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838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并排且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换热单元,每一个所述换热单元的两个集流管的内腔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均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其中一个换热单元而言,形成单向第一通路和单向第二通路;对另外一个换热单元而言,形成往复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第一、第二回路均具有奇数个单向通路,在制冷时,第一通路的输出与第一回路的输入相连通,第二通路的输出与第二回路的输入相连通,第一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一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第二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二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增加了换热面积,换热能力大大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并排且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换热单元,每一个所述换热单元的两个集流管的内腔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均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其中一个换热单元而言,形成单向第一通路和单向第二通路;对另外一个换热单元而言,形成往复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第一、第二回路均具有奇数个单向通路,在制冷时,第一通路的输出与第一回路的输入相连通,第二通路的输出与第二回路的输入相连通,第一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一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第二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二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增加了换热面积,换热能力大大地提高。【专利说明】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外机
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室外机。
技术介绍
平行流换热器由于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重量轻,逐渐在家用空调器中得到应用。平行流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连通于集流管之间的扁管及连接于扁管上的翅片。平行流换热器作为热泵机室外换热器,制热时因分流不均而使换热效率比制冷时差。业界为了达到制热标称值,就需要将平行流换热器加大换热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的作法是单纯加大扁管和翅片宽度来加大换热面积,但受到加工工艺限制,能够加大的宽度有限,且太厚的平行流换热器不易折弯,为此技术人员付出了辛劳和努力,来克服加工工艺的限制,进而使扁管与翅片所能加大的宽度更大,到目前为止,技术人员仍然在此方向上进行不断的努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平行流换热器制热时分流不均所带来的换热效率差的问题而采取的单纯加大扁管与翅片宽度所带来的加工工艺受限、所能加大的宽度有限且太厚的平行流换热器不易折弯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并排且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换热单元,每一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集流管及连通于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且平行间隔的若干扁管,每一个所述换热单元的两个所述集流管的内腔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均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其中一个所述换热单元而言,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及与该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单向第一通路,且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及与该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单向第二通路;对另外一个所述换热单元而言,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共横置有偶数个隔片而使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及与该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往复的第一回路,该第一回路具有奇数个单向通路,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共横置有偶数个隔片而使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及与该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往复的第二回路,该第二回路具有奇数个单向通路;在制冷时,所述第一通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一回路的输入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二回路的输入相连通,所述第一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一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所述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所述第二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二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所述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 进一步地,共横置于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隔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回路具有三个单向通路。 进一步地,共横置于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隔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回路具有三个单向通路。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所述第一通路中的所述扁管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述扁管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路中的所述扁管数量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述扁管数量少2-4根扁管。 进一步地,在制热时,所述第一通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一回路的输入通过一个第一跨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二回路的输入通过一个第二跨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跨管与所述第二跨管均位于两个所述换热单元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在制热时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路的输入和所述第二通路的输入相连通的两个输入管及在制热时分别与所述第一回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回路的输出相连通的两个输出管,两个所述输入管与两个所述输出管均位于两个所述换热单元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输入管接入同一个总输入管,两个所述输出管接入同一个总输出管。 进一步地,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固定两个所述换热单元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具有相间隔的两个凹陷,两个所述换热单元的相互靠近的两个集流管分别嵌入所述凹陷内。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上述平行流换热器。 本技术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原有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与翅片宽度的情况下,在原有平行流换热器上再装上一个平行流换热器而形成并排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换热单元,再通过对两个换热单元进行结构上的设计,形成一种新的平行流换热器,本技术的平行流换热器不需要对原有的平行流换热器进行扁管、翅片的宽度及加工工艺进行创新,两个换热单元并排固定在一起形成新的平行流换热器,不但提高了换热能力,还使新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由此,本技术的平行流换热器克服了技术偏见; 在本技术中,通过将其中一个换热单元分成两个通路(即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然后将另外一个换热单元分成两个回路(即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然后第一通路与第一回路形成一个流体通道,第二通路与第二回路形成一个流体通道,通过两条流体通道使冷媒在两个换热单元中的各个扁管中分配均匀,无形中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在制冷时,第一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一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所述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所述第二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二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所述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制热时的扁管数量的变化与制热时刚好相反;在制冷时,气相冷媒由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分别进入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时,气相冷媒在逐渐放热,液化的程度逐渐增加,到第一回路的后段或第二回路的后段时,液化的冷媒占比较大,因此,在第一回路或第二回路中冷媒所流过的扁管数量减少,更加提高了换热效率;在制热时,液相冷媒由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分别进入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时,液相冷媒在逐渐吸热,气化的程度逐渐增加,到第一回路的后段或第二回路的后段时,气化的冷媒占比较大,液化的冷媒占比较小,因此,在第一回路或第二回路中冷媒所流过的扁管数量增加,更加提高了换热效率。 综上,本技术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在不加宽扁管和翅片宽度情况下,增加了换热面积,减少了冷媒在各个扁管分配不均的状况,整个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换热能力大大地提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平行流换热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2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其中一个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另外一个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平行流换热器于制冷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平行流换热器于制热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并排且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换热单元,每一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集流管及连通于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且平行间隔的若干扁管,每一个所述换热单元的两个所述集流管的内腔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均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其中一个所述换热单元而言,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及与该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单向第一通路,且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及与该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单向第二通路;对另外一个所述换热单元而言,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共横置有偶数个隔片而使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一腔室及与该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往复的第一回路,该第一回路具有奇数个单向通路,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共横置有偶数个隔片而使两个所述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及与该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所述扁管共同形成往复的第二回路,该第二回路具有奇数个单向通路;在制冷时,所述第一通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一回路的输入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二回路的输入相连通,所述第一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一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所述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所述第二回路内的流体流过该第二回路的各个单向通路中的所述扁管的数量依次减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晓维李丰汪先送罗羽钊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