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166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其中,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具有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应的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侧面;挠性基材,设置在基片的第一面,并沿基片的侧面弯折延伸至基片的第二面且至少部分地覆盖于基片的第二面;触摸元件,设置于挠性基材上,且位于基片的第二面;指纹检测元件,设置于挠性基材上,且位于基片的第一面;以及引线,设置在挠性基材上,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指纹检测元件,另一端延伸至基片的第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并且不需要借助实体按键,而是在如显示屏的非显示区透明盖板上进行指纹识别,扩展了指纹识别的实际应用,尤其适用于没有实体HOME键的安卓手机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其中,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具有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应的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侧面;挠性基材,设置在基片的第一面,并沿基片的侧面弯折延伸至基片的第二面且至少部分地覆盖于基片的第二面;触摸元件,设置于挠性基材上,且位于基片的第二面;指纹检测元件,设置于挠性基材上,且位于基片的第一面;以及引线,设置在挠性基材上,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指纹检测元件,另一端延伸至基片的第二面,本技术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并且不需要借助实体按键,而是在如显示屏的非显示区透明盖板上进行指纹识别,扩展了指纹识别的实际应用,尤其适用于没有实体HOME键的安卓手机等。【专利说明】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指纹识别领域,特别是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以及具有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终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便携式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且这种多样化的功能方便了用户。但是,便携式终端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性的同时,携带了太多的私人信息,如果这种便携式终端一旦丢失或者被盗,则这些信息由于没有进行相关的保护,因此很容易泄漏出去,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在便携式终端上做一些保密方面的设置显得非常必要。 传统的具备触摸屏的便携式终端的保密功能无非是在便携式终端上设置如键盘锁等软件功能,并通过输入密码来实现保密。这种传统的具备触摸屏的便携式终端,通常键盘锁以按键形式突出地设置于便携式终端的边缘侧,因此用户在抓捏便携式终端时或无意间会按压键盘锁,从而驱动便携式终端,消耗便携式终端的电量。并且,由于在便携式终端的边缘侧设置了键盘锁,从而给人以不平滑、不整齐的感觉,降低便携式终端的外观品质。同时,当通过输入密码来实现保密时,每次都要输入密码,因此显得比较麻烦,而且密码容易被破解导致保密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以及具有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电子装置,在例如便携式终端等电子装置上实现指纹识别。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 基片,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应的第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侧面; 挠性基材,设置在所述基片的第一面,并沿所述基片的侧面弯折延伸至所述基片的第二面且至少部分地覆盖于所述基片的第二面; 触摸元件,设置于所述挠性基材上,且位于所述基片的第二面; 指纹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挠性基材上,且位于所述基片的第一面;以及 引线,设置在所述挠性基材上,所述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指纹检测元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片的第二面; 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元件包括: 第一感应电极; 多条第一驱动电极,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并排布置且彼此间隔开,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多个第一检测间隙; 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 多条第二驱动电极,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并排布置且彼此间隔开,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多个第二检测间隙,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指纹检测元件还包括第一参考电极和第二参考电极,所述第一参考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平行地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参考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平行地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与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指纹检测元件还包括多条第一虚设驱动电极和多条第二虚设驱动电极,所述多条第一虚设驱动电极并排布置且彼此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一虚设驱动电极与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的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多条第二虚设驱动电极并排布置且彼此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二虚设驱动电极与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参考电极的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优选地,相邻第一驱动电极之间的节距及相邻第二驱动电极之间的节距彼此相等且在50至60 μ m范围内;第一驱动电极的宽度及第二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在20至45 μ m范围内;第一检测间隙和第二检测间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在20至40 μ m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触摸元件至少包括 第二透光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挠性基材上,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多条电极引线; 第一基材,形成于所述第二透光导电层上;以及 第一透光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上,包括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多条电极引线; 其中,所述第二透光导电层与指纹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挠性基材之间的同一层。 优选地,所述指纹检测元件随所述挠性基材,从所述基片的第一面沿所述基片的侧面弯折延伸至所述基片的第二面。 优选地,所述指纹检测元件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形成的图案至少一部分由导电网格构成。 优选地,所述指纹检测元件和引线通过溅镀或是丝印的方式形成于挠性基材上。 优选地,所述挠性基材中形成有凹槽,所述指纹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基片的第一面和侧面均设有容置所述挠性基材的凹台。 优选地,还包括一指纹识别芯片,设置于所述基片的第二面的挠性基材,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对用户移动手指与所述指纹检测元件之间的耦合敏感。 优选地,所述挠性基材与所述基片的第一面之间设有第一粘合层;所述挠性基材与所述基片的第二面之间设有第二粘合层。 优选地,所述触摸元件位于所述挠性基材与基片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一保护层,至少覆盖所述指纹检测元件和所述基片的第一面的挠性基材,所述保护层为类钻碳镀膜或高透防指纹AF膜。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具有指纹识别检测功能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 优选地,所述基片为触摸显示屏的透明盖板,所述指纹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触摸显示屏的非显示区。 根据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例如便携式终端等电子装置上实现指纹识别,并且不需要借助实体按键,而是在如显示屏的非显示区透明盖板上进行指纹识另IJ,扩展了指纹识别的实际应用,尤其适用于没有实体HOME键的安卓手机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用于指纹识别检测的电子装置; 图2为图1中S区域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基片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基片的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指纹检测元件的第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指纹检测元件的第二种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指纹检测元件的第三种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指纹检测元件的第四种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用于指纹识别检测的电子装置的制造过程中的剖面图;以及 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用于指纹识别检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基片 a第一面 b第二面 c侧面 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应的第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侧面;挠性基材,设置在所述基片的第一面,并沿所述基片的侧面弯折延伸至所述基片的第二面且至少部分地覆盖于所述基片的第二面;触摸元件,设置于所述挠性基材上,且位于所述基片的第二面;指纹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挠性基材上,且位于所述基片的第一面;以及引线,设置在所述挠性基材上,所述引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指纹检测元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片的第二面;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元件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多条第一驱动电极,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并排布置且彼此间隔开,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多个第一检测间隙;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多条第二驱动电极,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并排布置且彼此间隔开,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多个第二检测间隙,所述多条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多条第一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安鹏谭强丁国栋蒋亚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