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243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包括芯轴、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第二锥形涨套、压紧套和螺母,芯轴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床主轴连接的螺纹孔,芯轴上依次设有夹持段、压紧段和螺纹段,夹持段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条形键槽,条形键槽内设有条形键,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和第二锥形涨套依次套设在夹持段上,条形键限制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和第二锥形涨套绕芯轴转动,压紧套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夹持段和螺纹段上,中部套设在压紧段上,螺母旋合在螺纹段上。该夹具不仅能够满足不同长径比的电机机壳装夹要求,而且装夹后机壳不变形,无基准误差,同心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包括芯轴、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第二锥形涨套、压紧套和螺母,芯轴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床主轴连接的螺纹孔,芯轴上依次设有夹持段、压紧段和螺纹段,夹持段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条形键槽,条形键槽内设有条形键,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和第二锥形涨套依次套设在夹持段上,条形键限制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和第二锥形涨套绕芯轴转动,压紧套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夹持段和螺纹段上,中部套设在压紧段上,螺母旋合在螺纹段上。该夹具不仅能够满足不同长径比的电机机壳装夹要求,而且装夹后机壳不变形,无基准误差,同心度较高。【专利说明】一种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精车用夹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大长径比的电机机壳的精车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根据市场需求,伺服异步电机及伺服直流串励电机的转动惯量要求越小越好,电机输出转矩及输出功率不变,因此电机设计的长径比比较大,对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电机机壳加工是其中最大的难点。市场要求能批量生产,电机机壳米用6063铝拉伸机壳,机械强度满足要求;机壳的壁较薄,常规车削加工为:内孔和一端止口一次装夹加工,再以加工的止口定位用螺钉拉紧后加工另一止口。而现在长径比加大后,以该方法加工合格率低,加工效率也低,装配后的成品同心度不理想。原因在于,在进行装夹加工时,由于夹紧力而导致机壳变形,加工完毕从机床取下后,机壳出现回弹,机壳装夹及加工时的止口基准中心与定子部件的基准不是同一基准,于是产生了一个转换基的差值(基准误差),再加上机壳变形,误差更大。 【专利技术内容】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机机壳装夹容易导致机壳变形,使机壳的止口基准中心与定子部件的基准产生基准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包括芯轴、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第二锥形涨套、压紧套和螺母,芯轴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床主轴连接的螺纹孔,芯轴上依次设有夹持段、压紧段和螺纹段,夹持段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条形键槽,条形键槽内设有条形键,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和第二锥形涨套依次套设在夹持段上,条形键限制挡圈、第一锥形涨套、定位套和第二锥形涨套绕芯轴相对转动,压紧套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夹持段和螺纹段上,中部套设在压紧段上,螺母旋合在螺纹段上。 采用在芯轴上设置第一锥形涨套和第二锥形涨套来对电机机壳进行装夹,由于采用径向涨紧来对机壳内圆进行装夹,不会导致机壳发生变形的问题,而且机壳夹紧是整圆径向力夹紧,使机壳内圆在装夹时变成整圆,与定子铁芯和机壳之间的实际配合情况相同,也就不会产生基准误差;采用不同长度的定位套来调节第一锥形涨套和第二锥形涨套之间的距离,来满足不同长径比的电机机壳装夹要求。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第一锥形涨套和第二锥形涨套都由锥套和涨套组成,涨套的内部设有内圆锥面,外圆周上设有延伸至圆锥面的膨胀缝隙,锥套的外圆锥面与内圆锥面紧密配合。采用锥套和涨套的配合使沿轴向的推力转换为整圆径向力,从而实现对电机机壳的装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夹持段的直径大于压紧套中部的内径。将夹持段的直径设计为大于压紧套中部的内径,能够防止沿轴向的推进量过大导致第一锥形涨套和第二锥形涨套损坏。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夹持段与第一锥形涨套以及第二锥形涨套之间的配合间隙不大于0.005_。采用不大于0.005mm的间隙配合,能够满足电机机壳加工时的同心度要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采用在芯轴上设置第一锥形涨套和第二锥形涨套来对电机机壳进行装夹,由于采用径向涨紧来对机壳内圆进行装夹,不会导致机壳发生变形的问题,而且机壳夹紧是整圆径向力夹紧,使机壳内圆在装夹时变成整圆,与定子铁芯和机壳之间的实际配合情况相同,也就不会产生基准误差;(2)采用不同长度的定位套来调节第一锥形涨套和第二锥形涨套之间的距离,来满足不同长径比的电机机壳装夹要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挡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涨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锥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定位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压紧套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机机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技术的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包括芯轴1、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第二锥形涨套5、压紧套6和螺母7,其中,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都可以是现有的带有键槽的普通锥形涨套,芯轴I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床主轴连接的螺纹孔9,芯轴I上依次设有夹持段10、压紧段12和螺纹段13,夹持段10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条形键槽11,条形键槽11内设有条形键27,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和第二锥形涨套5依次套设在夹持段10上,为了满足同心度的要求,夹持段10与第一锥形涨套3以及第二锥形涨套5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不大于0.005mm,在挡圈2和定位套4内圈上分别设有挡圈键槽14和定位套键槽22,在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的内圈同样也设有锥形涨套键槽,条形键27通过挡圈键槽14、定位套键槽22、锥形涨套键槽来限制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和第二锥形涨套5绕芯轴I相对转动,即跟随芯轴I 一起转动,并可以沿芯轴I的轴向进行来回滑动,压紧套6的夹持端23和螺纹端25的分别套设在夹持段10和螺纹段13上,中部24套设在压紧段12上,螺母7旋合在螺纹段13上。 如图1、4和5所示,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都由锥套15和涨套16组成,涨套16的内部设有内圆锥面18,外圆周上设有延伸至圆锥面18的膨胀缝隙19,锥套15的外圆锥面21与内圆锥面18紧密配合。在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的锥套15和涨套16上分别设有锥套键槽20和涨套键槽17,条形键27通过挡圈键槽14、定位套键槽 22锥套键槽20和涨套键槽17来限制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和第二锥形涨套5绕芯轴I转动, 如图1和7所示,为了进一步防止沿轴向的推进量过大导致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损坏,将夹持段10的直径设置为大于压紧套6的中部24的内径,当螺母7推动压紧套6轴向压进时,由于夹持段10的直径大于中部24的内径,使得压紧套6不得超量推进,从而实现对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的保护。 本技术的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在工作时,首先根据不同长径比的电机机壳选择合适长度的定位套4,以及合适直径大小的第一锥形涨套3和第二锥形涨套5,将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和第二锥形涨套5依次安装在夹持段10上,再将压紧套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夹持段10和螺纹段13上,中部套设在压紧段12上,螺母7旋合在螺纹段13上,通过旋合螺母7,使螺母7对压紧套6形成轴向的推力,压紧套6再将轴向的推力传递给锥套15,再通过锥套15的外圆锥面21挤压内圆锥面18,使膨胀缝隙19涨开,对如图8所示的电机机壳8的内圆面26进行涨紧,从而将沿轴向的推力转换为整圆径向力,从而实现对电机机壳8的装夹。【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长径比电机机壳精车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第二锥形涨套(5)、压紧套(6)和螺母(7),所述芯轴(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床主轴连接的螺纹孔(9),所述芯轴(1)上依次设有夹持段(10)、压紧段(12)和螺纹段(13),所述夹持段(10)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条形键槽(11),所述条形键槽(11)内设有条形键(27),所述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和第二锥形涨套(5)依次套设在夹持段(10)上,所述条形键(27)限制挡圈(2)、第一锥形涨套(3)、定位套(4)和第二锥形涨套(5)绕芯轴(1)相对转动,所述压紧套(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夹持段(10)和螺纹段(13)上,中部套设在压紧段(12)上,所述螺母(7)旋合在螺纹段(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小春张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