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棉田的高效喷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054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18
一种适用于棉田的高效喷雾机,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包括支架、风机、风机动力系统、药箱、药泵,风机、药箱、风机动力系统分别固定在支架上,药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药泵进口端连接,风机动力系统通过皮带轮转动机构与风机传动连接;支架设有喷头安装支架,在喷头安装支架上设置多个分行器、直喷同、斜喷筒;各直喷筒、斜喷筒的出风口处分别设置进药喷头;风机与所述各直喷筒、斜喷筒之间设置风幕,风幕的进风口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风幕的出风口分别于各直喷筒、斜喷筒连接。本喷雾机施药均匀、穿透力强、单位面积用药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棉田的高效喷雾机,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包括支架、风机、风机动力系统、药箱、药泵,风机、药箱、风机动力系统分别固定在支架上,药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药泵进口端连接,风机动力系统通过皮带轮转动机构与风机传动连接;支架设有喷头安装支架,在喷头安装支架上设置多个分行器、直喷同、斜喷筒;各直喷筒、斜喷筒的出风口处分别设置进药喷头;风机与所述各直喷筒、斜喷筒之间设置风幕,风幕的进风口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风幕的出风口分别于各直喷筒、斜喷筒连接。本喷雾机施药均匀、穿透力强、单位面积用药量少。【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棉田的高效喷雾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涉及适用于棉田施药的高效喷雾机。
技术介绍
棉田的施药,国内使用纯压力雾化喷雾机施药,在棉田生产中,为了达到全自动机械化,在棉花收获之前需要打脱叶剂,由于脱叶剂价格昂贵,因此用药量需要严格控制,每亩棉田按需控制在3(T35KG的用药量,而现有的纯压力雾化喷雾施药,难以达到用药量的控制;现采用稀释药液来控制每亩施药的用量,稀释后的脱叶剂严重影响脱叶效果,最后脱叶不干净,导致棉花收获后含杂质较多,大面积的棉田,一年下来损失数亿元,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高效的喷雾机来喷洒脱叶剂。 新疆棉花的植株高度一般控制在75cm,植株在20cm左右开始分叉,即棉花植株的上部55cm需要施药,现有的喷雾机能够对顶部的20cm施药,下部35cm的枝叶用一施药竖杆进行施药,这种施药竖杆不能穿过较厚的枝叶,施药效果差,施药不均匀,导致防治和脱叶效果差;现有的喷雾机能够对顶部的20cm施药,但是这种喷雾机的喷嘴的出风的压力低、穿透力不强,对枝叶的吹动、翻转效果不好,且喷雾幅宽较窄,单位面积所需的用药量增大,用药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药均匀、穿透力强、单位面积用药量少的适用于棉田的高效喷雾机。 本技术包括支架、风机、风机动力系统、药箱、药泵,所述风机、药箱、风机动力系统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药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药泵进口端连接,所述风机动力系统通过皮带轮转动机构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所述支架设有喷头安装支架,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设置多个分行器、直喷筒、斜喷筒,所述各分行器分别固定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所述各直喷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各分行器内,所述直喷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所述直喷筒的出风口朝向植株;所述斜喷筒固定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所述斜喷筒设置在所述直喷筒的上方,所述各斜喷筒的出风口分别朝向植株;所述各直喷筒、斜喷筒的出风口处分别设置进药喷头,所述各进药喷头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药泵的出液口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各直喷筒、斜喷筒之间设置风幕,所述风幕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风幕的出风口分别于各直喷筒、斜喷筒连接。 本技术使用时通过风机动力系统带动风机转动,产生高压、高速风,高速风通过风幕送入直喷管、斜喷管,使得直喷管、斜喷管内进药喷头送入的药液雾化、喷出,落到植株枝叶上的雾滴均匀;分行器可以拨开棉花枝叶,且在高压、高速风的作用下,吹翻叶片,使得雾滴落到叶片正反面,叶片粘药均匀;直喷管用于对棉花植株冠部下35cm的枝叶施药,斜喷管则是对棉花植株冠部上20cm的枝叶施药,保证了整个棉花植株的充分、全面粘药,在喷洒脱叶剂后,叶片全部脱落,避免了棉花采摘后,污染棉花,保证了棉花收益。 本技术所述的分行器包括前部导向总成、后部缓冲导向总成,所述前部导向总成包括至少一层由两根导杆组成V型的前部导向架,所述各层前部导向架相互平行,所述各前部导向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后部缓冲导向总成前端,在所述前部导向总成、后部导向总成上分别连接与相应的机架连接的连接杆。 本技术V型的前部导向架将茂盛的棉花枝叶拨开、分行,喷雾机向前行驶,棉花逐渐向后相对运动,通过后部缓冲导向总成,是的棉花顺序排列,棉花枝叶经过高压气流雾化区域,是叶片、枝条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吹翻叶片,使枝叶均匀足量粘药,提高施药效果;本分行器其大大降低施药过程中棉花合拢的速度,保证施药效果。 本技术所述的后部缓冲导向总成包括至少一层由两根导杆组成V型的后部缓冲导向架,所述各层后部缓冲导向架分别与其前方的各层前部导向架对应固定连接,所述后部缓冲导向架、前部导向架围成一个菱形,在所述相邻两层后部缓冲导向架、前部导向架之间分别设置支撑肋条,所述各支撑肋条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下侧的后部缓冲导向架、前部导向架焊接;后部缓冲导向架也是V型结构,后部缓冲导向架、前部导向架围成一个菱形,且后部缓冲导向架较前部导向架要长,棉花枝条经过前部导向架逐渐分开,然后在通过后部缓冲导向架逐渐缓慢合拢,这样在施药过程中可延长棉花枝条在喷雾机高压气流雾化区域的接触时间,棉花充分粘药,施药效果好。 本技术所述前部导向总成的多层前部导向架由上至下逐渐向前延长,多层前部导向架形成一个梯度; 在所述前部导向架外设置围板,所述围板紧贴所述前部导向架的外侧。 上述按一个梯度排列的前部导向架,再在其外侧围上围板,形成了上宽下窄的结构,这是为了迎合棉花等灌木,其枝条上部茂盛、下部稀疏特性,保证了枝条的分行过程中,降低其合拢速度。 本技术所述各后部缓冲导向架的各导杆分别为波浪形导杆,所述各导杆的波浪齿水平设置;这种设置可以延缓枝条向后的行进速度,延长棉花枝条在喷雾机高压气流雾化区域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枝叶的粘药量和效果。 本技术所述各后部缓冲导向架的各导杆为圆管或菱形管;菱形或圆形的导杆,可以使得药雾在流经导杆时,沿着管壁形成扩散效果,不会阻挡药雾,保证了各导杆外侧与其接触的枝条的粘药效果。 本技术在所述各后部缓冲导向架的两根导杆相互连接的端部之间设置一三角板,所述三角板填满两根导杆形成的尖部,所述三角板的前端直边设置成弧形面;通过三角板,且将三角板的前端设置成弧形面,这样可以防止刮伤植株、棉桃,在行走过程中,能够减少棉花刮碰阻力。 本技术所述直喷筒包括竖向直管,在所述竖向直管的下部设置一个至多个朝向植株的长型出风口,所述各长型出风口分别竖向设置。 本技术的直喷筒设置了长型的出风口,以喷雾机的前行方向为前方,当长型出风口只有一个时,则正后方设置,长型出风口为两个是则分别朝向斜后方,多个则呈扇形并朝后设置,使用时,供药喷嘴设置在靠近各出风口处,风机提供的风,将药液二次雾化后,从各长型出风口排出,并喷洒到植株上;出风口设置成长度满足可以福射植株冠部下35cm的枝叶,这种喷管风压高、穿透力强,施药效果好。 本技术在所述各长型出风口处分别设置导风边框,所述各导风边框内端口分别与所述长型出风口连接导通,所述各导风边框延伸出所述竖向直管外,所述各导向边框顺着所述各长型出风口的朝向设置。 本技术所述各导风边框的开口度由内向外逐渐扩大。 本技术在所述各导风边框内分别设置多块导风隔板,所述导风隔板由中间到两侧分别向上或向下倾斜。 本技术在各长型出风口外设置导风边框且其开口度由内向外逐渐扩大,再在导风边框内设置导风隔板,这种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雾化药液的幅宽,施药均匀,保证了防治和脱叶效果。 本技术所述的斜喷筒包括上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棉田的高效喷雾机,包括支架、风机、风机动力系统、药箱、药泵,所述风机、药箱、风机动力系统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药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药泵进口端连接,所述风机动力系统通过皮带轮转动机构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喷头安装支架,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设置多个分行器、直喷筒、斜喷筒,所述各分行器分别固定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所述各直喷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各分行器内,所述直喷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所述直喷筒的出风口朝向植株;所述斜喷筒固定在所述喷头安装支架上,所述斜喷筒设置在所述直喷筒的上方,所述各斜喷筒的出风口分别朝向植株;所述各直喷筒、斜喷筒的出风口处分别设置进药喷头,所述各进药喷头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药泵的出液口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各直喷筒、斜喷筒之间设置风幕,所述风幕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风幕的出风口分别于各直喷筒、斜喷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禄观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黄海药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