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140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水体沿浅滩地床从绿地从高到低流动,最终形成人工水体,所述浅滩地床底部设置防渗层,所述浅滩地床上设置湿生植物种植区,湿生植物种植区较高一侧设置有布水区,较低一侧设置有集水区,水体从布水区逐渐渗入集水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浅滩地床,利用浅滩地床从高到低的梯田式结构,分别设置布水区和集水区,可以储存水量,满足在丰水期因水位上涨而对绿地植物及生物、环境的威胁,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水体沿浅滩地床从绿地从高到低流动,最终形成人工水体,所述浅滩地床底部设置防渗层,所述浅滩地床上设置湿生植物种植区,湿生植物种植区较高一侧设置有布水区,较低一侧设置有集水区,水体从布水区逐渐渗入集水区。本技术所述浅滩地床,利用浅滩地床从高到低的梯田式结构,分别设置布水区和集水区,可以储存水量,满足在丰水期因水位上涨而对绿地植物及生物、环境的威胁,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专利说明】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属于园林绿化

技术介绍
浅滩地床结构一般种植一些湿生植物。但是,由于雨季与旱季变换,某些湿生植物对环境适应性较差,导致其成活率不高。另外,雨季时,雨量较大,不充分储存并加以利用,非常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水体沿浅滩地床从绿地从高到低流动,最终形成人工水体,所述浅滩地床底部设置防渗层,所述浅滩地床上设置湿生植物种植区,湿生植物种植区较高一侧设置有布水区,较低一侧设置有集水区,水体从布水区逐渐渗入集水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集水区与人工水体之间设置有出流管。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技术所述浅滩地床,利用浅滩地床从高到低的梯田式结构,分别设置布水区和集水区,可以储存水量,满足在丰水期因水位上涨而对绿地植物及生物、环境的威胁,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述浅滩地床,在地床底部设置防渗层1,以保证地面上的水体充足,并且保证地上水不至于下渗而影响地下水源。水体沿浅滩地床从左侧绿地2从左至右,从高到低流动,最终形成人工水体6。 在浅滩地床上设置湿生植物种植区3,湿生植物种植区3左侧设置有布水区4,右侧设置有集水区5。当水体流动时,首先充满布水区4,布水区4充满后,通过浅滩地床逐渐渗入集水区5,如图1中箭头所示。 本技术所述梯田式浅滩地床,在集水区4与人工水体6之间设置有出流管7,保证人工水体6的水供应。 本技术所述梯田式浅滩地床,绿地2上可以种植草坪等,湿生植物种植区3可以种植水葱、千屈菜、芦苇等。这样,梯田式浅滩地床不仅充分利用水体,且景色美观。 本技术所述浅滩地床,利用浅滩地床从高到低的梯田式结构,分别设置布水区和集水区,可以储存水量,满足在丰水期因水位上涨而对绿地植物及生物、环境的威胁,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权利要求】1.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水体沿浅滩地床从绿地(2)从高到低流动,最终形成人工水体(6),所述浅滩地床底部设置防渗层(I ),其特征是,所述浅滩地床上设置湿生植物种植区(3),湿生植物种植区(3)较高一侧设置有布水区(4),较低一侧设置有集水区(5),水体从布水区(4 )逐渐渗入集水区(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集水区(4)与人工水体(6)之间设置有出流管(7)。【文档编号】A01G1/00GK203912644SQ201420219526【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4日 【专利技术者】许贤武 申请人:安徽贤武生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梯田式浅滩地床结构,水体沿浅滩地床从绿地(2)从高到低流动,最终形成人工水体(6),所述浅滩地床底部设置防渗层(1),其特征是,所述浅滩地床上设置湿生植物种植区(3),湿生植物种植区(3)较高一侧设置有布水区(4),较低一侧设置有集水区(5),水体从布水区(4)逐渐渗入集水区(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贤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贤武生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