形导电网格。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片上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所述至少一条接地引线通过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以接地。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通孔的直径在20 μ m-45 μ m范围内。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侧引线,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其中,所述基片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应设置的第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侧面;所述侧引线设置于所述侧面;所述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地引线,另一端连接所述侧引线;以及,所述第二引线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侧引线。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挠性基材及引线;其中,所述基片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应设置的第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侧面;所述挠性基材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并沿所述侧面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二面,且至少部分地覆盖于所述第二面;所述屏蔽层设置于所述挠性基材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引线设置在所述挠性基材上,所述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地引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面。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屏蔽环;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位于所述屏蔽环之内。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环为规则的导电网格结构或非规则的导电网格结构。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若干发射电极和若干接收电极;所述若干发射电极和所述若干接收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上,彼此大致垂直相交;在所述若干发射电极与所述若干接收电极的两两交接处,接收电极上形成有一层绝缘层,并于所述绝缘层之上,跨接有导电线路以电连接被所述绝缘层分隔为两部分的发射电极。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第二压印层,至少一感应电极和若干驱动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和若干驱动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二压印层之中,所述若干驱动电极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所述若干驱动电极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检测间隙。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等间距设置,且其间距值范围为40 μ m-60 μ m ;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其宽度值范围为20 μ m-45 μ m范围内;所述多个检测间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在20μπι-40μπι范围内;所述感应电极的宽度在20 μ m-45 μ m 范围内。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和若干驱动电极为导电网格结构。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保护层,形成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之上。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类金刚石碳、二氧化硅、UV胶。 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 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 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通过引入接地的屏蔽层和屏蔽环,可防止ESD(静电放电)破坏及其他信号干扰,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可靠性;此外,该检测组件将其中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和屏蔽层等置于终端的透明盖板上,可不破坏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为一体式的设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的屏蔽层的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屏蔽层的导电网格的形状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接地引线接地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接地引线接地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接地引线接地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的AA’线得到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8中的BB’线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所描述的特征或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屏蔽层,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包括:至少一条接地引线;形成在所述基片上的第一压印层,所述第一压印层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及,形成于所述凹槽中的导电网格;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屏蔽层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强丁国栋蒋亚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